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越人歌》音乐文本及演唱特点探究

2022-11-21 19:14刘娱欣
黄河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节音色气息

刘娱欣

一、古诗词《越人歌》音乐文本分析

(一)作品简述

《越人歌》是一首古代的诗歌,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编纂的《说苑》中。《越人歌》的创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诗歌讲述了一位泛舟的楚人遇到了楚王的亲戚子皙之后心生爱意,苦于阶级身份无法表达爱意的故事。楚人虽然对子皙一见钟情,但是碍于当时贵族门槛的限制,无法当面与心上人诉衷情,只能将满心情感借助文字抒发出来。一句“心悦君兮君不知”令人肝肠寸断,表达了无尽的遗憾和伤感。《越人歌》作为一首古诗词,充满了真情意,富有朦胧之美,其中包含的音乐美学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同时,这首古诗词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表达了爱情对冲破阶级等级的渴望。的确如此,面对阶级身份对爱情的无情限制与桎梏,这首古诗词隐约呼吁了个体对爱情的勇气,对阶级的不屑态度。

现代作曲家刘青,钢琴家邓垚和白栋梁为这首古诗词创作了新曲和伴奏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这首古诗词声乐作品。《越人歌》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声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演唱性。

(二)曲式结构

《越人歌》的曲式结构为G宫五声调式结构。《越人歌》共有46小节,属于典型的一段体反复曲式结构。前奏有9小节,由琶音进入,民族韵律明显。

A乐段由18小节组成,分为a、b两个乐句,a1和b1是对a、b乐句的不完全重复,属于同头异尾的变化形态。

间奏部分由4个小节组成,重复了前奏的后半部分旋律和A乐段中的b、b1乐句。整个间奏部分是旋律主题的第一次再现,突出了民族韵律。间奏部分结尾处结束于b1,旋律没有变化,但是钢琴伴奏中增加了高八度琶音技法,提高了民族韵律的朦胧意境,烘托了主题氛围。

A,部分由10小节组成,是对A乐段的后半部分的重复,包含了b、b1乐句,是主题旋律的第二次再现。尾声部分由7小节组成,钢琴弹奏中通过琶音的分解处理给人一种渐行渐远的意境感觉,彷佛带着一丝丝的遗憾的难以诉说的情绪。整个作品是4/4拍,G宫五声民族调式,充满浓郁的民族声乐韵味和风格。

(三)旋律特征

《越人歌》是古词新曲,歌词仍然沿用了原诗歌的内容,曲调旋律由今人创作而成。古诗词的曲调旋律虽然我们无法窥见原貌,但是总体看没有脱离传统民族五声调式,旋律较为平稳,旋律大跳等基本没有。为了更好的凸显古诗词意境,新曲保留了民族五声调式特征,结合现代观众需求增添了现代旋律元素。

曲作者主旋律由G宫五声创作,整体旋律是行板,速度♩=68,节奏适中,旋律较为简单,八分音符较为常见,例如第9、11小节。从时值变化角度看,长时值音较多,以二分音符和全音符居多,例如第12小节的“流”、28小节的“知”是全音符;第26小节的“枝”是二分音符。从音程角度看,二至四度的音程关系在整个曲子当中较为普遍,例如第9-12小节、25-28小节。整体旋律线条较为平缓,同音重复现象较多,例如“心悦君兮”的前三个字就是E音的同音重复。

(四)节奏押韵

节奏押韵是《越人歌》音乐的最大特点。节奏整首音乐作品的骨架支撑,保证旋律正常展开。但是由于《越人歌》是一首古诗词作品,它本身就具有传统的节奏特点,也可以称之为押韵式的节奏。

举例来看,唐代五言诗强调押韵,在押韵的格式下节奏呈现出“XX|XX|X”或“XX|X|XX”的平仄特点,这种平仄格式其实就是某种特殊节奏的表现形态。创作者考虑到了这种特殊性,在创作古诗词《越人歌》声乐作品中,采用了押韵式节奏的表现方式。

