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2022-11-21 14:41:15姚茂锦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秧苗苗床稻田

姚茂锦

(罗甸县边阳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罗甸 550102)

贵州省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水稻是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0×104hm2,水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0%。

1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1.1 选种与种子处理

1.1.1 品种选择要求

良种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选种时要遵循“高产、丰产、稳产”的原则,一是选用丰产、抗逆性强、肥料利用率高的绿色大穗型优质品种;二是要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土壤及温差特点,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三是选择纯度较高的种子。

1.1.2 品种推荐

宜香2115、渝香203、泰优808、野香优莉丝等。

1.1.3 种子选择的方法和要求

可采用风力精选、盐水精选、机械精选等方式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

1.1.4 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晒种1~2 d 后,浸种24~36 h,滤去多余的水分(以稻种不滴水为准),将旱育保姆拌种剂倒入准备好容器内进行拌种,种子与旱育保姆比例为3∶1,保证包衣均匀。

1.2 苗床准备

1.2.1 苗床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通风良好的地块或水源方便的旱地做苗床。

1.2.2 苗床面积确定

旱秧地苗床一般宽1.4 m,高0.15 m,沟宽或走道宽0.5 m左右。杂交水稻每0.067 hm2大田需净苗床40 m2(床面播干谷1.2 kg,即湿谷1.6 kg),移栽叶龄6~7叶龄,秧龄30~40 d。

1.2.3 苗床培肥

苗床培肥是一个长期过程,每年都要进行。在播种前10~15 d,1 m2苗床混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 kg 和复合肥100 g(如农家肥已腐熟,可在播种前与复合肥混施),将所施肥料与10~15 cm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避免产生肥害。

1.3 播种育苗

1.3.1 播种方式

目前水稻的播种主要有机械化播种和人工播种,一般在地势险峻、地块较小、不便于机械化操作的区域选择人工播种,在地势平坦、地块整齐、机械设备进出方便的地块采用机械化播种。播种时要注意播种量,既不能过于稀疏,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能过于密集,以免影响幼苗的成长。播种完成后,要时刻关注幼苗的生长情况,为提高幼苗成活率,要做好播种后的保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育秧,具体时间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决定,最迟不能晚于5月初。

播种量:每0.067 hm2大田需稻种1.2 kg,1 m2苗床播种量40 g芽谷(约干谷30 g),有条件的可进行种衣剂拌种。

播种程序:浇水(床土湿透)—播种—压种—盖土—拱棚盖膜;播种要稀播、匀播,压种用薄膜包木板将谷种轻压入土;盖土用细土或腐熟农家肥拌细土覆盖种子约1 cm 厚,种子不能露出土外,盖土后不要浇水,以免影响旱育保苗效果。

1.3.2 育苗

育苗:一般采用旱育秧技术。

苗床防除杂草:苗床除草在覆土后进行,一般常用噁草·丁草胺、旱秧灵喷洒床面,封闭除草,后在床面加盖膜。

拱架盖膜:架条长度在2.2 m 左右,必须插实,相邻架条间隔均匀,要控制在0.5 m 以内。架条中间弧度要小,在两侧弯折处距床面20~25 cm的情况下,中间距床面30~35 cm。全部架条插完后,形成的棚面与水平面平行。然后覆盖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要将布抻紧、拽平,两端、两侧的布用土压实、压严。

1.4 苗期管理

1.4.1 无纺布盖膜管理

及时撤去床面地膜。注意勤观察,当秧苗立针青头即不完全叶抽出,床面呈淡黄绿色时,揭开苗棚的一端,抽出铺在床面上的超薄地膜,再将揭口复原压实压严。

适时浇水。因为无纺布覆盖育苗在育苗期间不需要通风炼苗,加之育苗初期床面铺地膜,棚内水分蒸发相对缓慢、均匀,水分利用效果比农膜育苗好。确需补水时,用喷壶直接在布上均匀浇洒即可。

