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忠善
(建湖县水产养殖场,江苏 建湖 224700)
水产养殖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加强水产品问题分析,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鱼类畸形是目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难题,造成鱼类畸形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水产养殖户科学养殖,深入分析目前存在影响鱼类畸形的因素,找到合适的畸形防治方案。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人工育苗的方式,导致了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近亲繁殖等一系列的问题,鱼类出现了基因变异、种质退化等问题,这是诱发鱼类畸形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生物因素中,主要以寄生虫为主。以鲢碘泡虫的侵入为例,其对鱼体的侵入,导致鱼体身形消瘦,头大尾小。出现了背鳍高度变形和脊柱弯曲的问题,尾部上翘,部分侧线问题也给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影响,最终导致畸形。倪氏复口吸虫对于鱼体的侵袭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鱼体因为被寄生,其在水面挣扎,时上时下,有时漂浮在水面头朝下游动,甚至出现在水面旋转游动。很多病毒也会直接导致鱼类的畸形,这些情况都是造成鱼类畸形的生物因素。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周边环境对鱼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水产养殖的鱼类对于环境要求较高,同一种鱼体受到生活环境中不同的理化因素影响,养殖场所的温湿度、酸碱度,水中的氧气含量、重金属含量等多重影响因素的附加作用,也会对鱼体畸形产生产生一定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应重点对温度和盐含量进行控制。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2项因素不正常,很可能在鱼类生长的初期即出现畸形。胚胎期和仔鱼期是鱼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对有害物质侵袭的一个关键敏感点。在这个时期,如微囊藻毒素能对如斑马鱼、草鱼、鲤鱼等鱼类的胚胎和仔鱼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出现鱼体畸形。
在导致鱼类畸形的因素中,人为因素是一个重要部分。鱼类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电机、机械、外力等因素受伤,对鱼的营养输送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鱼类的胚胎期,容易导致受伤的部位出现生长缓慢甚至畸形的问题。实际上,很多鱼类的畸形都是因为人为造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在目前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
1.5.1 维生素
维生素是鱼类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主要微量元素。虽然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维生素量较少,但是一旦出现了缺乏维生素的情况,很可能导致畸形问题。烟酸缺乏,导致的鱼类眼球突出、骨骼变形等;而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缺乏,会导致鱼类的脊椎骨出现畸形。维生素的添加量也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如过量维生素A的添加,会导致部分鱼类的畸形率升高。
1.5.2 矿物质
矿物质是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骨骼发育的一个主要元素,一旦缺乏,会导致鱼类骨骼发育问题,进而出现畸形。如磷元素的吸收量较少或者过高,都会使部分鱼类出现脊柱弯曲的问题。
这些数据说明, 在一定的水活度下, 随温度升高, 平衡含水率值下降, 金银花的吸水性下降。 这种趋势是由于温度引起物质内部的化学、 物理变化而导致水的亲合活性点减少的结果[4]。Pali pane KB和Driscoll RH提出温度升高, 水分子的活性能提高, 使得食物中的亲水力破坏, 变的不稳定, 因而平衡含水率降低。随着温度的变化, 分子的激发态、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变化, 因而分子间的引力也会变化, 导致在一定水活度下, 随着温度的变化吸收的水分子数量也会发生变化[5]。
1.5.3 蛋白质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于鱼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其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成分。缺乏部分氨基酸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如色氨酸过少摄入,会影响鱼类肌肉的发育。
1.5.4 脂肪
脂肪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份,也是对于鱼类骨骼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不饱和脂肪酸影响着鱼类骨骼的发育。腐烂变质的饲料也是影响鱼类发育的因素,如鲤鱼摄入大量的氧化脂肪后会导致畸形。另外,如饲料投喂不足也会造成蛋白质、脂肪等方面的缺乏,让鱼类出现营养不良、瘦小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实践,鱼类畸形虽然导致因素较多,但是可以通过科学养殖等方法,让鱼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畸形防治效果。本文依据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制定了合理有效的鱼类畸形防治措施。
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应有效避免近亲繁殖的问题。近亲繁殖容易导致基因异常而出现畸形,不利于鱼类优良繁育。因此,通过远亲的鱼类繁殖,可以有效遗传优良基因,保证后代的良好育种以及个体健康,同时对减少鱼类畸形产生重要的促进影响。
