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2022-11-21 16:32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朱村小学马兆翠
家长 2022年24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法治道德

□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朱村小学 马兆翠

随着现代教学形式的日益发达,教学内涵的逐步改变,在学校道德和法治教学中,逐渐体现新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发展中呈现新的趋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小学的发展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既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进行习惯发展与提高的中心环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和行动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定型,所以只有促进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才能更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人才,也能使他们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人格,提高核心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习惯养成的必要性

目前,部分小学教师,以及家长仍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重点,主要关注语、数、外等主科,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造成这种情况的绝大部分原因基本都是,小学阶段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懂得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且现阶段的学生年纪都还很小,他们的道德意识还在萌芽,如果不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应在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中,充分发挥良好习惯培养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将自身道德与法治习惯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促进他们高效学习。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正在进行着进一步的创新及变革,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现今社会是要求基于核心素质发展的年代,所以小学教师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根据我国当前倡导的教育基本理念,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要融入新的生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恰当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的重点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去学习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好的习惯,同时通过这一良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当受到了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慢慢做到三思而后行,这对学生今后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和展示自我才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明白的是,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都是个人内心价值取向的展现,这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坚固基石。真正有效的心灵教育一定都是在生活中去渗透的,良好的习惯养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石,也有助于未来的发展。道德与法治已成为义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其自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认知发展提升、个人素质培育方面,还对学生未来的一切行为习惯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学校要做到的就是将这门课程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以此方向出发,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行为教育。同时辅以生动鲜明的教学实例,让教学内容充满生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错误的行为纠正过来,从而养成他们自身正确的生活观念。与此同时,在课程开展进程中,更要注意整体德育的教学目标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将教书、育人真正融合到一处,让知识为教学生命服务。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种促使学生优秀品质养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教学。使学生形成习惯,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涵与终极目的。虽然小学低年级教育是学生个体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低年级道德和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养成教育习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局限于简单的规则和通知,忽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建设;缺乏针对特定活动的良好习惯介绍;教师缺乏课外联系,难以提高良好习惯的坚持性。然而,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的学生经验、同龄人的影响、角色扮演和多元融合的德育策略,提升学习者的知行合一能力,使良好习惯养成与教育这一目标落地生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进程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资源并不完善,其组成内容很难贴合教学实际,无法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有效教学,这就延伸出如何对此情况进行有效改善。经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总结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但是当进行知识学习时,对单调无趣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失望。这一切都是因为研究课程的时间有限,教授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师总是生硬地讲解教科书中的例子。如在《道德与法治》第二卷中的“我的习惯”主题单元教学时,许多教师一般都是针对图片进行解释: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中的场景,你认为哪些应当做,哪些不该做呢?学生可能依据已有经验进行理解和表达,但是从了解到认可,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简单的规范告知,或者说是教师依据自身的经验创设情境,在课堂中让学生评评对与错,往往使学生缺乏切身的体验。也因为学生所说的并不是自己经历的事情,或者说学生缺乏感同身受的感受,因此认为教师的讲解缺乏情感或夸夸其谈。

(二)缺乏行为指导

小学法治课堂是在校园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而低年级教学则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品行与习惯的养成教育。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只是为学生进行模范演示,或是在课堂教学上重言传、轻指导,这种情况让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学内容。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实并不是认知不清晰,而是不会根据理解的意思去规范自己而已。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针对理论导入详细的行为指导,以细致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真正明白如何做,怎么做。

(三)教学缺少评价体系

良好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理论教学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时也会结合学生德育工作评价,促进整体良好习惯培养工作的推进。不过由于各种评价体系繁杂,包括学生的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价等,不少教师即使在课堂教学上充分贯彻教育目标,但到了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无法掌握学生后续的反馈评价。一个月、一学年之后,教学实际评价体系就越来越搪塞,最后的评价工作也就无疾而终了。如在进行“奉献精神”的教学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制定一份《天天有奉献精神》的评价书。创设这种评估表的本意是帮助学生培养奉献精神的好习惯,可是如果学生脱离了道德和法制课堂之后,没有监管与互查,教师的评估工作就很难执行到位,不同班级的后续评估也无法达到预想的目的。

