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琴,王志斌
(渭源县会川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渭源 7482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注重科学饮食。由于鸡肉、鸡蛋具有丰富蛋白质、营养丰富且口感好等特点,市场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养殖户也能从中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鸡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养殖中接种疫苗是防控鸡群爆发疫病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对此应给与高度重视,但由于受到养殖环境与技术水平的限制,在临床上免疫失败的现象会时常出现,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免疫失败的具体原因进行科学分析,积极探索帮助已经完成疫苗接种的鸡群增强免疫力的措施。
1.1.1 疫苗质量
应选择正规厂家购买疫苗,要求有明显的生产批号、保存使用说明标识,否则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使用前必须反复确认疫苗的生产日期及限制使用日期,避免因接种了已过期疫苗而影响免疫效果。
1.1.2 疫苗保存
疫苗的保存一般应具有较高的要求,灭活疫苗通常需要在2℃~8℃的阴暗环境中保存;非冻干类弱毒疫苗(湿苗)需要放置在4℃~8℃的冰箱中保存,需注意禁止对2 种疫苗冷冻处理。冻干疫苗要求置于温度低于-15℃的环境内,运输及保存疫苗时需注意。
1.1.3 疫苗稀释
在对冻干疫苗稀释以及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程,否则极易造成免疫失败。在稀释疫苗时,必须彻底清洗所需要使用的各种器具,再采用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的方式进行消毒。这些器具如不干净必然会造成疫苗的污染,进而引发免疫失败。另外,还需重视稀释液,常见的疫苗稀释液为蒸馏水、生理盐水、疫苗专用稀释液,严禁随意采用其他液体稀释疫苗。
1.2.1 母源的抗体水平
由于存在母源抗体,动物在幼龄阶段对某些疫病一般会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母源抗体会对机体的主动免疫产生干扰,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母源抗体对灭活疫苗的干扰较少,但能够对弱毒疫苗产生较大的干扰影响。因此,在对动物进行免疫前,尤其是进行弱毒疫苗接种免疫前,必须提前测量动物体内母源抗体的含量,若母源抗体含量低于标准要求,方可为动物免疫接种。
1.2.2 动物自身的免疫状态
动物机体免疫状态直接决定着免疫效果。在养殖中,当鸡群处在应激状态下不会产生最佳免疫效果。
1.2.3 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
在免疫接种前,若鸡只患有免疫抑制类鸡病,其后期免疫效果必将受到较大影响。例如,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时,其全身脏器的淋巴细胞均会出现异常性的肿瘤增生,表现出低巨球性蛋白血症,若为其接种疫苗在其体内有效抗体的形成将受到较大阻碍,极易引发免疫失败;黄曲霉毒素进入鸡体对脱氧核糖核酸产生制约作用,进而影响到蛋白质以及血清中的各种球蛋白的合成,致使血清中的总蛋白量下降,影响到抗体的形成,不能达到理性的免疫效果[1]。
1.2.4 接种日龄与抗体水平
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初生动物因并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免疫系统,在遭到各种抗原侵染时很难出现抗体反应,即使出现抗体反应也极为微弱,因而其在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最不理想。在21日龄后,鸡只逐渐开始构建自身免疫系统,其免疫效果优于初生鸡但是逊于成年鸡。另外,不同个体间差异也较大,其接种效果也各不相同。
1.2.5 遗传因素
品种不同,鸡只生理特性各不相同,即使为其接种同一种疫苗,也很难获取相同的接种效果。
1.3.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科学、合理与否是决定免疫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日常养殖中,不同地区疫病特点各不相同,所养殖鸡只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养殖户需明确这一点,并针对性的制定免疫程序。可求助当地兽医部门,同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对免疫程序不断完善[2]。
1.3.2 接种后管理不当
在为鸡群免疫接种后,必须强化鸡群周边卫生清理,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在鸡群获取免疫力前,一旦出现应激反应必然会造成免疫失败。
1.3.3 接种剂量不符合标准
接种免疫时,未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极容易浪费疫苗,导致接种剂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在采取饮水免疫措施时,由于用水量过多造成疫苗浓度过低,容易造成鸡群获取疫苗量过少的问题,最终引发免疫失败。但是同样需要注意,并不是接种剂量越大越好,如果为鸡群接种了过多疫苗,会导致鸡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最终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
