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晶,宋新伟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1]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1]依法治疆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新疆的具体实践。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2]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决定了新疆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简称《条例》)出台,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民族团结的全面、系统、规范的地方行政法规。《条例》从六个方面对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原则、职责、社会责任、保障、监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条例》实施以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新疆“四史”“三个离不开”思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爱国主义、反分裂斗争等方面的教育,采取宣讲、报告会、文艺演出、图片展览与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学模范、人人讲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条例》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大举措,使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出台,创新推进了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坚持法治建设与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相结合,有效地消减了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先后发布了《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等三本白皮书,进一步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贯彻落实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疆进程中,新疆有关“去极端化”的法律与举措的施行,有关促进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等的出台,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法治保障,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朝着法治化、规范化的方向推进。
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客观需要,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
首先,构建宣传格局,助推精准施策。新疆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细化分解为点、线、面三个板块,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是在点的宣传教育上,重点结合全疆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地、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与自治区及各地(州、市)县(区、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在全疆各级基层单位进行宣传教育,筑牢筑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二是在线的宣传教育上,在全疆范围内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①“十进”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军(警)营、进团场连队、进窗口单位、进景区。活动,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针对不同部门开展专项宣传教育;三是在面的宣传教育上,各级党委、政府在各类教育中突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类教育全过程,强化文化育人功能,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思想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及干部群众的心灵深处。
其次,培树亮点品牌,营造宣传氛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区、市)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开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专栏,积极发挥各级融媒体的中心作用,利用“三微一端”统一互动平台及传统媒体,形成“报纸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言”的立体式宣传模式,营造了“人人争作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主动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塔城地区以“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军地共建、油地合作”四个示范建设为抓手,突出民族团结优势特色,唱响“民族团结”金字招牌,宣传铸造“品牌文化”,如推出《家园之恋》《爱在塔城》等一批文艺作品,打造“民族团结大院”,推动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生、亲如一家的社会氛围。②资料信息来源于笔者2019年5月在塔城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
再次,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带动。用榜样的力量影响人、感召人、凝聚人。如塔城地区牢固树立“没有和民族团结无关的人和事”的思想,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的方式,挖掘出五十多年如一日与兵地各族边民精诚团结、共同戍边的兵团第九师161 团职工魏德友夫妇,十多年来风雨无阻在自家小院组织各族群众升国旗的维吾尔族大叔沙勒克江·依明,四十多年用医者仁心在牧区书写人间大爱的牧业医院医生吾哈斯·苏来曼等一批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民族团结典型。③相关信息材料基于笔者2019年5月在塔城地区进行的调研座谈记录收集获得。挖掘民族团结典型,弘扬正能量,进一步坚定各族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2014 年以来,新疆各地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旨在推动各民族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紧密团结、共同发展。通过政府指导、政策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逐步形成,营造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一方面,不断探索空间嵌入,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以城乡社区为平台,从日常居住、邻里交往、文化娱乐、学习工作等方面相互融入,营造融合平面,实现空间嵌入。一是巩固提升多民族混居空间格局,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街道、乡镇和村庄、社区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居住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二是在一定区域内对单一民族聚居的城市小区通过适度引导外迁、增加其他民族入住人员数量等方式实现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积极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同时,大力宣传、鼓励各族群众城市和乡村双向流动,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社区生活。
在这一系列作品里,绘画语言问题也成为他思考的重点。还是再现性的绘画,这里面可以看到他对于以往艺术经验的调度,这些经验来自于我们学院里所教授的“传统”知识。或许是因为要表现光,所以他的画中还在借用印象派画家记录光线变化的方法,即以冷暖色差进行塑造的方法,在《啊!侗家的阳光之二》中,可以看到阳光照耀的地面上,他直接堆砌上中黄和橘黄,而围绕着这片光的阴影则使用的是冷色系的蓝色和紫色,与远处天空的蓝色遥相呼应,这是典型的印象派的语言,虽然他也借用纳比派的方法将画面统一于橙色的底色之中。
