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逸晟,唐 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厦门 363105)
中国传统印染技术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既保留了地方少数民族的特殊工艺与民族图案,也形成了印染技法上的彼此学习与文化艺术上的相互交融。自春秋以来,中国染织工艺逐渐脱离了纯技术的应用范畴,被上层社会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形成了从物质到精神、从技术到艺术、从具象到抽象、从实用到时尚的发展历程。在艺术与设计领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越是传统的越具民族性,越是民族性的越具世界性。”因此,积极收集与整理传统文化元素,并充分吸取艺术精髓,将有助于人们设计出具有独特文化情调与强烈国际化气息的包装作品。
中国的印染工艺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目前考古发现,商朝中后期手工印染技术已经开始成熟。这一时期,商王朝已经设立了纺织与印染机构,专门负责为皇室提供优质的服饰与日用纺织品。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蓝布印花的雏形开始出现。蓝布印花又名蓝靛花布,最初是以蓝草为染料,以石灰粉与豆粉的混合剂为防染剂,经过刻板、刮浆、揭版、浆布、蒸布、染色、显色、刮白、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1]。这种蓝底白花的“镂空”装饰风格为后来的印染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两汉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为印染工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和坚实的物质保障。汉代的印染技术相当丰富,有浸染、套染、媒染等。其中,型版印花技术为世界之最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证明汉代已在使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此外,汉代的匠人也已经掌握了凸版印花工艺。这种印花工艺是在木制模具的表面刻上花纹,然后在凸起的版面部分涂抹植物染料,接着在平坦的织物上对准花位,经押印方式施压于织物,就能制作出样式一致的精美花纹。东汉末年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印染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白蜡密封织物纤维的印染技术开始走向成熟。由于蜡受热后呈液体状,人们可以通过毛笔施蜡对织物图案进行精细刻画。蜡染方法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传统印染艺术的一大流派。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染织工艺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染织品不仅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花饰纹样的设计也大量出现“胡汉”融合的新风格。1966—1973年,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印染织物证实,唐代出现了筛网印花、扎经晕染、镂空花版、凸版拓印和碱性印染等先进技术。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印染设备的发明与更新,印染已发展为泥金﹑描金﹑印金﹑贴金以及敷彩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印染产品也已进入寻常百姓家[2]。明清时期,棉花逐渐取代了丝、麻,成为主要的服饰染织品,印染工艺也日趋完善。尤其在染色色谱上,明代染料有57种色彩,到了清晚期,可调配的颜色已达到704种,使服饰纹样的设计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但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冲击,我国民间印染产业受到重创,直至民国时期,很多经典的染织工艺开始失传。改革开放后,出于传统工艺品的出口创汇,传统染织技术再次得到重视,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大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扎染、蜡染、拔染等传统工艺陆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传统印染和现代产品相互融合,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展现了传统印染艺术的持久魅力与超强吸引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市场繁荣,国民的自信心与民族情怀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日趋明显。人们的消费观念不仅受物质水平左右,还深受自身所处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以及价值观影响。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人们会通过独特的消费方式或具有仪式感的消费行为来凸显自己的个性,与其他区域的生活方式进行区分。在如今的国内消费市场中,文化概念在营销中的运用已被众多企业高度重视。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中,能有效激发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尤其是具有原产地命名权的农副产品和老字号产品,设计师还可以通过挖掘历史典故、筛选民俗文化、营造文化情境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印染艺术作为中国最悠久的文化艺术之一,其商业应用价值不可估量。只要用心收集纹样素材,灵活运用印染这一传统艺术,就一定能在包装设计领域打造一场视觉盛宴。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贸易中一张响亮的“名片”。随着中国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中国的文化输出也紧随其后。以包装为载体,把中国传统纹样植入出口商品中,将为中国文化的输出提供另一条渠道。对于国外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也对异域文化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文明差异较大的西方国家,包装上的异域文化元素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此外,历经千年的传统印染工艺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有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这样的艺术瑰宝对世界各国消费者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包装不仅是保护产品的有效装置,更是传递商业信息、促进产品销售的有效工具。通过印染艺术吸引消费者眼球,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这就是印染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价值[3]。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印染艺术将给国外消费者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并为中国企业的品牌塑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一个国家的强盛总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在内的“硬实力”,另一个则是包括民族凝聚力、文化影响力、价值观吸引力在内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在硬实力上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软实力方面,尤其是文化影响力上还有待加强。包装作为视觉传达的载体,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具和文化传播的媒介。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理念的深入,传统染织艺术也定会通过各种方式助推文化强国的建设。
