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芬
(建水县面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建水 654316)
面甸镇位于建水县东部,与开远、个旧两市接壤。距建水县城24 km,全镇共辖10 个村委会,89 个自然村,102 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3 928人,全镇土地总面积336.6 km²,耕地面积9 587 hm²,镇域内海拔1 800~1 260 m。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643.8 mm,无霜期327 d,属南亚热带气候。常年种植玉米1 400 hm²,开展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对稳粮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甸镇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过程中,将“绿色”作为基础引领,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适时选用生物农药、加强水分管理、减少大气污染,重点推广节肥节水节膜技术。项目区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比非项目区减少≥2%;节本增效≥5.65%;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到70%,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3.2%,满足绿色化发展要求。
通过将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在一起,加快了节肥、节化学农药、节水、节膜绿色高效技术的推广速度,同时也改良玉米生产设备性能,改善了玉米品质,产区籽粒密度比非产区提高了6%~10%,色泽度、适口性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促使单价增加,总产值提高。
通过项目实施,生产资料投入资金比2020年降低4.5%以上,每0.067 hm2收入比2020年增加了50 余元,增幅超过7%。其中,百亩(1亩=0.067 hm2,下同)核心区每0.067 hm2收入与2020年对比增幅超过100元,增幅超过10%。
2021年建立百亩核心区2 个,分布在庄户村委会二组和面甸村委会大塘子小组,共计17 hm²。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庄户村委会庄户二组完成百亩核心区9.5 hm²,实产平均单产675.4 kg/0.067 hm2。面甸村委会大塘子小组完成百亩核心区7.5 hm²,实产平均单产678.5 kg/0.067 hm2。两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实测平均单产为676.8 kg/0.067 hm2。辐射带动全镇1 424 hm²玉米种植。核心区平均单产676.8 kg/0.067 hm2比辐射区平均单产470 kg/0.067 hm2增产206.8 kg/0.067 hm2,增产44%。 按现行市场价2.7 元/kg,每0.067 hm2增加收入558.4元。
在项目区内主要推广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9个,即:益玉8 号、金秋玉35、红单6 号、红818、金粒118、师单8 号、金玉2 号、宣瑞10 号、农华711,良种覆盖率达100%[1]。百亩核心区,统一种植益玉8号。
合理密植要注意:①选择适播期,当地洋葱等前作收获结束,透地雨后,通常在5月上中旬,不成商品洋葱鳞茎和秸秆切碎还田之后,开始播种;②实行规格化种植,中等肥力的田块一般每0.067 hm2种植4 000株左右(株行距40 cm×80 cm),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每0.067 hm2种4 600 株左右(株行距35 cm×80 cm)[2],双籽播种,播种深度3~5 cm,单株留苗。
化学除草要注意:第一,在播种前要利用化学除草剂来进行一次清理除草,随后再进行播种;第二,对于土壤封闭除草失败的区域,要在玉米苗后3叶期—5叶期,杂草2叶期—5叶期,使用28% 硝·烟·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各2 250 mL/hm²兑水810 L 均匀茎叶喷雾,药液不重喷、不漏喷,确保除草质量,提高用药安全性。
2.4.1 底肥施用
充分运用面甸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数据资料,示范区采用每0.067 hm2基肥施农家肥1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400 kg);配方肥施普钙50 kg、尿素20 kg、复合肥40 kg、硫酸锌2 kg[3]。底肥深施于8~10 cm深的土层,避免烧种或烧苗。
2.4.2 追肥施用
为满足高产栽培所需,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每0.067 hm2施30~40 kg(地膜覆盖的打洞施肥)尿素作壮杆肥和攻苞肥[2]。
做好草地贪夜蛾、黏虫等常见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报、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2021年全镇召开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13 场次,培训978 人。在核心区和辐射区补助农药、组织病虫害统防708 hm²,防治率达100%,有效控制了项目区病虫的危害。
2.5.1 草地贪夜蛾
苗期发生危害早防治,玉米生长期视虫情及时用药喷雾防治,有小虫及时防治,幼虫3龄后要视情况在用药方面加大用量。正确喷药,喷雾器喷头对准玉米芯叶喷2~4 s 即可,老叶不必喷打。结合当地试验示范,抓好虫口防治关键期,每0.067 hm2可选择使用以下农药进行防治: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 mL,或者6% 阿维·高氯乳油60 mL,或者9% 甲维·茚虫威悬浮剂90 mL,或者24% 虫螨腈悬浮剂20 mL 加上10% 虱螨脲悬浮剂20 mL。喷施时间一般选择清晨或者傍晚,兑水喷雾时可加入助剂省功宝或有机硅来增加药效。也可用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2 kg/0.067 hm2撒入喇叭口,这样使用效果好,药效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但在施用农药时,要注意交替、轮换、安全使用农药。
2.5.2 黏虫
2021年7月初面甸镇部分玉米地块发生黏虫危害,该虫具有“群集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等特点。是由外地迁飞到本镇的二代黏虫。该虫危害性极强,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每0.067 hm2选择使用以下农药进行防治:2%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 mL,或者9% 甲维·茚虫威悬浮剂90 mL,或者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 mL。在防治时15 L 水加10 mL 的敌敌畏,可以增加杀虫速度和击倒能力。该虫还具有假死性,一有动静就会落到地上或草丛里装死,所以在防治时,要采取雾化进行全地块、无死角喷雾。另外,在采用化学防治时,由于玉米植株较高,人工进行喷雾时要做好人员安全防护,以免造成作业人员中毒。
2.5.3 蚜虫
防治玉米蚜虫用10% 吡虫啉乳油60 g/0.067 hm2喷雾防治,或25%氯氟·噻虫胺悬浮剂30 g/0.067 hm2喷雾防治,一周喷1次,连续喷2次。