(四)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学校教授道德和法治相关课程的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而是由一些平时授课不忙或是副科教师进行代班,专业知识水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僵化的教条和规则,不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优秀习惯的培养并不仅仅一朝一夕的事情,更并非几节课就能够解决的,而需要教师持续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密切监测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状况,才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优秀习惯的形成。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严格规范,整体的道法教学将会举步维艰。所以,在当前的教学环节中,学校就要对教师团队进行科学的培训及考核。一个人的品德来源于他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必须严格规范、精益求精。

三、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发展

学校应安排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习惯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以真正达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一教学准则。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可以减少在教学环节中因为教师不专业而造成的各种教学偏差。要知道专职教学道德和法治的教师,通常对课堂资源的使用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可以更好地设置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实现学校课堂灵活性的转变,促进学生道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进一步接触道德和法治知识,完成与道德和法律知识相关的各种生活实践。例如,在讲授“我是独特的”一课时,有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后,心情会变得烦闷,感觉在教师和同学们面前很没面子。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扮演成一位“不倒翁先生”形象,做着来回摇晃的动作,模拟老先生的声音,评价这几个学生在班级的表现。首先夸奖他们的优点,然后告诉学生改正缺点的办法。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的心情一下明朗起来,重新认识自己,并找到自信。

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其实本质意义上是和其他科目一样重要的,而且其中包含着属于它自身的教学特色,即贴合生活实际这一特点。因为这门教学科目的许多教程内容就是根据实际生活情节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更亲切、更随和。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二卷“绿色小卫士”这一节课程时,道德和法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各种具有高度对比性的环境照片组,第一套照片中选取了一组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照片,而第二套则选取了一些车水马龙、路面拥挤、粉尘严重的自然环境照片。而此时学生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环境污染问题,也了解到自身的活动方式和环保意识有着直接关系,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慢慢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生活习惯。

(二)创建情景活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以叙述介绍或是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多媒体演示,而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引导式教学少之又少。启发智能、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实则更为有效,能够让学生处于一个更舒适的学习空间中,否则不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先从教学情况和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再进行高效的教学情景构建。在进行贴近学生生活真实事件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家庭教学形象中发现焦点问题和错误的教学行为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认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上学途中”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工具的投影功能,将教学相关视频在屏幕上逐一投影,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上学路上的情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声音和画面都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烈的冲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记忆和对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师还要在平时的课堂上或是课下的交流中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讲述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以及思想品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正确地看待思想品德课程。学生明白了学习思想品德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就会增强学习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三)设立小组榜样,促进学生积极进取

对学生而言,榜样的作用是无穷大的,而且也最贴合他们目前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真正碰到自己最喜欢的模式和目标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联系和模仿它们,并在生活中实践它们。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基本的学习情况,根据群体相似性和群体异质性的原则,制定群体模式和文明起搏器,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在相互合作和监督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集体评选活动,授予优秀学生文明模范、文明协调者等荣誉称号,充分发挥其典型作用,使学校整体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表扬活动,让学生互相表达自己喜欢的同学的性格或特点。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可以鼓励学生向榜样和其他人学习,从而培养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通过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有效的教育组成一定是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前提为基准的一个持续演化过程。而且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只有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持续、长期培训,以及持续地监督,我们才能培养出学生优秀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教师要注意的是,进行教育时不一定要着重强调,而是要把教育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方式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教师们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中可能涉及的因素,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展规律,引领学生关心真实的生存背景、关心同伴,学会赞赏别人、赞赏自我。同样教师也要主动协助学生拓展眼界,给学生创造更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生长空间,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时候也习得本事,让这种小小的本事带着学生迈向更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法治道德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