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纺纱技术课程“O2O”课堂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11-21 22:47:53张立峰陈贵翠
福建轻纺 2022年7期
关键词:纺纱纺织思政

张立峰,陈贵翠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2017 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撰文指出,课堂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1],吹响了课堂改革的号角。

“O2O”(Online To Offline)教学模式指是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利用线上和线下各自优点,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O2O”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地应用。

智能纺纱技术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纯棉普梳纱等产品的纺纱原理、纺纱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计、智能纺纱设备的上机操作等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提高学生的纺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依托我院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结合对“学习通”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经验,在“互联网+”背景下大规模开展“O2O”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O2O”课堂改革的效果。

1 智能纺纱技术课程“O2O”课堂思政改革的总体设计

在课程思政内容架构设计上,加强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合理设计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全新的在线学习和传统的线下学习结合为一体的“O2O”混合式课堂改革,是以智能纺纱技术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途径。着力训练学生纱线设计与综合分析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工艺设计能力培养,构建“课程思政、专创融合”智能纺纱技术课程,是“O2O”课堂改革的重点。

2 “课程思政、专创融合”智能纺纱技术课程“O2O”课堂改革教学实践情况

在进行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但要接受纺纱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推进学生进一步热爱纺织行业,坚定不移地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过长期积累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如下:

2.1 更新教学材料

立足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现有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案内容进行修改,适度明确、提炼与补充纺织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遵循纺织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设计课程标准和教案。

2.2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和考核方式

⑴ 润物无声的教学过程。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的学生认知规律原则,构建涵盖纺纱基本原理→纺纱工艺设计→纺纱质量控制→智能纺纱全过程的一脉相承、逐级递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

现场授课时,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思政元素,以纤维原料回用为切入点,融入废棉、回花、再用棉在纺纱过程中的使用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关注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育学生节约原料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环境。教学中融入我国纺纱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自主研发的触摸屏多功能细纱机的内容,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教学中融入我国纺织企业在现代纺纱企业纺纱车间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案例,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责任心。

⑵ 考核内容创新。考核范围不局限于固有的知识点,将其扩大到思政教育知识点。例如,设计了“纺纱加工过程及设备的发展对安全、节能、健康、文化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影响和要求,请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出你的认识和理解”等开放性题目,考核学生对思政教育元素的理解,评价教师教学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为合理设计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2.3 运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思维,创设新的学习形态和传播平台

推动线上纺纱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培育教师线上网络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素养,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线上课堂互动机制。线下则选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线上线下双向推动学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参与者、代言人,传播正能量。

3 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现代纺纱企业现状、智能纺纱设备、思政教学改革和在线课程建设相适应,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形成了鲜明的三个特色。

突出一个环节——思政化典型案例项目。根据教育规律和课程设置特点,创新优化智能化技术环节,引入悦达棉纺智能化车间的开清棉联合机组、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的智能控制,网络化与信息化、纺织装备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纺纱工序装备的自动连接等为案例,按照企业典型案例设计项目化课程内容,通过应用案例中萃取的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代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

实现一个立体——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包。继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智能纺纱技术课程教学,依托纺织服装学院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构建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思政课程资源,进而提高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归属感。

围绕一个核心——德技双优型育人目标。校企协同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新时代企业工作岗位和纱线开发的难易程度展开,在实施项目中的任务环节提炼思政元素,教学项目的设计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和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技双优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

4 课堂改革的成效

通过课程思政、专创融合智能纺纱技术课程“O2O”课堂改革,智能纺纱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程团队立足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凝练和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实现纺纱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适应高职课堂改革的趋势,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差异化教学,管理者精准治理”建设目标。我们将不断研究和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智能纺纱技术课程效能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纺纱纺织思政
澳洋纺织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3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纺纱设备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纺纱器材的技术进步与应用
纺织导报(2015年6期)2015-12-31 19:29:30
发热纤维/棉/黏胶多组分喷气纺纱线的开发
新型纺纱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