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洋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是择业的主要选择之一,还是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域的有益尝试,能够提升其社会阅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创业成功概率并不高。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概率仅为5%左右。深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自身阅历较少,缺乏充足经验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加之近几年随着我国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法律风险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失败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面临的风险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基础。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已有的大学生创业风险防范对策文献,先论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法律风险概述,进一步从风险成因、风险类型以及风险防范策略等层面入手,在经济法视阈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风险主要是指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不幸或者危险,存在一定概率,属于概率事件。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个体或者组织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可能遇到的涉及法律方面的危险。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在年龄、社会阅历、经验方面存在一定欠缺[1]。这一现状致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极易出现因不了解相关政策与法律而遭遇法律风险的状况。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全面认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遭遇法律风险之后,不能进行有效应对。另一方面,学校也并未针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法律风险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具体表现就是相关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中,缺乏与创新创业法律风险教育相关的法律课程与教学内容。加之高校师资力量仍有待提升,目前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指导,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判断创新创业过程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法律风险是大学生极易面临的风险之一。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针对每一个行业均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如若经营者存在违规行为,则会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团体或者个体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均应遵守行业的相关法律条款。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且部分学生还存在急于求成的想法,所以在创业之初,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方面,严重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如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通常情况下会忽视项目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其面临法律风险的概率。
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较为分散的问题,并未形成一个完整法律体系。很多立法也并未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工商登记法律不健全[2]。大学生创新创业时,几乎都会面临繁琐的工商登记程序,这极易使大学生陷入法律风险中。另一方面,税收风险。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也会面临一定的税收风险。例如,大学生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一般会面临3%的增值税,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一笔不小开支。如若大学生创业者并未缴纳相关费用,则极易陷入税收方面的法律风险中。
在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改革中,明确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科前沿动态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且还需要出台相应的学分管理办法,科学设置与创新创业课程相匹配的课程。然而,高校仍然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意识淡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目前高校设立的课程主要围绕创新创业中激发学生思维方面开展,或者引导学生从打造与设置商业模式入手,对于创新创业涉及的法律知识讲解较少[3]。笔者从目前国内较为知名的线上教育平台数据中了解到,当前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超过10门,而能够有效契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课程较少。并且在大多数高校公共必修课中,除《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少量涉及法律知识外,其他课程中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知识涉及较少。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采用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同组织形式。大学生采用不同创业方式,承担的法律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说,个体工商本质上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实质上承担法律责任时,大学生需要承担所有的法律责任。合伙性质创业企业可以分为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在普通合伙企业中,所有伙伴均对合伙企业承担债务责任。这说明当合伙企业面临债务风险时,大学生不得不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债务人。在有限合伙企业中,大学生仅在自身出资范围内承担相应债务责任。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责任公司类型中,大学生均是承担其认缴的出资或者份额内的责任。综上可知,不论是在何种组织方式的创业中,大学生均需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债务风险最为显著。
创业过程中内部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创业组织内部因管理、工作人员、机构以及其他不合法行为而引起的法律风险。此种法律风险主要会涉及到公司章程、法人治理结构、合同管理以及劳动人事管理等方面,根据不同创业形态,风险表现也呈现不同状态。在公司管理方面,大学生在创业时可能会面临股东协议、融资合同、劳动合同、股权架构设计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在内部法律风险中,不论是哪个环节的风险均不涉及外部风险。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4]。因此,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应的法律风险,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最大化规避因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引起的法律风险。
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知识产权对于国家与企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很多企业均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然而,作为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与年龄方面缺陷,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够深入,极易出现未经允许使用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此,大学生极有可能面临知识产权纠纷,进而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同时,我国大学生在创业同时不仅会面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同时也缺乏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具言之,大学生并未对自身涉及商标、专利以及著作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出现了自身创意为他人作嫁衣的现象[5]。在大学生具体创新创业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并未得到良好保护,最终致使创业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离不开合作支持与规范。而合作既为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以及管理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企业带来大量法律纠纷与法律困扰。具体来说,签订合同是任何商业活动中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合同风险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主要风险之一。一方面,合同内容。由于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对经商环境的深入了解,也无法参透合同中具体规定的法律内容,极易因对合同条款解读不到位,而陷入相应的法律风险中。另一方面,合同违约风险。大学生除了要面对相关业务本身风险,还需要面临合约另一方违约情况。造成上述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作为创业者对于各项事务考虑维度还有待提升,往往在与其他商业主体开展经济活动时,存在急于求成心理,进而出现对合同文本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最终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通常较为重视生产经营和市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应受到的行政法规约束。作为市场经营活动重要参与者,大学生应自觉接受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如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依法纳税,保证产品质量,重视环境保护,不断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但实际情况中,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因不熟悉所从事行业的法律条款,并未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监督与管理,面临着严重的法律风险[6]。更有甚者,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还有可能出现假冒注册商标、偷税漏税、虚开或者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继而触碰法律底线。
1.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培训。政府应专门开设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法律培训,具体可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进行落实,也可在创业基地中进行统一安排。具体可从劳动法、知识产权法、行政管理等角度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旨在提升大学生相关法律知识。2.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防范体系。一方面,国家层面应出台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大学生创业促进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学校应发挥引领作用,可在大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加法律教学课时,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而达到依法规范自身创业行为的目的。
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具言之,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如推动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以及其他机构开发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强化金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与相对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避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公共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政策引导。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各地律师协会、法律援助等社会团体作用。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在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园区内设立法律咨询服务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宣传以及法律顾问等方面的服务,旨在避免大学生陷入法律风险。
高校针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风险,应结合人才引进、政府支持以及企业合作,积极利用校友资源,设置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平台。具言之,学校可通过定期聘请法律人士为学生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学校也可通过合作的渠道,为大学生创造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深入了解该领域涉及的法律风险种类。同时,学校还可邀请创业成功校友进行创业经验以及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的分享,帮助大学生积累应对法律风险经验。同时,学校还可通过自媒体平台,强化创新创业风险宣传力度。院校可通过邀请法律方面专业人士深入融入到校园法制教育中,结合真实创业案例进行相应法律风险防范讲解,提升大学生的法律防范意识。另外,学校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加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认识,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保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坚强的后盾。
为强化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学校应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配套性、实践性、多样性原则,开设相关创业法律课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法律内容,例如将商业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同时,高校还需要以法理学、法律方法学、逻辑学为主要内容,丰富教学活动[1]。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场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另外。学校还应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帮其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降低创新创业中面临法律风险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