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铷
歌剧是“由音乐、戏剧、舞蹈和美学相结合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综合性的舞蹈艺术形式”,体现了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中国歌剧在吸收我国民间曲艺精华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从而成为具有中西兼容特征的中国声乐艺术体裁。中国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在1922-1929年期间,不断改造民间音乐、将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为后期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在音乐创作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川剧和京剧等音乐素材的精华。在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五声调式的创作手法,创作了丰富多彩民族特征的咏叹调,对江姐的人物形象和剧情都具有推进和烘托的作用,使整个歌剧唱段更加生动传神。
歌词是语言与音乐传递情感的媒介,在演唱时以某种语言为符号,用来传递和表达思想情感。在声乐语言中,每一个唱段、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情感和作用。歌词的文本承载着表情达意的功能体现着声乐的语言艺术,通过歌词中的喜、怒、哀、乐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帮助歌者和听众直观深刻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该作品歌词的前三句,“不要用哭声告别——天涯何愁无芳草”开篇塑造了一个革命者与战友分别的悲伤气氛,江姐示意战友不要难过。在面对生死关头,江姐沉着冷静,丝毫没有退缩恐惧之意,表现了江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青山到处埋忠骨——胸中万杆红旗飘”表现出江姐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舍生忘我,革命者大义凛然的气概。在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胸中万杆红旗飘”,表示江姐虽然已身处危险中,也努力在死亡的夹缝里看到革命胜利,流露出作为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回首平生——把新社会来建造”,江姐遗憾自己没有亲手建设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遗憾自己没有亲眼看到革命解放的胜利,有一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不甘。
“到明天山城解放——正是我无上的荣耀”歌词朴实无华,但句句充满张力,用最简明的语言,表现了在最后的时刻,江姐不后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到明天全国解放——党的教导”,表现江姐在这时期心情复杂,在丈夫革命牺牲后,她抑制住极大的悲痛,但是作为一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一种愧疚之情。这段歌词内容让人心疼,配合音乐的旋律和演唱者情绪层层递进,把江姐牺牲前将儿子托付给战友的嘱托与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出作为母亲对孩子浓浓的不舍,温柔细腻的形象;“云水激——五洲人民齐欢笑”,最后高潮部分情绪激昂,黑暗过后必将迎来光明与美好,即使一个江姐倒下,后面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江姐。
这首作品是一个三段体的声乐作品,其结构均匀,由1/4、2/4、4/4混合拍子以及散板组成。
第一部分(1-34小节),开篇第一小节运用散板,速度相对自由,情绪激动,之后以4/4拍进入,在刚开始宣叙调部分以无声旋律为主,在人声部分结束后,对最后一个字进行加花处理,伴奏旋律又被延伸。第一部分用上行三度模进的形式变化处理,采用的是“七字句”的结构,着重突出了民族音乐的特征,旋律线条明晰。连续的休止符,为后面的弱起奠定了缓慢柔和的感情基调。右手声部做八度的平行进行,与左手进行对位,从音乐上塑造了江姐伟大的民族形象,伴奏音乐在g羽开始,C商结束,节奏以三连音、前八后十六、附点音符为主,引子部分的三连音层层推进,仿佛有锣鼓敲击之感,渲染紧张的气氛,表现江姐诀别战友时的悲伤之情。
