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强 董志明
今年以来,东营市东营区启动“金桥工程”,搭建起油田高层次人才到地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桥梁,支持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建设油地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
畅通人才流动渠道,让专家人才“才有可施”。东营区建立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作为油田高层次人才向地方企业流动流通的“金桥工程”。线上,建立油地校人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油地人才、科技资源信息精准对接;线下,依托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通过挂职、借聘、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揭榜挂帅”,着力破解油田高层次人才“出不来”、专业技术“落不了地”等机制问题。
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让专家人才“劳有所得”。东营区根据企才合作意愿,推动人才所在单位、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与人才技术需求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由人才所在单位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确定绩效发放方案。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统筹开展市场评估,向人才所在单位支付项目费用,由人才所在单位按规定落实人才绩效,实现人才创效资金高效转化为个人绩效收入,为油田人才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创造条件,有效推动油地人才共用、科技共享实现新突破。
优化人才服务生态,让专家人才“心有所属”。东营区聚焦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大学生人才补贴等领域,实现油地人才政策“同城同待遇”。面向在区工作的油田高层次人才,发放专属“油城英才卡”,在公寓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旅游健身等15 个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开发“油城人才e 家”服务平台,集成“融入油城”“就业创业”“缤纷生活”“享受政策”等4 大功能模块,油田人才可自主领取“人才码”享受全天候一站式服务。成立“油城青才荟”青年人才交流中心,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交流、相亲交友、青年联谊等平台。“东营区将发挥油地融合主阵地的优势,依托‘金桥工程’建立常态化人才流动机制,打造‘油城人才·共创未来’金色品牌,在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中发挥龙头作用。”东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宝杰说。
油地产业共育、科技共享,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目前,东营区主动瞄准深层、海上、页岩油等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积极汇聚油田、高校和骨干企业等方面优势科研力量,全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首台套产品,推动石油装备向“装备+工程+技术+油服+品牌”全链条优化,高端化工向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加速转型。今年以来,已有10 余项油地科技人才项目开展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