《越人歌》的每一句歌词都有特定的声律节奏。例如“今夕何夕兮”的节奏是“平平/仄平平”,“蒙羞被好兮”的节奏是“平平/仄仄平”,这两句的节奏不完全相同。再例如“山有木兮”的节奏是“平仄仄平”,“心悦君兮”的节奏是“平仄平平”,两句节奏不完全相同。由于古诗词都强调平仄押韵,平仄当中的音的高低、升级、缓急等都形成一种节奏感,因此这种声律节奏的创作其实就是这首声乐作品节奏表现的最大特征。通过平仄的变化,增添了节奏的变化,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声乐作品的节奏押韵并不是体现在每一句当中,而是隔句押韵,例如“流、舟”属于“由求”辙,“耻、子、知、枝、兮”属于“一七”辙。

(五)伴奏编配

《越人歌》是著名作曲家刘青创作而成,在伴奏编配中结合了中西乐器,既展示了民族传统器乐的伴奏功能,又增添了西方器乐,增强了立体音响效果。不同的器乐伴奏组合让音乐表现的效果更加丰富,音色更加饱满。

举例来看,民族传统器乐编配中,作曲家加入了琵琶和箫。琵琶和箫是中国民族传统器乐,音色优美古典,旋律舒缓平和。箫在引子中出现,让观众瞬间可以进入到曲子氛围当中,不知不觉的产生一种画面感。琵琶的音色较为清脆,在A乐段中出现,产生一种流水潺潺的感觉,观众彷佛置身于楚水之中,跟随楚女在水中泛舟。琵琶是民族传统的弹拨器乐,箫是民族传统吹管器乐,两者都是各自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器乐,这里创作者将其编配在作品中,无疑是为了烘托民族旋律特征。

西方器乐中,作曲家采用了钢琴伴奏的形式,极大的丰富了立体和声效果,让民族五声音型呈现出纵向五声结构,立体效果更加突出,在不失民族风格的同时又增添了和声的层次感。值得一提的是,邓垚、白栋梁编配的和声仍然突出了民族风格,例如用副七和弦代替了副三和弦,听起来有浓厚的民族音乐味道。

二、古诗词《越人歌》的演唱特点

(一)气息运用

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良好的气息运用方式可以让演唱者游刃有余的进行演唱,完美的向观众呈现高质量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小曲还是西方声乐演唱都讲究气息运用。良好的气息运用能够最大化的烘托音乐情感,表达音乐主题,突出音乐的整体韵律风格。中国民族传统古诗词演唱当然不能脱离古诗词的古典美,演唱中气息运用必须要突出这种美感。总体看,《越人歌》的演唱中,气息是十分重要的,气息运用要自然、流畅、声断气不断,一气呵成。

举例来看,“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一句中,要保证气息运用得当,做到声断气不断。由于“兮”字在古诗词中是虚词,没有实际含义,充当的是语气助词的功能,因此演唱时不能将气含进去,要保留前后字的气息连贯。这才是表达古诗词韵味的气息运用方式。尤其是换气的时候,要根据音调高低来进行巧妙的换气,不能给观众一种生硬的感觉,否则就会破坏气息的自然之感。像“蒙羞被好兮”中的“兮”字,换气之前要保证这四拍必须唱满,尤其是第四拍不能过急收回,否则就会声也断气也断,造成仓促之感,痕迹过于明显不可取。偷换气时要与下半句连贯起来,利用唱高音的契机换气。

(二)音色音量处理

民族声乐演唱讲究音色和音量的把控。古诗词的演唱更是如此。为了更好的突出古典意境,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必须要处理好音色和音量。在做音色处理前,首先要理解这首作品的艺术内涵,只有准确的把握住了作品的艺术内涵,才能更好的进行演唱。《越人歌》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人的情感,楚人性格委婉含蓄,加之由女子视角出发,这首作品的更加柔婉多姿,在表达个人爱慕之情的时候,楚女欲言又止,情感收放恰到好处,这就为音色的选择和处理提供了基本的情感前提。

