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龙,胡 冰
(凉州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不仅严重危害着畜牧养殖业,更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2018年3月凉州区开始采取“犬犬驱虫,月月投药”的方式开展畜间包虫病的防控工作。为全面掌握凉州区包虫病防控情况,我们于2018年至2020年在全区39个镇(指挥部)开展了本次调查。
全区39个镇(指挥部)及两个牛羊定点屠宰场。
1.2.1 主要家畜包虫病荷囊情况现场调查 每年在不同季节多次在高坝镇、松树镇两个定点牛羊屠宰场进行包虫病荷囊现场调查。随机选择来自39个不同镇(指挥部)年龄公母大小不同的500头(只)牛羊的肝脏、肺脏等器官,通过肉眼观察、触摸等方式检查棘球蚴包囊。
1.2.2 犬新鲜粪便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 每年随机选择三个镇,每个镇选择3个有代表性村,每村对20条以上当地有主成年犬采集驱虫后的新鲜粪便,每条犬采集5 g,进行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
1.2.3 家畜血清包虫病抗体检测 每年随机选择三个代表性镇,各采集未免疫包虫病疫苗的牛羊等家畜血清60份,进行血清包虫病抗体检测,确定检测程序和检测步骤,整理收集检测结果。
2018年检查样本500 份,发现阳性个数36例,感染率7.2%;2019年检查样本1175 份,发现阳性个数38例,感染率3.2%;2020年检查500份,发现阳性个数8例,感染率1.6%。
2018年~2020年每年进行驱虫后犬粪抗原检测180份,分别检测出阳性个数为9例,2例,0例,感染率分别为4.4%,1.1%,0%。
2018年~2020年每年采集未免疫包虫病疫苗的牛羊等家畜血清180份进行血清包虫病抗体检测,分别检测出阳性个数为13例,3例,0例,感染率分别为7.2%,1.7%,0%。
2018~2020年,从家畜包虫病荷囊现场检查、有主犬粪的抗原检测和未免疫包虫病疫苗家畜血清包虫病抗体检查结果来看,凉州区家畜和有主犬的包虫病感染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2020年的有主犬包虫病感染率和家畜血清包虫病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达到了0%,凉州区包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开展家畜包虫病危害性和防治重要性宣传、培训。定期在屠宰人员中开展以不随意丢弃牲畜内脏、不用生鲜内脏喂犬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联合卫生、新闻媒体,利用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网络、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包虫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引导其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转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强化疫病防范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加强屠宰及市场检疫监管。加强屠宰场(点)家畜的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监管。严禁荷囊脏器出场和流入市场,严禁荷囊脏器饲喂犬,发现荷囊脏器必须100%无害化处理。禁止在屠宰场内养犬,并防止犬流入屠宰场。
加强犬只管理,做好家牧犬的定期驱虫、捕杀流浪犬。做好犬只建档、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落实“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预防措施。要组织群众对驱虫后的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防止虫卵污染环境。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鼓励扑杀无主犬。做好犬只管理工作,犬只登记率达85%以上。保持畜舍、饲草、饲料、饮水卫生,防止犬粪污染。
控制鼠类密度。在鼠类密度高的乡村周边环境实施灭鼠(包括鼠兔)措施,亦可结合草原灭鼠控制鼠类密度,降低泡型包虫病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