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 编辑/白琳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海外仓将进一步发挥稳外贸作用。加快海外仓建设和发展,需要多措并举支持海外仓更好服务我国企业“出海”。
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境外节点,对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平滑和促进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海外仓优势凸显,迎来快速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海外仓将进一步发挥稳外贸作用。加快海外仓建设和发展,需要多措并举支持海外仓更好服务我国企业“出海”。
海外仓,是指跨境电商企业提前将产品运输至国外租赁或自建仓库,国外客户下单后直接从仓库配送发货的物流控制和管理服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业态,海外仓打破了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瓶颈,通过提前批量运输有效解决了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退换货难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随着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海外仓作为跨境贸易本地化趋势下的境外节点应运而生,成为新型贸易业态的重要基础设施。
从2003年出现至今,我国海外仓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13年之前海外仓需求较为单一,以使用留学生公寓和车库提供中转仓储业务为主,部分负责产品的代收和发运。二是发展阶段。2014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明确跨境电商管理政策。海外仓迎来了发展浪潮,开始提供退换货、分销、境外展示等增值服务。三是疫情以来的快速增长阶段。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海外仓数量已经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业务范围辐射全球。根据《2021海外仓蓝皮书》,2020年,我国企业在美运营海外仓数量占比为47.6%,较2019年增长94.8%,占比和增长均超过全球其他地区;从订单量看,美、英、德、日、澳五国海外仓订单量较2019年上涨均超过300%。
海外仓对于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球疫情阴霾未散的背景下,线上消费热度不减,海外仓有助于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创立自主品牌。与此同时,海外仓淡季铺货、旺季销货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排仓、爆仓问题,企业能够根据生产、库存与运费周期灵活调整产品出关时间,有效规避物流成本上涨、运力不足与关税不确定性等风险。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同时,海外仓数量和面积分别增长80%和50%,是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推动力之一。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1.98万亿元,增长15%;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海外仓数量从年初的超过1800个增长为年末的超过2000个,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海外仓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优化的配套支持政策。近年来,各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支持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海外仓”等国际营销网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2020年5月,外汇局发布的《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规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出口至海外仓销售的货物,汇回的实际销售收入可与相应货物的出口报关金额不一致”,较大程度便利相关企业业务办理;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包括“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完善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发挥海外仓带动作用。积极利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鼓励具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建设和使用海外仓的金融支持”。
随着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海外仓作为跨境贸易本地化趋势下的境外节点应运而生,成为新型贸易业态的重要基础设施。
尽管我国海外仓增长速度较快,其在境外的经营发展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制约和风险因素。要从建仓主体和用仓主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尤其要关注我国企业经营和使用海外仓的情况。
自建海外仓,是指跨境电商企业自身在海外目标国建设属于自己的海外仓。自建海外仓建仓盈利周期约为3至4年,需要企业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前期筹备周期约1年左右(无其他特殊事项中断),包括审批、选址、验收等环节。投入运营后,正常状况下,半年使用率可以达到60%至70%,9个月至1年时间能够实现考虑货物进出情形下90%的满负荷运营。在满足规划合理、人员熟练和仓库满负荷运营三个必要条件下,实现盈利需要2至3年的时间。
海外仓的末端配送服务是“短板”,需要与仓储服务协同推进。对于建仓企业,“仓”是服务锚点,“配”才是盈利点。仓储业务净利率3%至4%,限制条件较多,爆仓时无法迅速扩大仓库容量、低迷时空仓成本无法覆盖;配送业务是在当地雇佣成本基础上加点,净利率相对稳定。“仓”“配”结合才能够稳步实现盈利。目前,我国海外仓发展停留在仓储阶段,受制于成本、人员等问题,末端配送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
