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清小曲【剪靛花】词格分析及其流变研究

2022-11-21 22:24刘白维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曲曲牌曲调

刘白维

引 言

明清小曲【剪靛花】凭借其独特的曲调和欢快的风格,尤其被东北地区、山东、山西等广大北方地区的人民所喜爱,并且各地百姓都积极将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小调等与【剪靛花】进行融合,使得这一曲牌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变体内容。从传统音乐四大集成志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音乐在不断流传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口口相传和乐籍制度记载两种主要传播方式,古代民歌也被曲牌承载着,以这两种方式发生着流传与变化。当代对【剪靛花】开展研究也应该把握这两种主要传播途径,充分利用现有文献对其不同称谓进行考证和探究,以为当代明清曲牌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一、【剪靛花】及其研究现状

(一)明清小曲【剪靛花】概述

明清时期,我国民间的许多地区都广泛流传着许多著名的小曲曲牌,这些曲牌有着固定的旋律和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创作意愿在其中添加丰富性的内容,曲牌【剪靛花】就是其中流传性最广、影响最大的曲牌之一。通过研究现有文献资料可以发现,除了我国新疆西藏等较为偏远的地区,全国各地的文献记载中都可找到【剪靛花】的身影,并且每个地区的人们还将其积极与当地的戏曲、器乐、民歌、歌舞表演等融合在了一起。[1]

【剪靛花】一词在民间中流传着许多解释和说法,例如有的人认为剪靛花是一种生长于水面的兰草,住在水边的人可将其剪下作为衣物的染料;另有说法认为剪靛花意思指的是初春时期人们在野外使用剪刀剪取各种类型的野花以供自身赏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曲牌演变自元代的某个曲牌——尖尖花,因为不同地区的土语发音有所差别,因此误传得到了【剪靛花】的名称。其产生究竟为什么原因,现在人已无从得知,但从剪靛花三个字的字面意思来看,“剪”指的是用剪刀剪取,“靛花”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花。因此这一举牌字面中本就蕴含着“采花”的含义。[2]

(二)当前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剪靛花】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分别是对其音乐本体的研究,对其同宗现象的研究以及对其起源地的研究。在对【剪靛花】基础曲调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基本达成了一致性的看法。例如将【剪靛花】归纳为五句体乐段形式,在第一句往往会使用两个相互对应的短句,第二句往往采用比较宽的节奏,而到了三、四句又变得比较紧凑,最后往往是一个衬托性的重复句,并且每一句最后的尾音都呈现出固定的五声音阶形态。其次,在对【剪靛花】同宗现象的研究内容中,主要对其称谓变化、乐句的落音以及调式转换进行对应研究。比如【剪靛花】除了这一基本名称外,还有剪剪花、网调、靛花开等多种名称。除名称之外【剪靛花】的曲文也蕴含着许多具有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趣味性内容,据此易人先生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剪靛花】“腔调家族”的概念,即【剪靛花】流派发展都是由一个母曲演变而来的,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剪靛花】,根据民歌宗族的相关内容找出不同曲调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3]

二、【剪靛花】调式形态与词格形态分析

(一)主要曲调类型

【剪靛花】曲牌可以根据基本曲调的不同,主要分为宫调式和徵调式两种。这两种类型的【剪靛花】尽管拥有某些同宗同根的因素,但它们仍然自成一派,有着不同的程式性内容,同时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宫调式【剪靛花】主要是指以宫音结尾的典型旋律乐曲,例如宫调式【剪靛花】的典型旋律,第1小节是la、sol、mi、re,第2小节承接上文成为re、mi、sol、la等都是其主要标志。宫调式【剪靛花】的音节也同样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有五声音阶,也有通过加升fa处理的6、7级音,并且不同音阶特点的曲调往往会在固定的地区得到传唱。

其次是以徵音为主音的徵调式,在徵调式【剪靛花】的曲调中,大量片段会围绕so和re两个基本音来进行,并且在旋法方面,3、4小节的旋律和1、2小节总是呈现相似性特点,这也意味着3、4小节的内容往往会重复前两节的旋律。[4]

(二)曲调的鉴别方法

在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一般遵循“移步不换型”的基本原则,对于【剪靛花】曲调的鉴别也同样如此。首先,因为【剪靛花】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导致其产生了诸多变体内容,这就是所说的“移步”,但是这些变体内容本质上还是在许多规定曲调框架内进行的,这也就是所说的“不换型”。这启发人们在对【剪靛花】曲调进行辨别研究研究室时,要充分把握【剪靛花】基本调内容,明确所有变体具有的程式性特征。例如在对其曲调进行研究时要着重把握宫音和徵音等共性特点,还要在结构上把握【剪靛花】及其衍生曲调在句末落音的相似性特点。最终可以得出三个鉴别【剪靛花】曲调的本质性原则:第一要拥有相似的典型旋律并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第二作品的句末落音必须足够相似;第三要有相同的终结音。[5]