另一方面,逐步拓展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全方位嵌入,构建命运共同体。“互嵌式”社会结构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除了居住格局上的互嵌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外,各民族更需要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交融、情感交流达到和谐共生。如乌鲁木齐市在城北新区建设中规划了一批适合各民族创业、就业的商业街,大力发展服务业与特色行业,让各族劳动者工作在一起、创业在一起,在经济嵌入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南疆已打造出和田市团结新村、和田县和谐新村、洛浦县伊斯勒格墩村等一批由空间嵌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的各民族聚居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吐鲁番市高昌区打造民汉群众混居共生模式,通过“嵌入式”混合居住,“文娱式”活动引领,“服务式”改善民生,“融情式”共同发展,积极开展节庆、联谊、暖心、结亲、解忧等活动,使各族居民在生产生活、文化娱乐中凝心聚力、促进团结。①参见辛统轩《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中国新闻网,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0-23/8987690.shtml.访问日期2019 年10月26日。一幅幅各民族交往交流其乐融融的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并将“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文化润疆是凝心聚力的铸魂工程,新疆在全面、深入、持久、用心“润”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4]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文化润疆的压舱石、定盘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本,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为此,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是积极倡导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建设了国学书院,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②参见梁玉春《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中国民族报》,2020年10月13日,第6版。二是大力阐发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践行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建构,是滋养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5]新疆通过打造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自治区博物馆、天山独库公路纪念碑、小白杨哨所等一批蕴含革命文化的胜地,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在资政、育人与稳疆等方面的优势,传承“红色基因”。三是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实际,同时又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形式,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新疆通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扶正祛邪,持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集体“免疫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习、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路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前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历史证明,凡是多语并用,交流频繁的时期,也是文化勃兴、焕发光彩的时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赋予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新疆各级党委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到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极端重要性,坚定学习的自觉性。深入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从各级各类教育抓起,推行大中小学民汉合校、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等;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合起来,形成人人要讲普通话、人人使用规范汉字的新风尚;驻村工作队、结亲干部与社区或村委会一起开办农民夜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通过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搭建各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6]目前,新疆已经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场馆(站)全覆盖和全疆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各地积极创作符合时代主旋律、融入中华多元文化元素,尤其是讴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围绕总目标,促进民族团结火热实践的文艺精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广泛开展送文化设备、文化产品、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践行文明开放进取的现代文化活动,以润物无声、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方式让现代文化浸润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7]新疆以中华传统节日、“访惠聚”驻村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种融情实践活动。如昌吉回族自治州广泛开展“互学民俗”活动,“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引导各族群众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哈密市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积极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冬令营、夏令营主题活动,让各族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在一起,从小深植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①参见辛统轩《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中国新闻网,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0-23/8987690.shtm.访问日期2019 年10月26日。塔城市开展“爱新疆·游塔城”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大赛、“累积吧,冠军”石榴籽百姓竞技场等活动②参见塔城市人民政府网站《塔城市“五个结合”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网址:http://www.xjtcsh.gov.cn/xwdt/jrtc/202007/t40288182736b5a5e017374f384d50070.html.访问日期2020年7月26日。,不断扩建民族团结进步的舞台,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8]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富民兴疆,就是要夯实新疆长治久安的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整个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日渐巩固。
经济实力增强,发展步伐加快。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经济各方面都十分落后,经过70多年的发展,新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2014年以来,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2017 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2019 年增长至13 579.11 亿元,比1978年增长348倍。①参见雪克来提·扎克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奋力开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党建》,2020年第10期,第9页。
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增强。新疆是能源、农业大区,经济发展长期依靠资源优势,但近年来,新疆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服务业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1978 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疆GDP 的比重分别为35.8.%、47.1%、17.1%;2012 年调整为17.6%、46.4%、36%;2018 年优化为13.9%、40.3%、45.8%。②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统计年鉴201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年,第14页。这些数字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新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带来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第三产业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基础设施改善,发展支撑有力。“十三五”时期,新疆在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9 年底,全疆实现100%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构成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疆、衔接内地、沟通亚欧的铁路运输干线,所有地州市迈入高速公路时代;新疆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了全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内供三环网,外送四通道”网架结构,互联网基本实现全覆盖。