音色处理不能过于追求明亮之感,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音色既不能夸张也不能过于低沉,达到一种珠圆玉润的感觉即可。演唱中要让观众感受到楚女内心的无奈、深情、细腻委婉等情感。在演唱重复短时,音色可以适当明亮一些,与A段形成对比即可。这种音色处理十分符合人物情感心理,再结合歌词“山有木兮木有枝”,让整首曲子达到高潮。如果失去了细腻、委婉的音色处理,那么就会破坏掉整首曲子的古典意味,失去了对人物内心情感刻画的细腻描写,韵律的典雅平和也会大打折扣。

音量的处理也是演唱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根据这首作品的旋律走向、音程变化扥特征,演唱时音量的控制上要“中庸”,不能“强起”或者“强收”,这样会破坏掉旋律的稳定性。不同部分的演唱音量有所区别,前奏部分尽量要用“中弱”的音量,更好的进入情景。直到“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的最后一个字,音量要适当加强一些,增加咬字的力度,因此后面紧接着是主题句,为主题句的强处理做好铺垫。从“山”字开始进入到“稍强”,情绪达到高潮,一直到尾声“心悦君兮君不知”,通过气息的弱化处理,让情感回归最初,这样就完成了整首曲子的演唱。整体看,音量变化不算太大,与旋律的进行保持一致,让情感收放自如,符合古诗词的艺术审美基调。

(三)咬字行腔

咬字行腔是古诗词演唱的重要内容,必须要采用传统的民族咬字行腔方式才能传达出这首作品的意境。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演唱者要对人物的情感感同身受,化身于舟上女子,于情于境,传达出无尽的思念、遗憾、无奈等情感。

咬字方面,演唱者要做到字正腔圆,这是民族声乐中特别强调的技术要领,深入了解这首作品中的方言口音、平仄格律。举例来看,“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有许多“i”的发音,“i”是典型的闭口音,和普通话不一样,要想演唱到位就必须加强发音训练,从声母到韵母都归韵,这样才能保证音色前后统一,让观众感受到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演唱者要做到连贯、自然,尤其是许多韵母的重音转换要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破坏掉艺术美感。《越人歌》的整体咬字行腔前后十分统一,如果掌握了具体的演唱技术要领,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演唱,重点要加强“i”、“u”的归韵处理。

(四)情感把握

声乐演唱必须要把握好情感。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要素都是为了情感服务,如果脱离了情感,那么音乐文本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演唱《越人歌》时必须要把握好情感,处理好人物与情感之间的关联,通过气息、咬字行腔等演唱技术手段完美的呈现出来,这才是演唱的最终目的。作为一首古诗词作品,《越人歌》充满了古典意境,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必须要与作品的意境相吻合。演唱属于二次创作,是否能够正确把握情感是演唱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虽然音色、音量、咬字行腔等十分重要,但是情感把握才是演唱的真正核心所在。由于这首作品表达的是泛舟楚女对爱情的无奈、遗憾,那么演唱时就必须表达出一种委婉的意味,如果用过于明亮、清脆的声音的话,与主题意境不符。演唱时要将声音的处理与歌词意境融合在一起。

举例来看,演唱“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时,要想象自己置身于潺潺流水的溪上,营造出一副美好的画面。演唱这句时情感要悠扬细腻,充满自然优美的心境,无忧无虑的情绪。当唱到“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时,情绪要进行转变,因为此时情景发生了变化,女子遇到了王子,心情自然会产生波动,所以声音的处理上不能有悠扬的感觉,要表现出害羞、紧张的情态。当唱到“蒙羞被好兮”、“心几烦”时,情绪要更加害羞,但是又多了一些彷徨、焦虑,因为女子担心王子不喜欢自己。当唱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时,全曲达到高潮,随着旋律下行的八度大跳,情感得到释放,无奈之情油然而生,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不能过于松弛也不能紧张,要将遗憾、无奈、伤感之情唱出来。

结 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越人歌》作为一首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具有较强的古典音乐性和美学价值。《越人歌》是古诗词与民族声乐结合的成功典范,是经典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的了解这首古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还有利于为更好的演唱这首作品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小节音色气息
探析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快把我哥带走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蕾丝气息
“春的气息”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