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蜜蜂,传承创新
——5.20世界蜜蜂日献辞

2022-11-21 13:49陈达希
蜜蜂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养蜂蜜蜂

陈达希

(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宣传委员会,山东 东营 257000)

为了激励蜂业先进模范人物,奖励蜂产业突出贡献者,充分发挥先模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给蜂行业从业人员树立旗帜、建立先进标杆、促进蜂产业健康发展,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开展了第一期蜂行业“优模评选”活动。

自活动正式启动以来,报名工作有序地展开,吸引了全国各地蜂产业人员的关注,积极参与,踊跃报名。截至报名结束,共有300多人报名。经过核实候选人信息、评审委员会认真审核、打分评选、公示征求意见等环节,确定并公布了各奖项获奖名单。获得“蜂业创新奖”3名,“蜂业传承奖”10名,“爱蜂大使奖”10名,“蜂业创新提名奖”5名,“蜂业传承提名奖”5名,“爱蜂大使提名奖”3名。《蜜蜂杂志》2022年第4期刊登了36名获奖人员的名单,其中获奖人员的事迹已分别发布在“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的公众号里,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转发。

获奖人员是蜂业先进模范,引领着我国蜂产业的价值取向,基金会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优秀的中国“养蜂人”,能够人人关爱蜜蜂,传承蜜蜂精神,创新发展,奉献爱心,为我国从养蜂大国迈向养蜂强国的目标尽心尽力!

值此庆贺第五届“5.20”世界蜜蜂日之际,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向世界蜜蜂日的献辞。

1 创新是蜂业发展的动力

“激励蜂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是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开展“优模评选”活动的初心。

创新是蜂业发展的动力,已成为业内外的共识。这次评选出的3名“蜂业创新奖”获得者的创新成果对中国蜂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浙江三庸蜂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俞兴发明的王浆挖浆机能仿手工挖取蜂王浆,在减轻广大蜂农劳动强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蜂王浆的产能,比手工操作效率提高30~50倍。研发的割台机,能一次性把台基条四周的蜂蜡割净,大大地节省了蜂农的劳作时间,保证王浆挖浆机的正常工作,降低台基条台口的损坏率,提高接受率,延长台基条的使用寿命。另外,研发生产的钳虫机,能一次性把64只幼虫钳出。研发生产的移虫机,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幼虫从专用子脾中转移到台基条孔穴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药物治螨是养蜂过程中的难题,王俞兴发明的“物理杀螨仪”填补了无残留杀螨的空白。

北京天宝康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富海,从1995年开始,利用蜂胶提取物针对糖尿病进行动物模型的毒理、药理、临床效果等相关研究,开创了蜂胶用于糖尿病防治的先河,并且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提取方法、成分分离、毒理、药理、稳定性实验、抗菌、抗氧化性能、剂型、剂量、加工方法等一系列相关研究,推动了中国蜂胶产业的发展。2000年开始与相关医院合作,针对“蜂蜜种类”“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对糖尿病人的血糖及其并发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2017年开始,在全国多地推广天然蜂蜜优质高产技术,使蜂蜜的品质得到根本保证,蜂蜜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上饶市益精蜂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以真用新型环保隔热保温材料生产的蜂箱,具有调节通风作用,箱底设置有脱粉、饲喂功能,不受天气影响、切换灵活、使用方便;首次提出单行道蜂箱理念并运用该理念设计生产的脱粉蜂箱,大大提高了蜜蜂的出勤工效,提升了蜜蜂的工作积极性,在脱粉实验中可以增加花粉产量30%~100%。

这次评选出的5名“蜂业创新提名奖”获得者的创新成果对中国蜂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同样证明了创新是蜂业发展的动力。

辽宁省畜牧业协会蜂业分会会长张大利发明创新了一种卵黄抗体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得的卵黄抗体,可有效治疗和预防中蜂囊状幼虫病,治愈率高达98%,并对蜂产品无任何污染,此发明开创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生物防治的先河。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杰出兽医庄桂玉创新发明了一种便携式授粉蜂箱,蜂箱携带方便,便于规模化产业化的授粉应用;发明了一种具有温湿度调节和巢脾重量监测功能的智慧蜂箱,解决了蜂箱智能化问题。

福建省屏南县乙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为露,解决了中蜂笼蜂长途和长时间邮寄的技术问题,推动了中蜂笼蜂快递运输常态化。通过检测蜂巢重量变化和变化率对蜂群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了计算机与蜂箱的对接。

