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鲁静
乡村有效治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威海市文登区切实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拧紧基层党建这个总开关,创新“党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在“调、管、带、激”上做文章,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实现乡村善治、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调”上做文章,选好“领头雁”,打造“向心环”。乡村治理成效取决于村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一是抓住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文登区严格按照党建标准化推进好班子、好带头人、好制度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并运用“第一书记”充实农村“领头雁”。二是动态调整不胜任、不尽职的书记,配齐“两委”班子成员队伍,健全村干部联审联查与届中补选机制,努力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注重后备力量培养,积极发展年轻党员,鼓励村干部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等后备力量结对子,改善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结构。
在“管”上做文章,规范“微权力”,打造“基础环”。一是规范权力边界。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文登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进行整治。推行农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将农村干部监督关口前移,编织关住村级小微权力的笼子。文登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逐项编制小微权力工作规范,配套整理42 张操作流程图,并将清单内容、操作规范、流程图面向党员群众公开,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村干部有权不“任性”。二是规范村务监督。利用在线督查、视频录像、建立电子档案等信息化手段,全区重要村务实现全程记实;依托远教光纤网络,在各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至少安装2 套视频探头,建设村务运行在线管理平台。三是规范履职审计。出台《关于推行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突出区镇两级对村干部的常态化审计监督,通过查找问题、堵塞漏洞,做到预防在先、纠偏在前。
在“带”上做文章,提升“获得感”,打造“动力环”。“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文登区实施“首席专家、引才回乡、土专家培养”三大工程,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新兴产业要素向乡村集聚,增强基层干部的新发展观念,提升带领群众发展的本领和能力。按照“引进一个专家带动一个产业”的理念,面向全国引进高校专家、文化名人、致富带头人等人才110 余名担任乡村振兴“首席专家”,以“新村民”的身份参与村级治理和产业发展。打造了设计村、漫画村、康养村等17 个“文化小村”,带动乡村旅游;指导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西山后村灰树花菌、眠虎岭金鸡菊等30 多个特色农业产业,6000 余名村民就地就业,人均年增收3 万余元。
在“激”上做文章,增强“先进性”,打造“聚能环”。文登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制度,过好组织生活,让每名党员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推行“4321”履职新模式,创建党员发挥作用的网格化平台,把农村党员从隐身状态切换到在线模式,激发党员争当先锋模范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