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宇主任医师双金方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经验*

2022-11-21 13:50张稳平张振宇刘粉宁曹炳媛李琼华黄丽娟陈金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玄参太子参甘草

张稳平 张振宇 刘粉宁 曹炳媛 李琼华 李 璐 黄丽娟 陈金花

(1.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2112.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216)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机体的自我防御反应,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顽固性咳嗽由于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影响[1]。从中医学而言,咳嗽是各种原因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故《素问· 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2]。

张振宇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赵淳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基层名中医、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昆明市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医27载,临证治疗多种内外科难治性疾病,效果明显。笔者作为张振宇主任昆明市名中医工作室学术经验继承人,现将张振宇主任医师应用“双金方”的经验分享如下。

1 双金方的源流 组成和主治功效

1.1 源流 本方是名老中医赵淳教授以其“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器官保护并治”的学术观点为指导[3],结合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实泻大肠”的理论,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创立的经验方。因方中主要药物为金银花与金荞麦,治疗临床咳喘类疾病效果显著,故命名为“双金喘嗽方”。

1.2 组成和主治功效 双金喘嗽方原方药组成如下:金银花15 g,金荞麦15 g,连翘15 g,炙麻黄10 g,生石膏30 g,鱼腥草30 g,杏仁10 g,桔梗10 g,浙贝母15 g,芦根15 g,丹参15 g,甘草10 g。功效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主治为外感热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之热毒袭肺证。

张振宇主任在对赵淳教授的经验方整理研究的基础上,自创多首经验方,用于相应的病证,疗效显著,且其结合临床患者实际,对双金喘嗽方进一步完善,变通为双金方如下:金银花15 g,金荞麦15 g,连翘15 g,太子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法半夏10 g,化橘红10 g,鱼腥草30 g(后下),薏苡仁15 g,桔梗10 g,浙贝母15 g,玄参10 g,丹参15 g,甘草5 g。功效:宣肺解毒,涤痰化瘀,扶正祛邪。主治:外感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痰瘀壅肺、毒滞正虚证。方中金银花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具芳香避秽解毒之功;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祛瘀,可主治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等疾病,二药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渗湿;法半夏燥湿化痰散结,配鱼腥草、薏苡仁更增强清热解毒、排脓消痈之力;浙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共为臣药;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化橘红理气化痰,气顺则痰消,正如《证治准绳》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顺矣”;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热病易耗气伤津,太子参补气健脾、润肺生津,配伍玄参清热养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以宣发肺气、涤痰化瘀为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佐以扶助正气,升降气机,恢复肺主宣发肃降的正常功能,不镇咳而咳自止。临床应用多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2 医案举隅

医案1李某某,男,63岁,个体职业。2020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咽干痛10余年。患者自诉近10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咳嗽、咽干、咽痛,经常大便不成形,曾辗转昆明多家三甲公立医院行求中西医诊治,效果不佳,10年中咳嗽、咽干痛时常困扰自己的生活起居,痛苦不堪,一度自觉精神抑郁,因绝望曾寻求心理医生治疗,亦无明显改善,曾自服多种偏方,症状时轻时重。听闻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疗效较好,今日遂到中医门诊求治,现症见:时有咳嗽、咽干,咽痛不适,纳可,眠稍差,大便溏,每日3~4次,小便正常。查:血压120/78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4.5 mmol/L,血常规无异常。中医舌脉征:舌淡尖红夹青、苔薄黄,脉浮弱、右寸稍弦。中医诊断:咳嗽。中医证型:虚火上炎、痰瘀互结。治以清肺益气、涤痰化瘀、引火归元。

方药:双金方合封髓丹化裁。处方如下:太子参15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法半夏10 g,金荞麦15 g,玄参10 g,浙贝母10 g,连翘15 g,麦冬15 g,砂仁5 g(后下),当归10 g,防风10 g,生黄芪20 g,生地黄15 g,山药15 g,煅牡蛎15 g,天花粉15 g,甘草5 g,炙桑白皮10 g,黄柏10 g,菊花10 g,乌梅10 g,银柴胡10 g,共3剂,开水煎服。2日一剂,每天分早中晚3次服用。

