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元素在当代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中的运用
——以杨立青《山歌》为例

2022-11-21 20:18:21刘熙淼陈楠
黄河之声 2022年7期
关键词:钢琴曲作曲山歌

刘熙淼 / 陈楠

本篇文章以杨立青《山歌》为主,分析整部曲子五声性的旋律线条、性格鲜明的节奏节拍、民族化的调性和声音程以及曲式结构等,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能够以小见大,借此来学习并运用民歌元素创作改编钢琴的各种技艺以及手法,对于山西地方民间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以及体会,为自己未来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作曲家生平概述及《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概述

(一)作曲家生平及其为民歌改编所作的贡献

1942年四川的一个音乐世家诞生了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杨立青。他曾先后奔赴沈阳、上海、联邦德国各大音乐学院学习并完成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业。青少年时期的不断学习进修为杨立青先生日后的音乐创作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中期,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了钢琴上,其中《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呈现出了山西民歌元素在当代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中的改编及运用。这在当时不仅普及了钢琴这件西方乐器,同时保留了我们原汁原味的山西民间音乐,随着世界逐渐全球化、一体化,民歌改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他在其中运用到的诸多作曲技法值得我们当代学习作曲人士学习及运用。

(二)《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概述

《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风格钢琴曲改编浪潮之中,这部作品反映了当时民歌主题钢琴曲的创作及其运用,具有极具特色的地方性色彩并与西洋乐器和作曲技术结合,其中运用了山西多地民歌,有的反映革命时期人们迫切想要消灭封建势力,凭借自身努力走向美好生活的愿景;有的反映底层农民日常劳苦工作及自身的悲惨命运;有的反映旧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等问题。每首钢琴曲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原型民歌,杨立青先生在此之上对于民歌主题旋律的移植及改编,充分运用了诸如复调、变奏及民族化的调性和声音程和节奏等手法进行创作。

二、《山歌》中的民族化特征及其改编运用

《山歌》作为《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中的最后一首乐曲,是其中所占篇幅最长的一首作品,其意义是重大且深远的。

(一)五声性的旋律线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正值民歌运动思潮,在此过程之中,涌现出了一群以民歌改编创作为主要手段的作曲家们,如赵元任、萧友梅等人。他们身为最早一批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作曲家,他们创作的作品对于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起到了重要的启发式作用。

杨立青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期间,写出了以九首曲子为一整套的作品——《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这是山西民歌与西洋乐器结合的初步探索,作品中的民歌主题主要来源于山西民歌民间音乐,其曲调中结合了我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使得整套曲子都显现出极强的地方性民族色彩。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大多都是以五声性横向旋律线条为主,旋律十分易唱,感情色彩丰富①。将民歌主题旋律应用在钢琴作品上,就是要求作曲家在我国传统民歌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运用各类作曲技法进行改编创作的同时,对于本民族的风格韵味也要进行保留。杨立青曾多次在创作中融入五声性民族旋律及织体形式。如《山歌》(第123-131小节)中运用E、﹟F、﹟G、B、﹟C五声音阶在低声部的排列形成五声性旋律织体,体现出民族化的风格特点。

于京君所编选的书籍《小星星主题钢琴变奏曲集》中,在原小星星主题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织体使得其也发展为有别于原主题的风格相异的曲目。而在杨立青《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中在运用原民歌主题旋律时都有加以变化,或是在原曲基础上变化重复演奏,或是在原曲基础上加入新材料的变化演奏,亦或是改编为变奏曲式等形式。在《山歌》之中,他大量的运用了变奏手法,除主题之外,前后共有六次变奏,变奏Ⅰ中以十六分音符为骨干,先后陈述两次原民歌主题旋律;变奏Ⅱ中分别在上下两个声部中交替出现主题旋律,并大量运用交替拍子,使得旋律骨干音清晰可见;变奏Ⅲ中节奏变为2/4拍,音乐突然提速,大量十六分音符的出现,形成了快速级进的音阶式旋律;变奏Ⅳ中,前后两句旋律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变奏,其中第一句以极具跳跃性的两个十六分音符带有八分休止符交替出现构成旋律,第二句以连续三连音进行,在强拍上出现旋律骨干音,使得民歌主题旋律清晰可辨;变奏Ⅴ中出现了以原民歌主题旋律作为动机发展而来的极具歌唱性的新旋律,与变奏Ⅳ变奏Ⅵ形成强烈对比,整首乐曲走向高潮;变奏Ⅵ中旋律回归原民歌主题旋律,但在声部上进行了八度的加厚处理,速度平缓,节奏变回3/8拍,使得整个曲子带有了再现的色彩,体现出山谷的空旷。

(二)性格鲜明的节奏节拍

节奏节拍是舞蹈的灵魂,是音乐的命脉,更是乐曲中表达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风格乐曲中常运用变换拍子以及大量使用节奏型来增加乐曲的音响效果,与中国民间音乐某种特定的及自由散漫的风格产生关联性。如新疆民歌常采用快速切分节奏来营造欢快热烈的舞曲风格。在谭盾其《太阳雨》一曲中就有运用连续的跳音节奏极具动感,营造出轻盈欢快的氛围。杨立青在《山歌》变奏Ⅱ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连续不断的在2/8和3/8拍直接连续进行转换,大量运用变换拍子,以此体现山西民歌曲调柔美,节奏自由、悠扬,富有旋律感,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性,更好的体现了山西民歌的特有地方性色彩。

