新生儿疼痛护理进展研究

2022-11-21 08:52黄家婵
今日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室营养性早产儿

黄家婵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广西 柳州,545000)

一直以来,临床针对新生儿疼痛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新生儿由于机体各方面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此痛觉传递功能较差,新生儿对疼痛不敏感,但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逐渐推翻这一理论,认为新生儿在出生后已经具备感受疼痛的能力,且与成年人相比,痛觉更加敏感、强烈、弥漫及持久[1-2]。国际疼痛协会认为[3],新生儿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或是一种伤害,同时也可指疼痛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减低个体正经受的伤害。而造成新生儿疼痛的来源多与出生后接受的相关治疗及护理有关,临床大多数侵入性操作均可造成新生儿疼痛,如动静脉穿刺、注射等,由于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接受相关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相关疾病,便于及时治疗,而部分疾病患儿或早产儿在接受治疗时需长期接受多次侵入性操作对机体造成的疼痛。根据相关研究显示[4],早产儿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每日最多需接受53 次操作。本文现针对新生儿疼痛护理进展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新生儿疼痛发生机制

痛觉的产生及传递主要由神经系统产生,而神经系统中负责疼痛感觉或疼痛刺激传导的解剖结构和神经内分泌物质在新生儿出生前已发育完全,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后已存在痛觉感知能力[5]。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6],胎儿在孕19 周依据形成脊髓反射功能,而在孕20 周已经形成丰富的感觉纤维,在29~30周时已经形成成熟的丘脑反射,29~30 周时通过脑电图检查可清晰显示疼痛波形。感受疼痛刺激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新生儿身体各个部位,集中在皮肤浅层、内部组织等,受到外界各种机械、化学或温热刺激时均可兴奋痛觉感受器,同时还通过有髓鞘Aδ纤维和无髓鞘C 纤维将电脉冲传导至脊髓背角,再沿着脊丘束通路传导至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部位产生痛觉。同时新生儿在出生后内分泌系统依据发育完全,因此当外界造成新生儿疼痛时,机体内部可通过释放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类物质产生各种生理生化改变,而当痛觉通过无髓鞘纤维传递时,由于抑制性神经递质相对匮乏,具有更大的感受野和较高浓度的P 物质受体,因此新生儿痛觉兴奋和敏化阈值较低,受到疼痛刺激后可引起中枢效应,使新生儿对疼痛更加敏感[7-8]。

2.新生儿疼痛护理

2.1 改善病室环境病室内环境与母体子宫内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新生儿脱离子宫环境后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导致缺乏安全感,从而增加机体应激反应,使痛觉增加,因此在布置病室环境时需降低噪音、调节光线强度,必要情况下可在床边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在不影响新生儿睡眠的同时起到降低压力水平,减少能量消耗的作用。针对早产儿,在改善病室环境时可采用遮光布来模拟子宫内环境,并调低相关医疗器械报警声,在报警声响起时及时采取处理措辞,当科室内进行教学查房时因在病室内进行,可通过在病室靠近走廊的墙面上设置窗口,便于在病室外观察新生儿情况,同时家属探视时也可在病室外通过窗口进行,避免因光线、噪音对新生儿造成较大刺激[9-10]。

2.2 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由于临床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新生儿疼痛护理的相关认知,因此科室内需针对护理人员定期展开培训工作,主要围绕新生儿疼痛的概念及发生机制、如何进行新生儿疼痛护理、新生儿疼痛护理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开展,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技术,使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等操作时能够一针见血,避免造成反复穿刺,增加新生儿疼痛,减少医源性疼痛[11-12]。通过定期培训培养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正确认知,并树立积极的态度,学会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及时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轻新生儿疼痛。

2.3 体位支持目前临床常见的体位支持为保持屈曲体位和襁褓包裹,在限制新生儿不自主活动的同时,采用柔软的布料给予支撑,使新生儿能够抓握到柔软布料,避免产生抓空感,增强新生儿安全感,预防及减少激惹发生。临床学者针对屈曲体位在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进行研究[13],结果发现体位支持可缓解新生儿疼痛反应,提高新生儿舒适程度。同时还可将体位支持应用至临床操作中,如在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时使新生儿保持俯卧位,当新生儿处于俯卧位时,呈现四肢屈曲、胸壁紧贴包裹的姿势,可增强新生儿安全感及舒适度[14]。

2.4 袋鼠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措施,通过将新生儿放置于母亲胸前进行皮肤接触的方式,为新生儿提供温暖及安全感[15]。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显示[16],当新生儿与母亲进行密切的皮肤接触时,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兴奋大脑边缘系统产生愉快感,从而起到抑制疼痛信号传递,减轻疼痛的作用。

2.5 抚触抚触主要指通过按摩、摇晃、拥抱、肌肤接触等方式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通过增加温和的皮肤接触,对触觉、前庭和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造成刺激,从而满足新生儿情感需求,对其生理及心理产生抚慰作用,减轻并消除相关不良情绪,从而避免发生相关应激行为,缓解新生儿疼痛[17]。根据相关研究显示[18],抚触对新生儿机体造成的刺激可通过内啡肽的释放,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及5-羟色胺作用,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全身系统良性反应,减少应激行为,缓解疼痛。

2.6 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是指在为新生儿进行相关侵入性操作前将安慰奶嘴放置于新生儿口腔中,使新生儿自觉进行吸吮动作,通过刺激口腔触觉感觉器来提高疼痛阈值,从而促进体内5-羟色胺释放,产生镇痛效果,减轻疼痛[19]。临床学者将非营养性吸吮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发现[20],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起到良好的抚慰效果,并可减少新生儿激惹状态,减少生命体征波动,镇痛起效快、效果好。

3.小结

近几年来,新生儿疼痛逐渐得到临床及相关患儿家庭的重视,在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中广泛应用,但无论是早产儿、足月儿及健康新生儿在出生后都存在新生儿疼痛,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疼痛是临床研究重点之一。目前临床已对新生儿疼痛产生正确认知,并将相关护理措施应用至新生儿疼痛护理中,并经过相关研究及结论证实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改善病室环境、定期培训护理人员、体位支持、袋鼠式护理、抚触、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进行研究,进一步证明其在新生儿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同时促进新生儿疾病康复,对改善机体健康及促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目前医疗技术及理论的不断进步,临床在改善相关护理干预的同时,还可从新生儿常见操作等方面入手,减轻新生儿疼痛。

猜你喜欢
病室营养性早产儿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七十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钙剂联合维生素D3治疗儿童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病室的隐喻与现实的批判
——巴金《第四病室》与契诃夫《第六病室》比较探究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