第二部分(35-81小节),这部分是以降B宫调为基础,速度比之前加快,这段节奏欢快,起伏大,歌曲的情绪由抒情性转入到叙述的方式,在28、29小节中的三十二分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中,轻快地表现了革命胜利即将到来山城解放,亲手建设新社会的兴奋自豪。到第二个“到明天”,速度稍慢,力度渐弱,伴奏织体复杂,呈密集分布,突出此时的音乐情绪激动高昂,全国解放,江姐感到无比自豪,反映出江姐此时憧憬未来,但又面临临行前对孩子的不舍、期盼和愧疚之情,也对敌人充满了憎恨、蔑视、痛斥和一个爱憎分明、心中有党、舍生取义、永远忠诚不渝的英雄气概形象。
第三部分(82-112小节),这一部分又回到了散板,慢速、自由地。是全剧的高潮部分,最饱满的一个唱段,节奏情绪自由,震音象征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板式有多种的变化,散板——快板——慢板,展现出一个温柔且伟大,为了革命事业勇于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母亲形象。在“一人倒下”的这句旋律中,伴奏织体丰富,节奏4/5,4/4,4/3拍的相互交替,小二度、纯八度音程、十六分音符的频繁出现,象征敌人的凶狠,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最后在第103小节“红”字前有八分休止,作为八分音符唱出,强调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将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在这首咏叹调中,钢琴伴奏在不同的乐段起到了烘托情绪,推动情感的作用,把剧中人物江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作品内在的意境美。
歌剧前奏部分,钢琴右手为柱式和弦,左手弹奏江姐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激昂高亢,三十二分音符以柱式七和弦的形式密集排列弹奏出,旋律线条明晰,十分的工整,伴奏速度是快速,激昂的,此部分钢琴伴奏的音响效果非常震撼,烘托咏叹调中江姐即将赴死的紧张气氛,在短时间内可以把演唱者和听众带入到意境中,并且为演唱者准确进入到第一句歌声酝酿情绪,钢琴伴奏起到推动歌唱者情绪的作用。左右手的伴奏织体主要以柱式和弦为主,由2/4拍转到4/4拍,一板一眼、一字一音节奏型的运用,模仿了进行曲的旋律特点,钢琴伴奏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力度强弱之间的对比非常明显,字字干脆利落,加强了声部之间的独立性,用音乐丰富了人物的光辉形象,表现了江姐对革命事业更加坚定有力。
总体来说,作品的钢琴伴奏织体较复杂,与江姐当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有机结合。歌唱者应与钢琴伴奏相互配合,对于音乐上的处理、力度强弱、节拍和休止等有统一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完美演绎。
在咏叹调的演唱过程中,咬字是指在咬清声母的基础上发展韵母。根据每个字词咬字的着力点不相同,即又分为唇音,舌音,喉音。在演唱过程中,需要灵活地运用唇、齿、舌、牙、喉,做到咬字的同时更清晰不死板;吐字是指在气息的加持下,控制并调整喉、舌、牙、唇的发声器官,将字音正确、清晰并完整地发出。
咏叹调开头“不要——眼泪轻抛”咬字需干脆,此时的江姐应是亲切,沉着冷静的状态,因此歌唱时嘴唇着力点要轻,在第一句减弱声带与气息的对抗冲击,歌曲开头的“不”字,强调字头“喷口”的感觉,演唱时注意两个“不”字的演唱力度不同,力度若太强,则江姐对战友的宽慰之心表达不出来,反之力度如若太弱,演唱时就会变成“要用哭声告别,要把眼泪轻抛”,所以在演唱时也要注意咬字的轻重,表达出的情感会有所不同。
“告”的声母g,属于喉音,快速归韵在“ao”上,演唱时做自由延长的处理,速度不能快,声音坚定柔和,体现对战友的惜别之情,情感深厚。在“不要把……”突出“把”的字头b,归韵干净利落,引出“眼泪”由弱到强的感情变化,最后加了一个小波音,接着“轻”字唱出,一个短暂的停顿之后,留恋地唱出“抛”,此时唱“抛”字若咬字时嘴唇过度给力,将会失去亲切的感觉,破坏原有的音色,所以在演唱咬字时要注重力度的强弱适中。可见,正确的咬字吐字最终都是服务于更好的歌唱,咬字吐字细腻的处理将江姐对革命事业的无限深情更详尽地表达出来。
这几句要用很大的对抗力,散板自由且音域不高,在演唱“云水激”时,第一个字是一个闭口音,咬住字头,挂住位置,归韵到“n”,在唱“水”字时,一定要唱出波音的流畅感,清晰连贯的咬字,调整好气息、音色、共鸣,声音圆润地从面罩的位置出来,注意口腔的空间,不能越唱越挤喉咙,随后归韵到“i”上,保持在一个点上换字,在唱“激”字时,音高升高四度,刚起音的时候,深吸一口气,拉紧小腹,横膈膜扩张保持住,笑肌提起,挂住高位置。字推字向前唱,声音的方向始终在前方,保持在强有力的气息下产生共鸣。