在鱼类养殖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污染源的监测与防治,保证水体清洁,通过水体监测明确水体污染源,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调整污染水体,保证清洁无污染。如发现有污染的状况,应立即清理;二是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水分和盐度较大的变动偏差,尤其是在鱼类胚胎期,更应重视鱼类生活水体的生态维护,防止鱼体畸形;三是要及时清洁鱼池,很多池塘因养殖的时间较长,底部淤泥较多,这些淤泥可能会占用大量的养分以及产生有害物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都会产生一定的病菌和病毒,对鱼类生长繁殖造成不利的影响,应不断清除底部的淤泥,同时撒药进行杀毒;四是在苗种下塘前,进行水体杀毒处理,避免带入病原;五是发现病鱼应及时分析与诊断病情,使部分传染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病情蔓延。
水产养殖因受外力影响较大,应对人的活动加以限制和规范,同时避免外来的动植物对鱼类造成影响,制定合理的养殖基地管理规范,注重定时投喂以及合理的病情处理方案,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打造更符合鱼类生长繁殖的环境。
饲料生产主要使用商业化的饲料。因此,应在饲料购买过程中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质量优的饲料,避免在喂养过程中出现过度喂养和喂养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保证鱼类的健康和营养。同时,不同的专业养殖池塘也可以针对自身的特点,配置饲料配方,有效地提升自身鱼塘的养殖效果。同时,饲料存储时应选择合适的存储区,避免发霉变质。
在鱼类畸形的防治过程中,很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障水体的干净,避免鱼类因疾病产生畸形,对于预防鱼类畸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药物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5.1 化学疗法
对于细菌、病毒的控制,主要使用化学疗法对水体进行消毒。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已经成为水体防治中的一类重要药物。通过我国对于抗生素的研究,结合目前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的给药途径、药量等多个方面的调研,对不同病体的感染以及不同环境中鱼类的病毒、病菌防治都起到了较好的疗效。但是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很多的病毒、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很多病毒性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难题,尚未实现有效的治疗方式。
2.5.2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对于预防鱼类畸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化学疗法的一个重要补充。鱼类疫苗按照其原理,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类的疫苗。疫苗技术的发展也从灭活疫苗到DNA疫苗、基因重组等多项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而应用到鱼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注射、口服、浸泡等多种方式。因此,有效的应用免疫疫苗的方式能够预防因各种疾病导致的鱼类畸形。
2.5.3 中药防治
中草药有时并不直接消灭病原,但是可以调整机体的基本免疫力,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是目前化学防治过程中所不能达到的。中药防治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不易出现抗药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中草药对于很多鱼类的病毒、病菌防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目前鱼类畸形很多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的不科学造成的。一是养殖模式的设计要考虑鱼类养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协调,保证水体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鱼类的基本生存;二是要延长食物链,考虑到其自然生态的发展;三是要考虑养殖者自身的技术水平。鱼类养殖技术的发展,应回归到生态养殖的模式中来。合理搭配草食性鱼和杂食性鱼,打造完善的食物链,保证鱼类养殖的生态性。这样对于减少鱼类畸形、增强其机体防疫功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生态修复的环境控制技术已经在目前鱼类养殖的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微生物的修复,通常以益生菌为主要的元素,可以调节水质,有效保证各种有益菌能够应用到水体养护中。
针对鱼类畸形,应重点控制我国养殖鱼类的遗传因素,避免传播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基础上,研究核心种群建立的净化过程和生物控制,切断其垂直遗传。通过分子生物等遗传技术,控制危害较大的疾病和致畸因素,保证良好的种群育种,这对于保证鱼类养殖过程的整体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乳酸菌、芽孢杆菌这些菌类多数都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但是缺乏产品稳定性,特别是芽孢杆菌存在高耗氧的特点,在高低温度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效果的差异,这些都不利于在鱼类畸形防治。因此,应加强益生菌的开发效率,保证其在水质净化中的主要作用,同时也要根据生物竞争排斥的主要原理,开发出抑制有害菌、蓝藻等不良因素的产品,保证水体的整体安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畸形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容易造成大量的鱼类死亡和经济损失。鱼类畸形并不是单一要素造成的,因此,应对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综合分类造成畸形的多因素;在防治过程中,综合地对鱼类的繁殖、配种以及饲料的喂养、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有效改善鱼类畸形问题,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