浙江省杭州晶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洪方,发明的智能移虫机解决了蜂王浆生产过程中的移虫问题,实现了移虫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福建省南安市都山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清花,发明了一种便于调节间距的智能蜂箱,通过养蜂设备的提升,减少了养蜂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2 传承是蜂业发展的源泉

我国古代养蜂业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原始社会至东汉时期为“原始掠取”阶段;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为“山野养蜂”阶段;南北朝至唐朝为“过渡”阶段;唐朝至清代晚期为“家庭养蜂”阶段。近现代我们引入西方蜜蜂、活框养蜂技术和郎氏蜂箱,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养殖模式,养蜂技术和蜂机具的发展,使中国养蜂业在20世纪末进入高速的发展期。

10名“蜂业传承奖”获得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承祖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蜜蜂事业。

泰安市蜂业协会会长刘建红传承父业,2007年建立泰安市建红种蜂场,种蜂群及生产群共1 200余群。在全市率先引进养蜂机械化设备,2013年至今先后协调企业向泰安市蜂农免费发放标准蜂箱15 000套,不锈钢自动翻面摇蜜机200台,养蜂车18台,机械化取浆设备30余台,共计投入680余万元,为标准化规模化养蜂场建设奠定了基础。

郑州蜂益农家养蜂专业合作社王雪婷传承父业,负责蜂产品线上销售,创造过单日100万元销售额的好成绩。2020年10月,将合作社迁到荥阳市王村镇金滩开发区,投资680余万元,扩建成品生产基地,按GMP标准新建蜂蜜、蜂王浆生产线两条,占地约九千平方米。

詹氏蜂业第三代传人詹先福将前辈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于2004年成立了河南大别山詹氏蜜蜂园有限公司,公司现为河南省老字号企业。该公司拥有合作基地11个,面积达28万亩,全年投入资金8 000多万元,收购本省蜂蜜3 600多吨,超过3 000户的蜂农从中受益。

四川佳维康蜂业公司董事长杨启军,2017年发起了全国第一个以蜂文化为主的蜜蜂产业协会,发展会员130人,4年来参与蜜蜂精准扶贫12次。投入资金120万元,帮助20户农户发展蜜蜂产业,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蜂农学习技术,协会与阿坝州黑水县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会与彭州市通济镇天台山村成为了支部手拉手单位。

石城县康皇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圣,祖孙三代8人从事养蜂事业。赖圣在大学毕业后接手养蜂事业,创新发展方式,积极推行以“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主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合作社目前已有120户养蜂专业大户,全社养蜂10 000余箱,已有50多项专利。

眉县眉坞山谷蜂业科技协会理事长袁阿瞒,结合祖辈传下来的养蜂技术在秦岭山区散养中蜂。袁阿瞒在周边贫困村户推广“合作社+示范场+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在农业农村局和林业局的扶持下,免费发放蜂箱700个,送养中蜂450余脾,帮助贫困户繁育中蜂1 100余群,代养中蜂300余群,收购代销贫困户蜂蜜8 300 kg,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7人发展中蜂养殖,实现蜂产业净收入656.55万元,人均增收2.43万元余。

曲家第三代传承人曲春义,于2012年成立宽甸良鑫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38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并投入种蜂、蜂药、蜂具,全程提供养蜂技术服务,走合作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陆续建起2个中华蜂研发基地,26个中华蜂养殖场,辐射带动全县6 000农民发展中华蜂产业。

枣庄市蜂业协会会长,第三代养蜂人徐建,1997年开始养蜂,于2015年1月成立了枣庄市花之萃养蜂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会员76户,蜂群8 000多箱,覆盖枣庄市二十余个乡镇,年产值1 000多万元,积极为枣庄地区的大棚樱桃、草莓、油桃以及各季农作物授粉提供服务。徐建大力推动本地养蜂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养蜂规模增加的同时帮助会员购置了养蜂车、取浆机、电动摇蜜机等用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养蜂业发展。

“山东省十大优秀蜂农”之一王令国,跟着父亲学习养蜂。王令国先后带动了15家蜂场发展养蜂,每家收入可观,平均每箱蜜蜂收入约1500元。

5名“蜂业传承提名奖”获得者,他们的共同特点也是传承祖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养蜂事业。

浙江省金华市陆枝吉,他从小跟着长辈养蜂,19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当地的蜂场场长,随后50多年一直在全国各地寻找优质蜜源地,采收精品蜂蜜。他养蜂56年了,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养蜂人。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陈森民,在1966年开始与其父亲共同经营蜂场,20世纪90年代蜂场发展到150群。陈森民积极引导养蜂爱好者加入养蜂行业,先后有30多人学成并开始专业养蜂。从2003年开始连续10年,带领蜂学学院学生在自己的蜂场里实习,让他们掌握更多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入蜂业。

