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楞
(新疆警察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1)
阿克苏地区作为新疆深度贫困区之一,针对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不足、自然灾害威胁严重、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短板,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据统计,前三季度阿克苏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23.17×108元,同比年增加52.09×108元,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12 149元,同比年增加1 645元,增长15.7%。
前三季度,阿克苏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平稳增长,第一产业收入达到297.15×108元、同比增长19.4%;第二产业收入达到8.93×108元、同比增长39.5%;第三产业收入达到17.1×108元、同比增长7.8%。其中种植业收入达到117.01×108元、同比增长14.7%;林果业收入达到44.57×108元、同比增长3.8%;畜牧业收入达到134.01×108元、同比增长30.5%;外出劳务收入达到27.05×108元,同比增长58.2%。种植业、畜牧业、外出劳务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一是粮食稳中有升,奠定增收基础。全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8.4×104hm2,同比增加3.79×104hm2,总产量达到127.41×104t,同比增长27.4%,粮食作物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比例达67%,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多的来自种植业收入。二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增收效益明显。在“十百千亿”工程带动下,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已建成万头牛养殖乡(镇)44个,万头牛养殖场12个,千头牛养殖村285个,千头牛养殖场71 个,建成万只羊养殖场10 个,规模化羊养殖场84 个,肉用种羊场9 个。截至目前,全地区牲畜存栏825.63×104头(只),同比增长26.19%,牲畜出栏810.8×104头(只),同比增长41.29%,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34.01×108元,同比增长30.5%。同时,畜产品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为畜牧业增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效益凸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和规模化种植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能在土地流转中得到收益,还可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实现就业。四是产业发展持续发力,带动多种经营增收。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扩展、实力逐渐增强。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农民合作社5 385 家,辐射带动农户17.4×104户、41.7×104人。现有国家级示范社29家、自治区级99家、地区级142家。
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地区农业农村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积极督促中央、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地县乡村四级在农事重要节点,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召开春播、畜牧业、农村改厕、“三夏”、秋季农业生产等现场会、培训会,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积极下派农口专技人员2 332 人开展下沉服务基层工作,基本实现了县乡村包联全覆盖,成为自治区首个将农业技术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成功案例,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将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疆推广。
在粮食、棉花、林果工作上,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种植粮食31.17×104hm2,完成地区粮食目标的117%。全面推行棉花“一主一辅”品种布局,下发棉花用种推荐目录,选定棉花品种12 个(陆地棉9 个,长绒棉3 个),把落实优质棉品种纳入棉花质量补贴、生产效益补贴的申报条件,严把棉花品质质量。持续实施林果提质增效工程。林果面积稳定在30×104hm2,预计总产量达252.62×104t,较2020年增加5.83×104t,增长2.3%。
聚焦产业发展,加快补齐“农业产业化、畜牧业、设施蔬菜发展”3个短板。抓好驻地招商和产业招商,已完成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62 个,到位资金43.55×108元;已开工项目55 个,开工率达88.7%。全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亿”工程,全面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构建饲草料产业保障体系,完成饲草和农作物秸秆收储320.5×104t,完成青贮制作432.91×104t。继续实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3年行动,已开工建设日光温室3 854 座(其中:已建成2 498 座),完成大田拱棚建设2 696 座,完成庭院拱棚建设24 849座。
2021年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项目40 个,争取资金20.05×108元,与2020年相比增加3.04×108元。2021年,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资金7.25×108元,下达建设任务4.5×104hm2,已开工在建4.1×104hm2,已支付资金5.05×108元,支付率69.6%。广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措施培训,加大技术试点示范,开展了棉花干播湿出、双膜覆盖技术试验等15 项,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班48期共3 750人次。
在持续巩固提升“四个百万亩”(1亩=0.067 hm2,下同)生态建设工程成果基础上,启动实施了第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艾西曼湖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总规划面积7.09×104hm2。以推动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强化绿色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废旧地膜回收达到3.68×104t。
设立地县乡村四级林长、副林长4 446名,创新“林长+检察长”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涉林大案要案、积案旧案整改销号和查处追责。启动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确定阿克苏市和阿瓦提县为2021年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市),开展自治区级、地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开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集中攻坚,推动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