建仓企业面临境内外文化、法律等方面不一致的风险。建仓企业在海外经营遇到的问题与其他“走出去”企业基本一致,但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一是文化障碍。仓储服务需要雇佣当地工作人员进行货品管理工作,企业文化、工作时间和管理风格存在一定差异。二是合规风险。具体包括仓储设备(如摄像头)装配、数据保护、连带承担客户产品假冒伪劣责任、恶意利用法律不同套利下单等风险。三是境内外税务统筹问题。建仓企业在海外仓建立和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境内产生一笔收入、境外分公司产生多笔支出的情形,税务计算过程中往往会不计境外支出,导致其在境内多缴税。四是境内银行在海外仓当地的资金支持问题。大型民营企业“出海”起步阶段面临规模较小、业务繁杂、融资难等问题,境内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对建仓企业初期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此外,中小企业跨境电商自建仓还存在由于境内外法律、装修标准不同导致的建仓周期长,仓库签约周期长导致的违约风险高等问题,以及货物和押金回收期长的双重现金流压力。
用仓企业前期通常结合需求选择租用海外仓的类型。海外仓除自建仓外,还有平台仓、第三方服务海外仓两个类别。平台仓指电商平台自建或者指定物流体系,品牌信任度高,仓库遍布全球,商流物流一体,不受第三方物流服务影响。在个别电商平台入驻、出售小件商品的跨境电商往往会选择平台仓,以便捷得到“交易+物流”的一体化服务。第三方服务海外仓是指寻找第三方企业合作建仓或租用对方在目标国的海外仓,海外仓建设成本较低,可借助合作方当地便利条件,适合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多平台经营运行和大件跨境电商企业更偏好选择提供包括头程、通关、海外仓储、库内操作、末端配送和退换货等环节在内的全链路服务的第三方服务海外仓。
租用海外仓的主要问题在于成本较高且难以提供定制化服务。跨境贸易企业租用海外仓的选择偏好取决于产品特征,但总的来看使用海外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仓储费用高。对出口企业而言,传统外贸在货物装船后订单结束,使用海外仓则需要额外承担运输与库存成本。进口国市场环境、政策变化可能会导致意外情况,加上跨境链路长、退回国内可能性低,海外仓储费用将非常高,甚至会因时间过长导致仓储成本与货物价值接近。二是服务精准度不足。多数平台或第三方海外仓偏向于公共服务,无法提供退货、返包等定制化服务(比如亚马逊规定一旦退货就不能二次上架),跨境电商企业售后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或根本解决。
用仓企业支付结算流程存在成本转移问题。以国内用仓企业向国内货运代理企业(以下简称“货代”)支付为例:根据有关规定须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因此用仓企业需要先将境外收入结汇,再用人民币向货代企业支付;但用仓企业与货代企业以美元对账,且货代要求的人民币支付成本比银行结售汇成本高(比如银行柜台价格为1美元对人民币6.5元,货代要求支付价格为6.6元)。货代企业以美元对账、人民币支付的要求,实质上是将自身应承担的汇率风险敞口(支出美元,收入人民币)转移给了用仓企业。
业务区域集中度高的用仓企业有自建海外仓计划,以解决配套服务问题。相较于传统外贸的先贴牌后出口,企业通过自建海外仓做B2C业务能够以中国自主品牌直接出口;加之自建仓服务针对性强,如进行退货、二次包装再销售处理,提供专业维修、线下展会等售后服务,能够进一步进行产品推广,便利中小企业“走出去”。有自建仓计划的企业大多业务区域高度集中,若用仓企业在市场占比高的国家自建单点式海外仓,可以降低退货成本,解决部分滞销季节性产品的仓储成本。
加快海外仓业务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助力海外仓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统筹重点区域海外仓建立与运营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海外仓服务标准,从行业层面制定跨境电商海外仓标准,提高仓配服务效率,提升海外仓企业合规化水平,为企业建设运营海外仓提供行业指导。二是在我国跨境贸易的重点区域,可通过大型物流企业联合设立基金等多种形式筹建海外仓,为难以实现自建海外仓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仓储和配套服务。三是建议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将建仓企业与同类型用仓企业联合,在重点区域推动物流企业与出口企业协作建立仓配网络,通过合资或设立基金公司的方式解决配送难题;时机成熟可向其他行业开放,进一步促进企业出口。
提高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一是推动银行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导,引导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认识更趋理性,指导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建议中介机构采取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优惠等措施对金融机构予以支持。三是探索为海外仓业务链条提供一揽子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缓解用仓企业和货代之间的汇率风险转移矛盾,促进跨境电商使用海外仓更加便利。
统筹金融、税务等政策服务国内企业“出海”。一是持续完善海外仓出口报关业务,继续推广“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试点,优化海外仓报关流程,进一步完善监管和统计制度,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海外仓的智能化管理。二是以企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解决企业在海外建立与经营、使用海外仓过程中面临的货币错配、境内外税务不一致等问题,优化企业支付结算与税务统筹。三是可在中欧班列、海运、空运等各类国际运输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线路与班次,便利企业综合利用各类运输方式,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四是鼓励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加大对国内海外仓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能力。五是简化部分行业人才工作签证的流程与条款,节约签证审批时间,提升运营效率与建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