杨子安于1985年开始继承祖业养蜂至今。2014年成立横县百花香养蜂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380户一起养蜂,人数超过1 000人。

冠县蜂疗养生保健研究所蜂疗养生师周洪杰,从1990年开始养蜂至今,继承父业养蜂,1995年开始,师从房柱教授和王孟林老师学习蜂疗。周洪杰积极带动冠县蜂之源养蜂专业合作社会员科学饲养蜜蜂走致富路,大力发展蜜蜂养殖。

云南蜂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承金,2002年,从云南日报社新闻图片社副社长的位置上卸任,自此便接过了家族的蜜蜂事业。李承金举办了蜜蜂养殖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省内外学员360多人。2019年11月11日,在CBFU第三届广州“双蜂会”上,李承金和蜂盟创始人吴发辉先生商议后提出,建立“蜂盟大学”,帮助养蜂人提升养蜂技能,学到法律法规,掌握销售技巧,从而提高收入水平和改善条件。

3 关爱小蜜蜂,人人献爱心

在2017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一致同意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世界蜜蜂日”,号召全世界都参与到保护蜜蜂的行动中来,各国纷纷积极响应。中国从2018年开始至2021年已连续举办了4届“世界蜜蜂日(5·20)”主题活动。

10名“爱蜂大使奖”获得者的爱蜂事迹,彰显了他们关爱小蜜蜂,无私奉献的大爱之心。

胡元强,1999年2月退休后,无偿为蜂农服务了20余年。1993年2月,胡元强组织蜂农成立缙云县蜂业技术协会,自编《缙云蜂业信息》每年4期,并征订《蜜蜂杂志》、《中国蜂业》发放蜂农,及时提供市场、技术信息,提高蜂农科技素质,增加养蜂收入。2007年,成立了缙云县绿纯养蜂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溯源管理,兑现优质优价。该社12年间盈余返还成员1 116.91万元,股金分红102.66万元,增加蜂农收入1219.57万元,平均每家蜂场增加收入14.57万元,实现蜂农的脱贫致富。胡元强主持和参与的“天然蜂毒釆集”荣获省政府颁发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人工花粉育蜂灵研制”荣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蜂王浆高产全塑台基条研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会长汪礼国,1981年成立了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经过40年的发展,“江山蜂协”为江山的养蜂规模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汪礼国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带头推行组织化运作。他先后主持制订了相关蜂产品标准19个,并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协会+合作社+蜂农”的标准技术推广模式及“协会+企业+合作社”的产品质量监控模式。他率先创建了“蜂产品质量安全源头追溯体系”“蜂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蜂产品对外贸易预警体系”,使江山蜂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并建立与完善了“协会+企业+合作社+蜂农”的江山蜜蜂产业化发展新模式。40年间,他除了蜂产业管理与服务外,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3个,出版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72篇。

济南济泉黄岩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依增,1989年注册了“济泉牌”商标,公司集蜂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多个分布我国各地的大型养蜂场,下设25个专业养蜂队,拥有三个养蜂基地,一个蜂产品加工厂,一个蜜蜂养殖生态园。并与亚美尼亚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发展中国家蜂业学员交流培训。与山东农大合作建立研究生实验基地,进行科学养蜂普及工作。经常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捐助等活动,并且组织当地蜂农参加学习蜜蜂养殖培训技术。

“蜂友联盟”创始人吴发辉多次在《武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进行保护蜜蜂、科普蜂产品的公益宣传。与“湖北广播电台”联合组织《走进蜂场》等公益科普活动,让中小学生走进蜂场、喜爱蜜蜂。将来自一线养蜂人自己蜂场所产蜂蜜集体呈现在大型展会、交流会上,帮助一线养蜂人推荐各地蜂蜜。自2015年开始,通过互联网方式,带动3000多名养蜂人进行诚信养蜂,为天然成熟蜂蜜生产蓄积力量。2020年组织全国诚信养蜂人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8.7万余元。

海南省蜂业学会会长高景林,承担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948”项目及海南省重点项目等共18项,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论文收录11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18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出版著作3部,专利8件,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指导琼中县政府共建“中华蜜蜂之乡”,代表中国养蜂学会成功申办了第16届亚洲养蜂大会,指导建设海南省蜂业科普教基地3个,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科普研学活动33场次,科普受众16 377人;技术培训和现场实地指导服务164次,培训农民9 003人,2人获海南省乡土人才称号,42人获得由人社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级养蜂工职业资格证书》;创新示范中华蜜蜂为瓜类蔬菜授粉达17.35万亩,累计增加经济收益4 420万元;中华蜜蜂健康高效饲养技术示范蜂群数达2 060余群,带动蜂农2 035户,其中贫困户501人。

