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英
(凌云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百色,533199)
产后出血主要指胎儿娩出后,产妇在24h 内出血量超过500mL 或行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在1000mL 以上[1-2]。本病不仅是围产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同时也是造成产妇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3]。产后出血在临床产妇分娩后较为常见,其主要发病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产妇凝血功能障碍等[4]。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可能与巨大儿、多胎妊娠及前置胎盘等因素相关,且一旦出血,容易出现止血困难的情况。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学者分析的产后出血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者合理选择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1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因素(1)子宫收缩乏力:其属于临床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因素,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前由于缺乏生产经验而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其在分娩过程中无法有效配合助产士、存在错误用力的情况,因而出现子宫乏力[5]。此外,多胎妊娠、胎儿过大以及羊水过多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产程延长,或存在难产现象,这种情况也可引发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植入:胎盘组织植入后往往容易损伤产妇的子宫平滑肌,导致其宫缩出现不协调甚至乏力的情况,最终引发产后出血。相关报道显示,胎盘植入产妇出现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容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6]。
1.2 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顾双[7]等人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及胎盘附着于其他位置是引发二次剖宫产高龄产妇产后出现的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中还提到,二次剖宫产高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可达12.50%,分析原因可能为首次剖宫产后子宫存在瘢痕愈合,对胎盘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其胎盘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且容易引发宫缩乏力;而产妇年龄的增长使其受孕能力及身体功能均有所降低,产后发生出血的可能性更大。
(1)前置胎盘:其属于妊娠期常见胎盘组织植入并发症,好发于高龄孕产妇;这类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由于子宫下段肌肉过薄,子宫收缩力减弱,导致胎盘剥离困难且剥离面血窦无法闭合,从而引发产后大出血。
(2)胎盘附着于其他位置:例如附着于子宫近角部,该部位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若将此处胎盘剥离可能会导致血窦大量开放;且子宫角部的平滑肌相对薄弱,当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则容易影响血窦的关闭[8]。
(3)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可能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导致体内抗凝因子逐渐减少、凝血因子数量不足可造成抗凝机制紊乱、从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9]。刘平[10]等人研究指出,产妇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与其产后出血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对产妇纤溶功能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监测,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2.1 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模式转变传统护理模式中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其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促使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及服务态度发生转变;并强调专业内涵,要求护士强化基础护理,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且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1]。朱雁虹[12]的报道中显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产妇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后,其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可为母婴安危提供良好保障,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2.2 风险评估产后对产妇出血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能够增强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其及时对产妇采取腹部按摩、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干预措施;且通过开展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产妇的护理配合度,增强其分娩效能感。莫巧屏[13]等人通过制作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预警评估量表,能够针对性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积极采取风险预警相关防控措施,为产妇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分娩环境。
2.3 子宫按摩子宫按摩是临床针对产后存在出血高危风险常用的护理措施,分娩结束后由助产士指导产妇摆放平卧位、膝关节屈曲,嘱其放松腹部肌肉,掌心对产妇子宫底部进行轻抚,拇指按压子宫前壁,其他手指置于子宫后壁;以常规体外腹部按摩法对产妇子宫开展节奏性按摩,1min/次,间歇30s 后再次按摩,直至其子宫轮廓逐渐清晰且变硬。
2.4 心理护理(1)产前:护士尽可能对产妇合理需求予以满足,嘱咐家属多陪伴产妇;同时通过讲解专业性分娩知识以消除产妇心理负担,维持良好心态面对分娩。(2)产后:分娩后大量出血容易引发产妇恐慌,导致其出血情况加重。此时,护士应及时将胎儿娩出后相关情况告知产妇,使其放心;针对存在异常状况的新生儿,护士站在人伦角度先暂时进行隐瞒,避免产妇因情绪波动过大而引发大出血;同时立即将相关情况告知医师与产妇家属,待产妇出血稳定后再告知实际情况,注意引导产妇从积极角度看待问题[14]。
2.5 AIDET 沟通模式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加强沟通以提高产妇分娩效率,帮助缓解其负面情绪,从而促使分娩顺利开展,使产妇获得更好地体验。单磊[15]等学者报道中,在应用Bakir 球囊填塞治疗的基础上应用AIDET 沟通模式护理,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并改善高危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SpO2 及HR),以保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其他位置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均属于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而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子宫按摩、心理护理及加强沟通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