2020 年,新疆共安排重点项目390 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和旅游兴疆等三大战略为重点,主要涵盖水利、交通、能源、产业、民生领域,总投资16 788 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 600亿元以上。③参见石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天山网,网址:http://news.ts.cn/system/2020/11/29/036521899.shtml.访问日期2020 年12月1日。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也为新疆“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内地19个援疆省市的支持和帮助下,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改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十三五”时期,新疆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116.98 万户、城镇保障性住房129.36 万套,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112.2万套。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 838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056 元,五年年均持续增长。2021 年,稳步实施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计划完成1 714 个城镇老旧小区、23.15 万户改造任务。④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2021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网址: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zjjh/202102/0cb280d52c8c4a95b157f1ae93231214.shtml.访问日期2021年2月10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共享新时代的发展成果。
长期建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9]民族团结的关键在于深入内心,要在长期建疆的历史征程中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同心共筑中国梦。
基层稳则新疆稳,基层兴则新疆兴。面对新疆严峻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维护稳定、脱贫攻坚任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把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驻村工作作为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意见》《关于推进“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的意见》等,对“访惠聚”活动的形式、目的、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自2014 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每年从各级机关选派7 万名干部进驻全区所有农村和社区,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实现了全区城乡“访惠聚”驻村工作无盲区、无缝隙、无留白。
“访惠聚”活动的开展是党的民族团结进步理论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这一活动从战略上为把握和解决新疆基层民族团结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指导。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通过搭建“微平台”、构建“微机制”,探索形成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微治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六年多来,全疆共选派驻村干部35.37 万人次,通过制度供给、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开展系列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建设发展,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面貌与民族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赢得了民心民意,凝聚了民智民力。①参见共产党员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新疆推进干部驻村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的实践》,网址:http://www.12371.cn/2019/07/18/ARTI1563418066953270.shtml.访问日期2019 年7月26日。
“民族团结一家亲”与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是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力抓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民族团结“结亲周”等活动,在基层传播党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各民族互学语言、了解习俗、帮难扶困,打通了民族团结的“最后一公里”,增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的感情。逐步将“民族团结一家亲”与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形成了各族群众大规模、多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局面,促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干群共育团结花,结对认亲心连心。新疆塔城地区各族干部职工通过开展共同学习提高、共谋致富门路、共教语言文字、共同参加劳动、共庆传统节日、共建朋友圈、共办家庭聚会、共学民族舞蹈、共同走亲戚、共照全家福等“十项贴心”活动,与结对亲戚真诚相交、倾心相助。和田地区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融入地区宣传教育大平台,采取“变化变迁讲”“草根特色讲”“动态展播讲”等方式开展党的好政策大宣讲。充分发挥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传承团结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民族团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参见辛统轩《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中国新闻网,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0-23/8987690.shtml.访问日期2019 年10月26日。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是新疆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具体实践。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青年学生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争夺的主要对象。为了净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育人环境,自2016 年9 月始,新疆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③“三进两联一交友”即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师生交朋友。活动,切实把各级各类学校建成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阵地。“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抓手。五年来,全疆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10]。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为续写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展望未来,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在实践目标上,要努力从民族聚合走向民族融合,不仅要在全社会逐步推进并达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你的我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共识与理念认同,更要将这一共识切实有效地付诸于实践之中,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行为目标与行为内容。在实践模式上,要从社会生活方式上开拓民族团结的运行机制与模式,从社区互嵌模式渐次深入推进共同体建设模式。只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互融过程中,逐渐构建并形成一个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之路才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与更加灿烂的未来。在实践路向上,党要做好民族团结的“掌舵人”,政府要做好民族团结的“领路人”,基层要做好民族团结的“划桨人”,公民要自觉做好民族团结的“追梦人”,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的发展、深化与巩固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新疆力量、谱写新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