方中用太子参、生黄芪、炒白术、茯苓、山药、甘草益气健脾,固本扶正;法半夏燥湿化痰;金荞麦、连翘、玄参清热解毒;天花粉、麦冬配浙贝母清热排脓,并有生津化痰之功;黄柏、砂仁引火归元;当归化瘀,菊花配防风、乌梅、银柴胡肃肺散风。全方共奏清肺益气、涤痰化瘀、引火归元之功效。

2诊:5月7日,患者诉服上方后,见效之明显,前所未有,全部症状都有所减轻,大便每日2次,仍不成形。舌质淡红少许瘀青、苔薄白微黄,右寸脉微弦。上方加桂枝10 g,泽泻12 g,猪苓10 g,化气行水。3剂,2日一剂。服用方法如上。

3诊:5月14日,患者前来门诊答谢,自诉已基本痊愈。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护,做到以下几点:适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若有感冒应及时诊治,防止复发;防寒保暖,饮食适中,不宜肥甘辛辣。服用方法如上。

医案2熊某某,女,54岁,人民教师。2020年4月30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咽干痒20余年,加重伴反胃半月。既往有慢性咽炎,浅表性胃炎病史。因为工作忙碌,未曾系统诊治,近半月因进食2次烧烤,出现咳嗽、咽干痛、反胃等不适症状,在多家社区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及服板蓝根颗粒等,未见好转。经乡医介绍,今日来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就诊,症见:咳嗽、咯淡黄色黏痰,咽干痒痛,反胃烧心,无发热,纳差,眠可,大便稍干,小便正常。查:血压112/72 mm Hg,咽充血,舌淡边尖红夹瘀、苔薄黄,脉浮滑。中医诊断:咳嗽。中医证型:肺热脾虚、痰瘀互结。治则:清肺健脾,涤痰化瘀。方药:双金方化裁。处方如下:金银花15 g,太子参15 g,茯苓15 g,白术12 g,法半夏10 g,麦冬15 g,山药15 g,玄参10 g,浙贝母10 g,炒黄芩15 g,黄连6 g,干姜4 g,煅瓦楞子15 g,赭石30 g,牛膝15 g,蒲公英15 g,金荞麦 15 g,焦山楂10 g,白芷10 g,甘草5 g。共3剂,水煎服。2日一剂,每天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服用150 mL。

2诊:5月14日,患者诉服上方后,咳嗽、咽干痛明显减轻,返酸烧心减少,咯白色清痰、饮食增加,时有鼻干痒。舌尖微红夹瘀布有少许津液,苔薄黄,脉浮。上方加防风10 g,乌梅10 g,银柴胡10 g,辛夷花10 g(包煎)。以疏风通窍,共3剂,服用方法如上。

3诊:5月25日,患者已无咳嗽、咽痛,反胃基本消失,时有咽干痒。舌淡红、苔薄微黄,脉濡。上方去银柴胡、辛夷花、白芷、赭石、牛膝,加生黄芪20 g,以益气固表,服用方法如上。

嘱患者注意起居调护,忌辛辣饮食。

3 结语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新病多属邪实,治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宣肺,扶正补虚,分清主次处理。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肝、脾、肾等整体治疗。临床上要注重运用中西医2种方法收集病历资料,做好“双重诊断”,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不仅有利于扩大思路,为患者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且对于病情变化和转归的把握,判断疾病的预后都十分有益;治疗时要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注意“截断”病势的传变和恶化,使防治具有前瞻性。上述2个医案中,咳嗽日久且兼杂其他症状,故治疗时不可单纯止咳,要结合辨证,整体施治,恢复肺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扶正祛邪并举,则不镇咳而咳自止。

猜你喜欢
玄参太子参甘草
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玄参-麦冬药对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
光照诱导太子参叶片黄化的机制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Mice based on Meta-analysis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散结良药玄参 食疗有方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甘草,多种药物的“调味品”
清补扶正,膳用太子参
甘草
治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