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传统应当推动人们不断地前进。”传统染织技术与现代包装的融合既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能促进传统染织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包装市场上,虽然布袋、布裱、布饰、布扎、布卷等形式十分常见,但运用蜡染、扎染等纺织面料的包装作品也屡获国际设计大奖。但传统印染的上色工艺较为粗糙,色彩晕散现象较为严重,在图案细节表现上有着明显的先天不足。传统印染技术要想在包装上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亟待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目前,活性染料的研发是解决传统印染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活性染料与包装面料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整个着色过程不用借助黏合剂,因此,无论色彩牢固度还是色彩饱和度,都要比传统印染工艺更加出色与稳定。此外,借助数码印染技术也是提升传统染织艺术效果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现代包装对图案精细度与色彩饱和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3D技术为代表的数码印染技术会给传统染织艺术带来全新的革命与丰富的视觉体验,而这正是传统印染艺术与包装设计融合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成全、相互成就的具体表现。
我国传统染织艺术经过千年的沉淀,大致可分为扎染、夹染、蜡染和蓝布印花四大主流派系。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工匠们利用绳子对纺织品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的防染处理,以期布料染色后自然形成各式各样的肌理效果。扎染的图案可分为三大类别:一是几何纹样,常见的有菱形、矩形和圆形。这类纹样结构严谨,色块分布规律,给人平和且极具节奏和次序的心理感受[4]。二是点状纹样,自然形态的不规则点是扎染纹样的一大特色。点的设计可依据制作者的审美,对点的分布进行有序的排列或无序的安排。扎染略带晕散的点状纹样常常给人以自由、奔放、洒脱的自然感受。三是花饰纹样,这类纹样又分为抽象花饰和具象花饰。具象花饰纹样通常以四方连续的方式呈现,通过基础图形的不同排列组合,给人以花团锦簇、变化多端的视觉感受;而抽象花饰纹样往往表现出国画大写意的艺术特征,给人以若隐若现、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艺术感受。夹染古称夹缬,其工艺是将布匹夹于两块带花纹的雕版之间,利用夹板的压力防止染液渗入布匹,进而形成留白的花纹。夹染的纹样通常较为清晰,得益于夹板可以进行精细的雕刻,所以夹染纹样不但可以展现具象的花草虫鱼,还可以表现复杂的人物故事。蜡染古称蜡缬,蜡是有效的阻染材料,工匠熔蜡绘画于白布之上,染色后再高温去蜡,进而得到泛白的精美图案[5]。布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产生褶皱,这些褶皱会破坏白蜡的密封性,染料顺着蜡的裂缝渗透到白布里面,最终形成冰裂的肌理效果。这种特殊的冰裂纹变化万千、浑然天成,被人们誉为“蜡染的灵魂”。蓝印花布又称镂空版白浆纺染印花,其工艺要求非常精细,工序也较为复杂,因此,蓝印花布的纹饰在四大传统印染派系中是最为精致的。蓝印花布的纹样多取材于传统吉祥图案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由于蓝印花布的纹样精美、格调朴实,非常适合商业设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纤维进行织造的国家之一,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纺织品是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麻布碎片。据碳14测算,这些麻织品距今约有5 600年历史。麻作为非常结实的天然纤维材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被广泛用于储存食物和搬运东西,进而形成了最原始的包装形态。事实上,在纸张没有被发明之前,纺织品早已成为最重要的包装材料。印染布料的选择多种多样,粗糙的麻织品在触觉上给人以淳朴厚重的感受,适合用于历史悠久的传统商品,例如传统白酒、老字号食品等。质地柔软的棉质纺织品手感松软舒适,布面平顺,不易起球,与其他材料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保温性,进而在包装应用上最为广泛。但棉布也有一些缺陷,比如纯棉布料容易起皱且不易恢复,对于盒式包装而言,棉质材料一般需要经过绷紧处理才能有效应用。手感光滑轻盈的丝绸纺织品往往给人奢华高档的感受。由于丝织品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是所有纺织品中最低的,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皱、抗菌和防紫外线功能,广泛应用于高档首饰、奢侈品、中药材、工艺品乃至高端电子产品的包装中。
在传统染织工艺中,染色剂基本源于大自然的草木和矿石,利用这种纯天然的材料制作包装,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传统染织品的这一特性与当前流行的环保概念不谋而合,因此,兼具浓厚文化特征与环保特性的织物包装越来越受设计师的青睐。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监督与社会责任的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引导着企业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传统染织产品正符合可再生、可循环、可持续的现代包装设计理念,由此可见,传统染织品将在包装设计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成为最具文化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包装材料之一。
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有着很多璀璨的文明信息与艺术瑰宝,值得传承与发扬,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更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源动力。传统印染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能为印染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并为产品包装设计师提供全新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