扎实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出动执法人员13 906人次,开展行政执法检查5 770次。认真开展汛前防洪安全检查,加强防洪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及时发现解决防汛隐患。新认证绿色食品24 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 个,“阿克苏苹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
总体上看,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态势平稳,但当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县(市)农技人员数量少,专业知识稍显匮乏,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难以开展。村级农业技术人员、防疫人员紧缺,开展常规农业技术服务能力有限。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认识还比较肤浅,农业科技服务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农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021年阿克苏地区降雨降温天气明显增多,局地低温冻害、干旱、暴风沙尘、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交替多发,农牧业受损严重。林果业病虫害、重大动物疫情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阿克苏地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产品种类雷同多、生产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地区国有农业企业牵头作用发挥严重不足,在创新发展、优化布局上投入不够,现已成为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短板。
一是抓好冬小麦播种。按照自治区下达的2022年冬小麦约束性目标任务,落实15×104hm2冬小麦播种,增加滴灌小麦种植,积极调剂滴灌棉田倒茬种植滴灌冬麦,确保小麦面积全面落实。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及时掌握小麦生长动态变化情况,强化越冬管理。二是抓好棉花收获期质量管控。严格落实自治区《关于提升棉花质量管理水平 推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采收质量和新旧“三丝”管控,不断提高棉花的一致性,严格落实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与质量相挂钩。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影响恶劣的棉花掺杂使假等影响棉花质量的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确保各项棉花质量管控措施落实到位,保障棉农利益。三是抓好林果业管理。力争按时完成秋翻冬灌,冬灌前完成打防水圈工作,落实果树秋施基肥措施,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果品采摘结束后,全面开展“清园”工作,落叶杂草垫圈积肥,确保有机肥有质有量,积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四是抓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坚持“内繁外引、自繁为主”的原则,抢抓疆外牛羊价格普降的有利时机,快速增加能繁母畜存栏。加强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做到现有可利用农作物秸秆应收尽收。围绕“四良一规范”要求,加大科学养畜示范培训力度。加快特色产业联盟建设。五是抓好设施蔬菜生产。加大露地蔬菜水肥管理,加大技术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秋冬菜丰产、稳产打好基础。持续加快日光温室建设进度,做好产销对接工作,保障“菜篮子”安全供应。实施“储菜于农”行动,着力提高城市居民冬春蔬菜供给能力。
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十城百店”工程,加大销售渠道建设,积极邀请区内外客商来阿收购果品,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外出拓市场,跑订单,提前谋划签订购销合同,拓宽“两张网”建设。做好农产品展销,全力做好第八届新疆特色果品(阿克苏)交易会筹备工作,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展销会、推荐会等,不断提高阿克苏农产品知名度。
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结合秋季农事特点,立足“三清三改两提升”,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秋季战役。做实做细农村户厕摸排工作,对标自治区入户摸排表,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的精准查找问题,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以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为导向,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收转运”处置体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施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水文预警预报、大坝水库动态监管和预警预报,切实加强对洪涝、旱灾、冰雹、雪灾、风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预警和防范,最大限度把危害降至最低。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国家补贴范围内的险种做到应保尽保,全面做好林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监控和植物疫情阻截,严格落实整形修剪、有机肥充施、石硫合剂防治全覆盖。落实动物疫情防治各项措施,做好口蹄疫、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提升防控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底线。
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培育提升计划,抓好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训,鼓励农技人员下沉基层一线。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建立健全公益性服务为主、社会化服务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机械装备和实用机械作业技术,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持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依托“科技之冬”“冬季攻势”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和转移就业本领。立足区内转移、就地就近转移,组织好棉田管理、果园管理、季节性拾花等季节性劳动力转移工作,扩大农业农村内部就业容量,完成农村劳动力农业内部及季节性转移工作任务,稳步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