(三)民族化的调性和声音程

调性和声音程是作曲技术理论中和声方面的重要内容,恰恰是通过此来表现出整首乐曲的情绪性格。大调的色彩通常是辉煌而明亮的,而小调则是阴暗且悲凉的。运用不同的和声音程,又可以使得同样的旋律变得带有自己特有的性格色彩。我国民族传统五声调式又与西洋大小调式不同,不论是色彩情绪上,更是在横向纵向旋律和声的连接上。

山西民歌通常运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民族调式,常见商调式,羽调式及徵调式,而其中又以带苦音的徵调式为最,在杨立青先生《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作品集中,如《山歌》的民歌主题原型便运用的是商调式。

我国传统作曲家在创作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时,基于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并运用西洋乐器来模仿中国民间器乐的音色,如利用二度叠置的和弦音程模仿打击乐;将西洋大小调式和民族五声、七声调式进行拼贴,大量运用四五度叠置的和弦音程,再结合适当的演奏法,可以模仿我国的民间传统弹拨乐器;利用四五度音程的进行来模仿民族吹管乐器笙的音色,以上都是我国作曲家在创作及改编民歌主题乐曲时常常运用的手法。

杨立青在其《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中也曾多次运用带有民族特点的调性和声音程来使得钢琴曲中富有极强的民族性。如,在《山歌》变奏Ⅳ中低声部多次运用了二度音程,并结合了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形成了活泼欢快的音色,与其他变奏形成强烈的风格对比。与此同时,作曲家运用了带有民族特色的四五度结构的和声为基础,如在第35小节高声部中由﹟F、B、﹟F三个音纵向叠置,从而形成四五度叠置结构的和弦,而低声部的D、A、E五度叠置和弦与中声部的A、D共同形成了混合四五度结构的和弦,描绘出一幅空阔深远、寥寂悠然的山谷画面,体现了山西民歌改编的别样魅力与技法。②

三、山西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钢琴曲创作

(一)山西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山西坐落于华北高原与黄河中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山西文化贯穿始终,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过岁月的不断洗礼,方孕育出如今我们现有的山西这片一望无际的“民歌的海洋”,其中经搜集整理的便已达两万多首,使山西民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感性的需求逐渐增大,各行各业创作人才极速增加,音乐创作人才也在近几年喷涌而出,音乐作品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各国音乐文化交流频繁,山西民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力,山西民歌的保护工作与传播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二)山西民歌元素钢琴曲创作的创新性与传承

近代,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对我国传统音乐产生冲击,融合是条必然之路,而将我国民间音乐改编成钢琴曲,无疑是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方法方案,也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谈到如何科学对待外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为我们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回顾我国近代以来音乐作品,其中大部分成功之作,都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在中国钢琴民族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量优质民歌改编钢琴曲作品,例如:鲍元恺所作的《炎黄风情》及谭盾作所的《八幅水彩画》等大量作品皆为民歌主题改编钢琴曲的典范,而山西民歌元素在当代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中的运用又以鲍元恺所作《太行春秋》及杨立青的《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为典范。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身体力行并孜孜不倦一直去做的事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唱、演、书、绘,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在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作曲专业的承业者,将民歌元素运用到钢琴作品之中,同时运用现代作曲技术理论与钢琴这一西洋乐器结合,这对于我们作曲本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传承方式。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自信,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给予充分认同,我们应该致力于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使其能够与世界音乐文化所接轨,将我国传统民歌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

尤其我本人不仅仅是山西本地人,更是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杨立青先生所作的这套作品,使得我自身对于山西民歌有了一个由内至外的深刻了解,对于未来我应该如何通过学习民歌,从而达到植根于山西民歌主题进行创作与改编,将山西民间音乐元素与创作相结合,努力形成既有家乡情怀,又有创新思想的作曲风格,这也是作为作曲专业学习者,区别于其他专业学习者研读山西民歌的侧重之处。

结 语

山西民歌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各地区又有着其特有的地方色彩,多变的音色使得他们迸发出多彩的艺术表现力,为中国风格的钢琴改编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源泉活水,杨立青先生所作的《山歌》一曲,运用六个各不相同的变奏,充分向我们展示了民歌元素与钢琴结合的多种写作方式技巧,我身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我应充分学习山西地域民间音乐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并将之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运用,充分体现“洋为今用”,“古为中用”。通过分析杨立青《山歌》等一系列民歌主题改编钢琴曲的例子,学习到了民歌主题改编钢琴曲创作中的一系列技巧及手法,为今后自己写作及改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注释:

① 石晓萌.杨立青《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五声性和声技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7.

② 石晓萌.杨立青《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五声性和声技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7.

③ 石晓萌.《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民歌曲音乐研究[J].艺术科技,2017.

④ 朱继东.毛泽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0,(01).

猜你喜欢
钢琴曲作曲山歌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学与玩(2023年1期)2023-02-21 05:48:34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黄河之声(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3:44
邀你来我家
北方音乐(2020年13期)2020-08-28 08:51:54
作曲心语
三百山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夜的钢琴曲(六)
琴童(2018年10期)2018-12-26 12:31:56
George Gershwin
苗山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