(三)曲调、题材的独特性

民间曲调的唱词结构一般指的是其通过改变句序或唱词而形成的特殊结构形式。【剪靛花】曲调的唱词结构也存在着许多共同性特点。例如在按照【剪靛花】曲牌填上《放风筝》等民间歌曲中第3句和第4句的唱词往往会进行重复处理,并且许多曲调的前两句都为七言句式,而到了三四句又变成五言句式。其次在曲调的句幅结构方面,【剪靛花】大都以4个乐句作为一个完整的片段,但这种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传播过程中逐渐发生了演变,剪靛花的句幅结构也有可能被拉宽和缩紧。在拉宽的状况下,小结数表现为8、8、4、8,在紧缩的句幅结构下,小结数又变为了2、2、1、2。最后,在音乐材料的使用方面【剪靛花】也呈现出了许多独特性的特点。民间曲调的音乐材料主要包括乐汇和乐句,但无论是宫调式还是徵调式的【剪靛花】,在乐汇组合方面都呈现出了一致性的内容,例如许多乐句的衬词和重复乐句的选取大多取自第3句和第4句等。[6]

三、【剪靛花】的起源与传播

(一)【剪靛花】的起源

剪靛花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的民间,而明清时期正是古代社会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例如当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资产阶级萌芽也逐渐产生。在市民群体中,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有了丰富性的发展,不仅类型非常多样而且内容也更加贴近民间百姓生活。从明代开始,各种民歌小调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得到广泛性传播,许多文人墨客也都争相收集民歌作品并进行大量文学性创新。清代民间对小曲词调的追捧相比明代更胜之,在清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享乐主义和拜金思想也出现在了许多市民阶层的意识中,因此【剪靛花】这种更加符合人们通俗文学欣赏需求的曲调作品在当时出现并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和推崇也就不足为奇了。[7]

(二)【剪靛花】的传播途径

古代【剪靛花】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以古代乐籍制度为基础的有意为之的传播,另一种是百姓民间口口相传的自然性传播。乐籍制度在古代是一种由官方设立的乐人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国家对不同乐曲曲调以及乐器等使用规格和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官方系统还会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为宫廷和官府所服务的乐人群体,当时的【剪靛花】曲牌就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广泛性传播。其次是凭借民间乐人和民间歌手等不断传唱而实现的传播过程。明清时期,许多山东、山西、河北的百姓在官方的指引下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小曲【剪靛花】也随着这些大范围的移民潮而得到了广泛性的传播,现有资料表明,东北地区宫调式【剪靛花】尚存四十余首,占全国五分之一,徵调式【剪靛花】也有三十首,仅次于华东、华北等地,这都表明【剪靛花】的流传与全国性的移民关系密切。这种方式相比官方传播显得更加直接和简单,它没有纸质性的乐谱内容,全靠师带徒关系为基础的口头性传授,因此这一传播过程也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甚至会随着传播主体的消失而消亡。[8]

四、【剪靛花】的流变研究

(一)音乐性流变

不同地区的人们所身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各有不同,因此民歌演唱者也会在方言、性格特点、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最终也会融入到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传播过程中,民歌曲调音乐性流变也由此产生。欣赏不同地区的【剪靛花】曲调能够强烈感受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格和色彩,不同地区的演唱者既遵循了【剪靛花】基础曲调的某些程式性内容也同时融入了地方音乐的非程序性因素。以东北地区为例,该地区的民歌小调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对当地小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当地的【剪靛花】更加习惯用五声、六声、七声等音阶形式,并且还使用了许多变宫、清角的六声音阶,这些内容最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歌传唱风格,最终形成了徵调式的【剪靛花】。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剪靛花】更加蕴含豪爽之气,这同时也是当地百姓民风民俗的体现。例如宫调式【剪靛花】黑龙江民歌《下盘棋》,其词格旋律中含有四处眼起节奏俗称漏板,这也使得该曲更加风趣和活泼。[9]

还有在西北地区,【剪靛花】曲调中具有许多特殊音阶和骨干音,例如宁夏、新疆地区的民歌《放风筝》。宁夏《放风筝》片段中含有微升fa的六声音阶,这种流变与陕西较为相似。在新疆地区的《放风筝》片段中,一个单一旋律中出现了微降si、si还有fa三个变音,整个曲调的音阶形成了一种八声音阶。

(二)文学性流变

【剪靛花】曲调在民间许多地区进行广泛流传时,本身的题材内容和音乐品种也都发生了改变,甚至曲调名称也存在多种写法和读音。在当前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中,【剪靛花】并没有固定的曲谱而是只流传下来了丰富多样的唱词内容,之所以将这些具有共同性小曲称之为【剪靛花】,是因为在这些曲子的文本内容之后经常出现【剪靛花】的字样。并且随着【剪靛花】曲调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喜爱,出现了许多将【剪靛花】文本冠于其他调名的现象。因此就产生了许多尽管并未以【剪靛花】为调名,但其本质内容却还是【剪靛花】曲调的现象。例如在浙江的许多民歌小调中,尽管填新词的歌曲名称有《下盘棋》《采桑姐》《放风筝》等曲牌内容,但如果对其旋律进行深入性研究,可发现这些曲牌都以【剪靛花】的基本曲调为基础,不同的是其中融入了丰富多样文本内容,因此演变出了许多派生性调名。[10]

结 语

综上所述,明清小曲【剪靛花】由某个地区传入到另一地区时,因为受到当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曲牌名称、演唱旋律、词格内容、唱词结构、题材选取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剪靛花】民歌内容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又具有许多差异性内容,最终呈现出了如今“同中有变”“同宗”的状态。【剪靛花】小曲得到广泛性、长期性的流传与其独特词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结构短小,便于人们记忆和口口相传;灵活的曲调有助于人们不断进行创新和丰富;内容的丰富性又加深了人们对其内容的记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剪靛花】广泛流传正是其词格的多变性造成的。■

猜你喜欢
小曲曲牌曲调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如梦令·烟雨痴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