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灵活的汇率政策

2022-11-21 13:05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外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代客本币外债

管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如何看待和应对外资增减持可能引发的金融震荡,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长足进展。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快速上升,稳居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3361亿美元,占全球已披露币种构成外汇储备资产的2.8%,较2016年底首次披露时上升1.7个百分点。

与之对应的是,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大幅增加。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底,外资持有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存款等境内金融资产合计10.8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70万亿美元),较2016年底增加2.6倍。这些外资大都是机构投资者,包括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在分析应对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冲击时,央行类机构等境外投资者主动配置人民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增多,常被视作中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稳定力量。不过,近期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让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一判断。

在中外利差收敛、俄乌冲突升级、国内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今年2月外资净减持境内人民币债券803亿元,其中净减持人民币国债354亿元人民币。进入3月,外资减持扩大到股票,到15日陆股通项下累计净卖出645亿元人民币,加速了国内股指走弱。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后,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

所有资本流动冲击都是从流入开始的。这并非价值判断,而是资本逐利的天性使然。源于“本土投资偏好”,外来投资天然对当地市场处于信息劣势,一有风吹草动,采取减少风险敞口的操作情有可原。外来股票和债券投资属于典型的国际短期资本,不会因投资者是央行类机构就会根本改变。即便外资持有的是10年、20年期的债券,只要不考虑变现成本,随时可以套现离场。

尽管目前人民币资产的外资持有占比依然偏低,但是外资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绝对规模已经过万亿美元。若因为某些原因,外资集中减持人民币资产,将会引发境内金融市场连锁反应。以外汇市场为例,今年2月,银行代客证券投资涉外收付、代客人民币涉外收付,以及银行代客证券投资结售汇差额迅速由正转负。3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抹去前期涨幅,跌至去年底附近的水平。

展望未来,不能排除短期内资本集中外流规模超过货物贸易顺差,外汇供不应求缺口扩大,人民币汇率重新承压的风险。有人就此建议,为防止出现“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此,笔者认为,改变现行汇率政策灵活性的做法要三思而行。

首先,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外资减持人民币资产的结果而非原因。当然,资本外流不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弱。但如果人民币汇率承压,仅靠稳汇率恐难留住外资,其结果只能是让其高位套现离场。而且,股市与汇市同样透明,投资者可以从陆股通高频数据获得外资持股信息。事实上,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一直比较稳,却依然未能阻止A股的调整。

其次,人民币汇率不论涨跌均有利有弊,以为跌就一定不好是旧观念。对外资来讲,更大的风险是“不可交易”。恰恰是汇率浮动,依靠价格出清市场,才意味着政府更有可能减轻对行政手段的依赖。届时,对外资的真正利好是不重启资本外汇管制的承诺及行动,而非汇率稳定。况且,外资可以利用外汇衍生品工具部分对冲汇率风险。

再次,牺牲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有损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收益。近年来我国外债增长主要来自本币外债增加,表现为外资大幅增持人民币债券,人民币汇率浮动对本币外债负担和国际收支平衡具有自动调节作用。如2015年6月底至2020年6月底期间,因人民币汇率调整,我国本币外债新增6542亿元人民币,但折美元不增反减200亿美元。相反,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本币外债折美元增加,正估值效应贡献了近半。但这部分新增外债只是账面价值波动,未来应随人民币汇率变动而变化。

当前外资已持有相当规模的人民币金融资产,这是与六七年前的最大不同。如何看待和应对外资增减持可能引发的金融震荡,是我们未曾真正遭遇过的挑战,也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道“必答题”。

猜你喜欢
代客本币外债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 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