在唱段最高潮的部分,对咬字吐字和气息的要求非常高,对歌唱者的声乐功底也有很严格的要求。此时的江姐慷慨就义、大义凛然,在演唱到“红旗漫天”时,音量减弱,与后面的强音形成强大的对比。最后一句“五洲……”再次点明主题,情绪达到高潮,其中“笑”字音域较高,演唱难度大,容易提气,喉咙紧,切记不能直接大声喊出来。在刚开始起音的时候,深吸一口气,拉紧小腹,气息吸到腰腹周围横膈膜保持扩张,笑肌抬起,可以想字尾“ao”,演唱时口腔充分打开,在唱的过程中,迅速换字,做到一气呵成。
总体来说,在演唱中我们讲求“字正腔圆”“依字行腔”,根据剧情的发展,演唱时感情的变化,在咬字吐字时也要做到力度强弱的变化,从而增强咏叹调的感染力。
润腔是民族音乐表演家的特色唱腔,其立体感强、风格独特、色彩丰富,具有浓郁的韵味特点,这种独特唱腔为作品加以丰富的装饰,从而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韵味,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润腔的手法在歌剧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中运用,使得演唱者在演唱时民族风味更加浓郁,并且推进作品的情感发展,歌曲的艺术风格得到升华。
1、装饰音润腔的艺术处理
装饰音,是指在某些音中用于修饰点缀美化装扮的音乐旋律,我们经常见到的有倚音、颤音、波音等,会使演唱更有韵味,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
在演唱“不要用哭声告别”中的“告”字,用了上滑音润腔,这个字要用亲切的感觉唱出来,力度稍微弱一些,“告别”中的“别”字,是典型的装饰音润腔,唱这个字时要快速咬住字头,紧贴面罩唱到头腔,保持高位置不动,最后往“ye”感觉上唱,并且归韵收音。这句采用了四川民歌的散板,节奏自由,使江姐的情感更加细腻,表现了江姐对战友们的安慰与不舍。
在演唱“平”、“事”、“会”、“建造”时使用了滑音润腔和波音润腔,演唱时快速咬住字头,抬笑肌,挂住高位置并保持,声音的线条从眉心呈抛物线形状往前推。这段音色暗淡,主要表现遗憾之情。在“憾、恨、造”这三个字应该着重强调,前两个字可以带着哭腔唱,表现江姐对不能建设新中国的遗憾之情。
2、其他润腔的艺术处理
在演唱“亲手把新社会来建造”时,“来建造”的“造”字运用了戏曲独特演唱的方法“拖腔”,在歌曲演唱时采用了戏曲中特有的演唱方式“先收后放”,结合了川剧高亢的曲调,加强了音乐素材的丰富性,表现了江姐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也为后面的音乐表达和戏剧发展做了铺垫。
在演唱“党的教导”中的“导”字在音乐创作上运用了戏曲唱腔的拖腔和断腔,其中两个音符之间有一个十六分的休止符,这时气息保持,声断气不断,并且这个字要着重强调,在演唱时要着重咬紧字头,一字多音,抑扬顿挫,板眼分明,江姐的情绪在这一段进一步升华,侧面烘托出江姐的英勇大无畏精神和对孩子的寄托之情。
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歌剧《江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歌剧有机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美学元素与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行之有效地传递出了传统戏曲的文化内蕴和西方歌剧的戏剧张力。该咏叹调在聚焦女主人公崇高革命形象的同时,婉转巧妙地勾勒出了革命人的铮铮铁骨和丝丝柔情。不仅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在舞台实践领域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从声乐艺术的话语体系来讲,中国歌剧作品的演唱研究中,蕴含着多维度的研究视角。向内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融合,向外与西方音乐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之路。笔者坚信,中国民族歌剧以其红色的文化特质,必将在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中,与人民为伍,在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踏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