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明蕾
今年6月20日,郑渝高铁正式贯通运营,我的家乡南漳终于迎来了高铁时代。此前我总是戏称,自己来自鄂西北小山城,那一个“山”字其实暗含着游子对归家不易的吐槽,对家乡始终没有通铁路的失望。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再到即将召开的二十大,十年里,游子的归家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无疑是我们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负人民的生动体现。
2002年,我离开南漳,去市里读高中。对一个极度念家的孩子来说,从县城去市区如同“酷刑”,因为每周只能在家待一个晚上,不久这时间就缩短为一个月才能回家待一晚。
在我高中三年的记忆中,从南漳去往襄阳的公路永远在修缮,单程路途至少要花费一个半小时,而且一路颠簸。但凡坐车就会晕的毛病,也在那时“治”好了。
2005年,我去武汉上大学,回家的路变得更长更难了。春运抢票,是那个年代每个大学生的“噩梦”。那时的抢票还不像如今捧着手机就能操作,必须去售票点排队购买。有时好不容易排到,却被告知票已售罄……那时的火车以绿皮车居多,要是能买上T字开头的特快,哪怕是站票都愿意。不过即使是特快,从武汉到襄阳也要5个小时左右。到了襄阳,还得转大巴,又是一个多小时。每次放假总是天蒙蒙亮就出发,等到了家早就过了午饭点。爸妈戏称我像是“逃难的”。
高中、大学、工作,襄阳、武汉、厦门,我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汽车、火车、飞机。2012年的春节,我第一次从厦门回家。厦门到襄阳的车次少得可怜,预料之中地没抢到票,改坐了飞机。25个小时的旅途一下子缩短到两个半小时,落地后我爸开车来接我,印象中一直在修修补补的公路,变得平坦了许多,路宽了,车也多了。
2015年,我从厦门辞职回到武汉工作,回家的路终于由长变短,便捷性也开始越来越高。到襄阳的动车开了,班次呈倍数增加;麻竹高速的南漳收费站口开了,乘坐大巴,约5个小时可以从付家坡直达南漳。从那时起,我就在畅想,南漳是不是也能通上铁路。
郑渝高铁开工了,南漳火车站破土动工了……铁路一点点走进南漳人民的生活,也牵动着南漳儿女的心。6月20日那天,我爸给我发了条微信:“下次你就带着娃坐高铁回来,我们去车站接,两个小时就到了,方便得很!”
郑渝高铁南漳段全长近55公里,从不设站到争取设置南漳站,从三千平方米的设站面积扩大到一万平方米,我的家乡终于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从南漳乘高铁20分钟到襄阳,两个小时到武汉、郑州,3个小时到重庆,5个小时到北京,游子们的回家之路平坦而顺畅。
有人说,这是一辆满载机遇、搭乘希冀的高速列车。也有人说,这是一列开往春天、走向未来的时代列车。在我看来,这是党给我们小山城人民的“承诺书”——党始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创造,都是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我从回家路的变化,感悟到党一心为民的伟大。我会牢记建党精神,坚定实干为民信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