视外界气温巧揭布。当农膜育苗进入通风炼苗后,同期无纺布覆盖育苗因不通风炼苗,棚内温度比农膜育苗高。进入这一时期后,为避免高温导致秧苗徒长,要视具体情况适时揭布。若外界气温偏低,秧苗长势不强,可适当晚揭布。若外界气温偏高,秧苗长势过旺,则适当早揭布,一般秧龄在30 d 左右可揭布。育苗结束后,将布洗净叠好,存于干燥、避光处,以备下年再用。

1.4.2 农膜盖膜管理

播种至出苗应保温保湿,促进齐苗。低于35℃时一般不揭膜,高于35℃时,2 叶期是控温炼苗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危险期,要经常揭膜通风,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

播种至2 叶1 心期,如床土不缺水,一般不浇水,如秧苗叶片早晚无露珠或早晚床土干燥或午间叶片打卷时,选择傍晚或上午浇1 次水,移栽前1 d 还需浇1 次透水,有利起苗带土移栽。

1.4.3 追肥

秧苗2 叶1 心期,每1 m2用尿素25 g、复合肥25 g 兑水浇施,施后立即浇清水防肥害。5 叶1 心时,每1 m2用尿素25 g水浇施,施后立即浇清水防肥害。

1.4.4 病虫害防治

1叶1心时,每1 m2用70% 敌克松2.5 g防立枯病,用三环唑防苗稻瘟;用50%辛硫磷兑水1 500倍液治地下害虫。

1.5 大田移栽

插秧前每0.067 hm2施用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 kg和尿素10~15 kg 做底肥,采用全层施肥方法,施后耕翻耙平,采用东西向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移栽方式。宽窄行种植,建议栽插规格为宽行30 cm、窄行20 cm、株距20 cm,每0.067 hm2栽13 000 穴左右。具体栽插规格视地块肥力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田越肥,密度越小。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纹枯病发生程度和概率,一般窝栽两粒谷秧,大田移栽时控制好栽插深度,必须浅插,栽插深度不超过3 cm,每窝插1~2苗,每0.067 hm2栽基本苗7×104~9×104苗,力争有效穗达17×104~18×104/0.067 hm2,平均穗实粒数150~160粒。插秧后5~7 d用稻田除草剂防除杂草。秧苗移栽7~10 d,每0.067 hm2追施尿素6~8 kg。倒3 叶至倒1 叶期看苗施穗肥,每0.067 hm2追尿素4~5 kg,氯化钾5~7 kg。

1.6 田间管理

1.6.1 除草

育苗后水稻田的管理工作也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及时补苗,清除杂草。在秧苗的成长阶段,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出现杂草抢占秧苗营养的状况。使用除草剂时,要选择不损伤秧苗的农药。

1.6.2 灌溉

秧苗在不同时期对水量的需求各有不同,其主体现在:

(1)返青期。秧苗移栽后,一般采取秧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灌水不是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 cm为宜。

(2)分蘖期。水稻的分蘖期不宜灌水过深,一般的稻田以保持1.5 cm 深的浅水层为宜,这样可使秧苗的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蘖比例。当田间总苗数达到预定数的80%~90%,即每0.067 hm2达到16×104株(13~14 株/穴)时开始排水晒田,使最高苗数控制在20×104株以内,晒田至鸡爪泥时复水灌溉。

(3)稻穗发育期。这个阶段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稻田保持田间有3 cm 左右的水层但不宜超过10 cm,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受旱时,重则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质量,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1.6.3 施肥

施足底肥:一般采用50~70 kg 有机肥+1 000 kg 农家肥+15 kg油枯作基肥,在整地时施入,或者用氮肥40%~45%作为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磷肥(P2O5)3~4 kg/0.067 hm2,钾肥(K2O)3~5 kg/0.067 hm2;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蘖肥:移栽后5~7 d,用除草剂拌5 kg 尿素进行撒施,作分蘖肥,结合除草剂与卞密黄隆一并撒施。