2.5.4 玉米螟
玉米螟发生后用98% 巴丹可湿性粉剂100 g/0.067 hm2喷雾防治。
2.5.5 锈病等病害
发现锈病、大小斑病、白斑病等的发病中心,及时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 g/0.067 hm2喷雾防治,或用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 g/0.067 hm2喷雾防治。1 周喷1 次,连续喷2次。
适时收获能充分利用玉米生长后期的光热资源,延长玉米籽粒的灌浆时间,从而增加粒质量,更好地发挥出玉米品种的高产优势,减少机械脱粒时带来的损失,确保玉米丰产丰收。通常在10月底收获,晒干后贮存,防止籽粒霉变。
通过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可以提高项目实施的目的性,同时也为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奠定良好基础。面甸镇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及项目实施技术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组织协调、落实资金、对项目区进行督导检查等工作;技术小组主要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任务落实和项目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田间测产验收等工作。项目村确定玉米主导品种、组织技术培训和召开现场会,参与田间测产验收等工作。
通过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可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加快项目的落实进度。生产由面甸镇农推办牵头,由各村实施技术指导组负责现场指导;由面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分工明确,统筹规划,协同农户了解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确保项目的有序开展。在关键农时,要及时跟进所在地评估、培训、物化补助、绩效考核等。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帮助种植户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主动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帮助农户合理规划生产活动,加快产销融合进度。同时规划与该地区零售、农产品生产、畜牧等公司保持合作关系,确保当地玉米生产、销售可以形成稳定链条,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日常管理,为玉米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玉米生产环境。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当地预算部门应当及时制定适当的财务管理计划,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资金,开立支出账户,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衡量支出模式,防止滥用和挪用资金。同时,为农户申请专项资金,并随时接受监督部门的专项审查,在互联网技术辅助下提高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时效性,以提高问题发现的及时性。根据国家绿色一体化发展规划,搭建重点核心区和重点示范区,做好相应的调度工作,收集整理项目实施中的数据、图片、文字等资料并归档,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数据。
针对项目范围、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推广机制的创新。倡导绿色环保,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用量。一是农技与农机部门联动,推广机耕提高整地质量;二是技术部门间联动,农技、植保、土肥等部门协同配合,由土肥部门提供施肥参数进行精准施肥、植保部门诊断病虫害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施药,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提高了农业科技的转化运用;三是农技与行政部门联动,有效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做好监督考核工作,可以更好地推进此项目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结果的高效性。由当地政府对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督,同时对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去往现场进行督查,做好地区交叉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工作,以提高监督考核结果的可靠性。通报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及时开展自评,并且提交自评报告和绩效考核资料,为下一年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另外,在监督管理中,也需要做好相关体系的持续完善,不断提升体系内容的细化度、适用性,从而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做好宣传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农户的响应度,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第一,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区工作情况、生产进度,作物长势等情况进行及时报送,加强高质高效创建活动的宣传引导,宣传活动成果、增产模式,以此引导农户科技种粮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在农闲季节也要做好科技培训,培训到村、到组、到户,使每个种植户都掌握技术要领,增强了群众严格按技术方案种植和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保证高质高效创建统分结合,高标准实施。另外,当地村委会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引导,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加快项目的落实速度。
综上所述,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可以提高工作过程的目的性;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可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日常管理,能够为玉米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做好监督考核工作,可以更好地推进此项目相关工作;做好宣传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农户的响应度。
对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不仅可以积累有价值的管理经验,而且对于促进粮食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