1.3.4 接种方式不合理
对家禽进行接种免疫的方法较多,有肌肉或皮下注射、翼下刺种、点眼、滴鼻、气雾法以及饮水法等。不同的疫苗接种的途径也不完全相同,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接种方式。若鸡只为21日龄内,首免时多进行点眼免疫、滴鼻免疫、气雾免疫以及饮水免疫等方法。如果采用肌注接种法,大部分疫苗进入鸡体后会中和机体内的抗体,导致免疫力无法产生[3]。
1.3.5 选择的疫苗不合理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必须结合疾病种类选择针对性的免疫疫苗,针对多种血清型病原,应结合当地毒株特性选择疫苗。若疫苗选择错误,必然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
1.4.1 鸡群营养不良,不使用全价饲料
鸡群在接种免疫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鸡体中的淋巴细胞会参与反应产生免疫球蛋白,并且合成蛋白质的速度也开始加快,在此阶段内,接种鸡对饲料中的蛋白质需求高于其正常需求量。如果饲料内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导致鸡只蛋白质摄入不足,其体内很难正常产生抗体,最终免疫效果将受到较大影响[4]。另外,如果饲料存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缺失问题,也容易造成免疫效果的降低。
1.4.2 饲料发霉变质或污染
黄曲霉毒素与赭曲霉毒素都会使淋巴细胞出现中毒,对免疫系统产生拟制作用。此外,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或杀虫剂后,在作物籽实内会形成药物残留,在鸡只食用了上述作物制作的饲料后,极容易出现淋巴细胞中毒现象,造成免疫失败[5]。工业废物中均含有汞、铅、铜、镉等重金属离子,也会对饲料原料造成污染,对家禽自身的免疫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当重金属离子对空气、水污染后,会使家禽免疫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最终造成免疫抑制。
及时了解养殖场周边及养殖场内部疫病的流行状况,掌握何种传染病会对鸡群健康造成较大威胁;深入观察鸡群,以明确鸡群健康状况,做好鸡群的免疫监测工作,以掌握其免疫状态,在此基础之上选择适宜的接种时间;需要为鸡群接种多种疫苗时,需结合各个疫苗特性,分门别类的选择适宜的接种时间、剂量、方法等;选择适宜的疫苗毒株,即使是同一种疫苗,也要按照毒性的强弱,遵循先弱后强和先使用活疫苗后使用油乳剂疫苗的原则。
在为鸡群接种疫苗后,鸡体即可获取理想的免疫水平,此时需注意,不得重复多次为鸡群接种同一种疫苗;若鸡体处于疫病潜伏期、带毒期或发病期,此时为鸡只接种疫苗,必然会造成疫病加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鸡只的死亡;在接种疫苗前,如果鸡只感染过腺病毒等免疫抑制类疾病其疾病抵抗力会明显下降;缺乏营养、养殖环境不佳等因素,会影响鸡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在为鸡群免疫接种前及免疫接种后,若遭受不良刺激,极容易引发应激反应。
所有的疫苗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标明的要求来执行,避免发生日光直接照射和温度过高的情况;在疫苗运输过程中,或者在保管疫苗时,必须注意各疫苗适宜的温度存在一定差异;需注意分开保存不同疫苗,仔细观察疫苗有效期,优先使用临近过期疫苗;保存期长或一些重要的疫苗,在保管时应与常用普通疫苗分开保存。
使用疫苗时必须按照要求来稀释疫苗,注意不得采用自来水或者其他溶剂稀释疫苗;确定适宜的疫苗和稀释液用量;稀释时做到充分均匀混合;在稀释疫苗过程中,对器皿、针管、针头等需严格进行灭菌操作;为了保证免疫接种的有效性,疫苗稀释后必须尽快用完,防止失效。
由于接种器具不好使或质量原因,难以准确控制接种剂量;在采取气雾免疫方式时,需要对温度严格把控;采取饮水免疫方式时,需确保鸡群在规定时间内饮完饮水,以防鸡体所获取疫苗剂量不足,影响免疫效果;为保证免疫效果,不得随意加大接种剂量,更不得频繁为鸡群免疫。
①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应按照要求,做好疫苗稀释工作,稀释结束后充分摇晃,确保混合均匀;必须严格遵循疫苗“现用现配”这一基本原则;严格把控接种剂量,准确选择接种部位;②滴鼻免疫或者点眼免疫。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作为稀释液,不得随意添加抗生素,保证稀释倍数准确;③饮水免疫。尽量避免选择金属器具作为饮水容器,定期清理并消毒饮水器,严禁为鸡群饮用含氯自来水。免疫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让鸡群摄入足够的疫苗,免疫前先让鸡群停饮3~5 h,并在饮水中添加0.2%~0.5% 的脱脂乳来保护疫苗效价,保证鸡群在1~2 h饮完疫苗稀释液;④气雾免疫。稀释疫苗时应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照说明书上标明的用量使用稀释液,保持鸡舍处于封闭状态,对鸡群上方1m 左右高度处进行喷雾。
提高免疫效果是预防发生各类疫病,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应转变思想观念,选用优质疫苗,采用科学的免疫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