陕西省蜂业协会会长邢延安,先后组织和参与西安市中蜂养殖产业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成立20余家养蜂专业合作社,打造了2处中蜂养殖示范蜂场、2处示范基地建设,主持中蜂养蜂技术培训活动30多场次,培训学员近3 000人。组织蜂业企业公益活动10场次。组织编印《陕西蜂业交流》30期,参与省内蜜蜂文化科普活动30多场次,先后在《蜜蜂杂志》等发表蜜蜂科普文章20多篇,组织省内蜂业企业宣传蜜蜂文化科普活动20期。邢延安累计捐款捐物130万元余。从2015年开始,他开展了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工程,共帮助陕西省10余个区县、20多个乡镇、160多个行政村、2 00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养蜂致富产业脱贫之路,累计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达180万元余。

陕西省蜂业协会副会长吕焕明,组织蜂业合作社成立、蜂业基地建设、养蜂技术培训活动30多场次,培训学员近3 000人。组织编印《陕西蜂业交流》30期,参与省内蜜蜂文化科普活动20多场次,先后在《蜜蜂杂志》和《中国养蜂》上发表蜜蜂科普文章20多篇,组织省内蜂业企业宣传蜜蜂文化科普活动20期。2020年组织协会会员及单位为抗击疫情一线捐款捐物100万元,2021年两次组织协会为灾区捐款捐物30万元,多年来分别在省内外举办蜂业公益活动10场次。

岳阳市云溪区退休干部沈道金,自1963年开始养蜂,与蜂为友58年,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创办蜂业协会、合作社,带动村民养蜂脱贫致富。推广巢蜜生产技术,提高巢蜜产量和质量。参加岳阳文化科普三下乡60余次,利用蜜蜂文化基地培训蜂农2.8万人次,13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26万份。参加岳阳市“百企包百村”活动,扶助10户农户48人脱贫,无偿投入扶贫资金12万余元。传授养蜂新技术,8年来累计3万人次接受养蜂培训,带动全市有2 300人加入养蜂、蜂产品加工、销售行列。

赣州市蜂业科技联盟负责人胡海平,30余年来,一直关心并致力于赣州蜂产业发展。他组建“赣州市蜂业联盟”,钻研养蜂新理念。近10余年来,每年至少组织1期全市蜂业培训班,培训蜂农3 000余人次。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田慧宇,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养殖蜜蜂,在市、县养蜂协会进行指导培训800余次。为外来转地蜂群找放蜂地址,帮助卸蜂,运蜂车辆发生事故时进行现场救助,并协助后期事故鉴定评估等;遇到蜜蜂蜇人事件时,及时帮助养殖户维权维护自身利益;转地蜂场的蜂蜜滞销时,帮忙联系及时处理,顺利转地。多次现场指导蜜蜂养殖户,解决养殖技术问题。

3名“爱蜂大使提名奖”获得者的爱蜂事迹,同样彰显了他们关爱小蜜蜂,无私奉献的大爱之心。

淄博市蜂产品行业协会高博,参与2021浙江蜂农运输车侧翻事故的救援,积极协调市畜牧局给全市养蜂人办理养蜂证,举办养蜂技术交流班,传播多箱体养蜂技术,推动成熟蜜发展,促进蜂农增产增效,提高蜂产品附加值,并带动蜂农向草莓大棚进行蜜蜂授粉。

宁夏养蜂协会副会长孙广峰,从事养蜂三十年来,以蜜蜂为伴,利用自己所学的养蜂知识,多次帮助贫困户进行养蜂致富,并在大灾大难时,参与捐助。

福建省连江县陈在忠,组织当地中小学生来参观蜂场进行科普教育,让学生认识和学习蜜蜂的科普知识。每年举办多达几十场的蜜蜂知识科普活动。从业养蜂十多年,多次参与公益事业,爱心捐助,养蜂期间共捐20多万元。蜂场带动人员就业20多人。

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开展的第一期蜂行业优模评选、奖励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期待着更多的为中国蜂业创新发展、为保护蜜蜂、为一线养蜂人奉献爱心的蜂业人士荣获“蜂业先模奖”。

猜你喜欢
养蜂蜜蜂
养蜂振兴待后生—拜读张莉代表建议有感
关工人教青年农民养蜂 创收百万
勤劳团结的蜜蜂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蜜蜂
蜜蜂蜇人后还能活吗
锦屏县关工委举办养蜂技术培训
蜜蜂
蜜蜂
蜜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