穗肥:倒4 叶(7月上旬)施用25 kg 硅谷有机硅高塔肥(N-P2O5-K2O =24-8-13)作穗肥。

叶面肥:抽穗前后,0.067 hm2用100 g 有机硅磷酸二氢钾兑水30 kg 喷叶面肥。齐穗用抗逆增产型水剂100 mL 兑水30 kg喷施,灌浆时期用抗倒型水剂100 mL兑水30 kg喷施。

2 水稻病虫害防治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通过农业栽培措施,破坏害虫的生活环境,避开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建立平衡的生产体系。常见的农业措施有:①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氮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性;②轮作换茬,防止连作,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③及时清除病叶,做好病株的处理。

2.2 生物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来抑制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做好生物防治首先要保护天敌生物,严禁捕杀益虫益鸟,如布谷鸟、麻雀、大杜鹃等益鸟,赤眼蜂、虻蝽、寄生蜂、瓢虫、草蛉等益虫;生物药剂是一种新型绿色农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质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利用苦参碱、苦楝素、藜芦碱、除虫菊素、苦皮藤素、桉油精等具有杀虫功效的生物药剂,种植万寿菊、孔雀草、芥子油等天然诱集植物。因地制宜、因病虫选择,稻鸭共育,稻田养鱼,稻蛙共养,杂糯间栽,释放赤眼蜂等,生物防治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是目前较为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3 物理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有防虫网隔离害虫、挂设诱虫板利用黑光灯等,黄板可诱杀蚜虫与白粉虱成虫等害虫。黑光灯可诱杀菜蛾、棉铃虫、银希蛾。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有效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水稻螟虫对秧苗取食或产卵。物理防治可以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4 化学措施

2.4.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可迅速、准确、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但是在使用中会有一部分残留,因此在使用时要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数,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同药剂轮换使用。移栽前3 d 喷施1 次送嫁药或做好药剂浸秧,药剂用40%稻瘟灵或75%三环唑加70%吡虫啉药液浸秧根1 h 后移栽,可有效地预防叶瘟发生、抑制稻飞虱、稻水象甲在本田产卵,达到控制害虫基数的目的。

2.4.2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1)主要病害: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①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生长各阶段都可发病,发病时水稻的茎叶会逐渐变色。稻瘟病可用枯草芽胞杆菌、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进行防治;②纹枯病。纹枯病主要由病原真菌引起,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纹枯病发病后,需选择抗病良种进行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戊唑醇进行喷洒。

(2)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①稻飞虱可用吡蚜酮、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嗪进行防治;②稻纵卷叶螟可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③二化螟、三化螟可用三唑磷、杀虫双进行防治;④稻苞虫。稻苞虫主要出现于丘陵地带,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虫害。稻苞虫主要嘴食稻叶,从而使水稻的植株营养不足,出现植株矮小,无法抽穗的现象。针对稻苞虫,可使用80% 晶体敌百虫150 g兑水混合对稻田进行喷洒。

3 采收

当稻穗由绿色变得金黄,稻穗开始饱满时,就可以收割水稻。水稻的收割方式主要有人工收割和机械化收割。

4 结语

贵州省高原山地居多,水稻是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现阶段的水稻种植产量平稳,质量呈现不断上升状态,为了更好满足人们对稻米生产质量的新要求。贵州地区水稻发展要加强对种植技术和施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而培育出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质稻米,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水稻产业正在向绿色发展、效益提高、品质提升、结构优化、稳产、高产、高质的方向迈进,种植技术水平、施肥技术和病虫害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笔者总结了贵州山区水稻的种植技术、施肥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贵州地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秧苗苗床稻田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绿色科技(2022年13期)2022-08-05 13:50:16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稻田摸鱼记
“共享稻田”助力 收获多种“果实”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农民
诗潮(2019年1期)2019-01-25 01:34:34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