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锋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现阶段,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有些高职教师仍然在走老路,走别人的路,缺乏新资源,缺乏新方法,教学、活动氛围也比较沉闷,校园文化的感染力较差。而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也面临这些问题。如果换一种思路,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深度融合,可以带来多方面创新。比如说,通过两个版块的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创新,通过两个版块的工作,实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案创新……这样一来,两个版块的工作都可以进步,有利于彰显高职院校良好精神面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实力。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校风校训”“师德师风”“社团活动”“环境布置”等。对于教师来说,校园文化可以作为一种珍贵的教学素材、研究素材,从中汲取养分、获得熏陶。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可以融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用于自查、自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目前,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表现出来的问题有:(1)缺乏积极性。学生一心依赖教师,而教师过于依赖学校,参与主体不多,各主体积极性也不高,校园文化建设并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上;(2)方法滞后。学校习惯以线下物料,展示校园文化,习惯以常规活动,彰显校园文化,方式方法滞后[1],跟不上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求;(3)内容守旧。进入新时期,高职院校内部发生的种种改变,取得的种种成绩,并没有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内涵一成不变、过于守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是高职院校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点,全体教职工要引起重视。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的是通过合适的教育资源、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早日建立人生的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生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明确概念。什么是理想信念,不同人的理想信念有何区别,理想信念的价值是什么……大学生建立理想信念之前,要明确概念,获得正确的开导,建立可以实现,并值得追求的理想信念;(2)制定规划。明确概念之后,大学生要慎重规划,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在什么阶段取得什么成果,短期目标是什么,长期目标是什么[2]。形成具体规划之后,大学生才能采取行动,一步步努力;(3)实践规划。按照个人规划,大学生要寻求资源、探索路径,思考如何实现理想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勇于实践,切勿纸上谈兵,荒废时间、浪费机遇。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其实也是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大学生要自觉参与理想信念教育,明确人生奋斗方向。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通常会涉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一般也会结合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深入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整理,通过线下物料、线上宣传,向学生推送正能量信息,包括:如何求学、如何交友、如何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如何参与公益活动、如何看待国际动态……这些举措,不仅可以酝酿校园文化,还可以启发大学生,让大学生理解什么是人生奋斗的方向,如何建立个人理想信念。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打造校园文化,学校要抓好活动策划,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这些校园活动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传统文化”等。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熏陶[3],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个人追求,指导大学生识别诱惑,树立更崇高的理想信念。
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校园的关注意识、责任意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传承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师可以讲解校风校训,以校风校训激励大学生[4]。大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遭遇什么境况,都会联想到校风校训,即使走出校园,大学生也会将校风校训传承下去,融入和谐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在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构建校园文化。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同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多项实践活动,提醒大学生走出蜗居生活、走出心理危机,在实践中体会青春、追求理想信念。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建者之一,其一言一行,均可以成为校园内部的风景线,可以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考虑学生,要为学生服务,要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内涵,认同校园文化。同样,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高职院校也要顾及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关注学生的收获、成长。两项工作在服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高职院校可以融合两项工作,以“同步”的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落实育人计划。除此之外,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资源、活动,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资源、活动,有很多交叉之处,本身就属于融合状态。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会以不同形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其精髓,将24个字巧妙融于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大学生[5]。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也会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都要不忘初心,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论处于怎样的人生境况,都要心怀希望,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无论取得怎样的人生成就,都要铭记家国,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奋斗。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可以体现在某种形式上,但不只是体现在形式上,教师要明确原则,学生要遵循原则,比如说,“求真务实原则”“与时俱进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为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有些高职院校会组织一些融合型活动,但这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融合,在内容和主题上并不融合。这样的融合型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高职院校要秉持“求真务实原则”,从内容切入,从主题切入,不推崇形式主义的融合型活动。除此之外,有些高职院校开展融合型工作之后,不进行工作总结,不进行学生动员。在整个过程中,大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参与,没有进行冷静分析,很难梳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关系[6]。这样的工作模式,没有体现“求真态度”“务实态度”,不利于高职院校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如果长期走老路,高职院校很难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很难实现工作融合。具体来说:一方面,资源过于守旧。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涉及的面很广,可选择的资源很多。有些高职教师过于守旧,没有引入新时代资源,例如:新政策、新科技、新文化现象……缺乏与时俱进的工作意识,很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方法过于守旧。将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或者,将大学生理想信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多种方法[7]。目前,有些高职教师停留于以往的经验,没有继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导致相关工作过于守旧,很难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以上现象,说明高职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考虑,深知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高职教师也经常传达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要有独立意识,要敢于表达、敢于实践,发展个人特长。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工作中,有些高职教师开始表现出过度的主观倾向,只关注“我要做什么”“我已经做了什么”,并没有认真关注“大学生需要什么”“大学生已经获得什么”。这样的工作态度,并不能达到“1+1〉2”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造成高职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疏远,造成大学生与母校之间的疏远。为了凸显融合型工作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强调“以人为本原则”[8],提醒教师学习该原则,积极渗透该原则,在制定工作方案时,从“学生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出发,从“学生已经获得什么”这个问题开始反思,逐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相关教师要考虑多项因素,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相关教师也要注意各种细节。为了更好地融合这两项工作,高职院校不能急于行动,要多研究、多总结。当前,“组织思政学习”“策划校园活动”“改善校园环境”,均属于有力措施,可促进两项工作的融合。具体分析如下。
围绕思政理论,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型活动,这不仅可以塑造校园文化,还可以渗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例如,组织“集体主义视角下的个人理想演讲活动”,通过准备、演说、评选、表彰等多个环节,加深大学生对个人理想的认识,让大学生意识到个人理想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既可以促进个人发展,也可以促进集体发展。这一类校园活动,可以提醒大学生:慎重树立人生理想。并且,可以呼吁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用心呵护这个大集体。再比如说,策划“兵团精神视角下的实践体验活动”,安排不同的竞技型体育项目,如:长跑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在长跑比赛中,考验大学生的耐力,在篮球比赛中,考验大学生的配合意识,在拔河比赛中,考验大学生的坚韧……帮助大学生更深切地理解兵团精神。在实现理想信念的道路上,大学生要发挥这种兵团精神,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要融入这种兵团精神。
高职院校可以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与校园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关联起来。比如说,合理规划校园布局,留出一个专门的“文化自建区域”,供大学生自由发挥,如:“大学生理想信念彩绘墙”,大学生可以通过彩绘的方式,写下理想、写下目标,以此激励自己。即使大学生离开校园,也可以重返母校,回忆最初的理想信念,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谦虚、谨慎地前行。再比如说,定期举办“毕业生返校论坛”,邀请各行各业的人才再次回到学校,与在校学生一起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毕业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可以启发在校学生,帮助在校学生建立更合适的人生理想。为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学校还可以进行“毕业生成果展示”,集中展示毕业生的个人成果,包括:“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雕刻作品”“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工作项目”“工作荣誉”等。毕业生的到来,可以体现莘莘学子与母校之间的情谊,可以呼吁在校学生:珍惜学习时光,为个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
从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可以改善校园环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利用文化建设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来说:一方面,改善线下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高职院校重点展现世界文化、世界科学、世界名人,这些内容确实很有意义,但属于“远方的诗和田野”,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遥远。在大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建立个人信念的过程中,既要有这些遥远的畅想,也要有一些近距离的感悟。比如说,打造一个“多功能展示中心”,借助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展示在校大学生的论文作品、实验项目、社会实践素材,让大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先进力量,从中获得鼓舞;另一方面,改善线上环境。高职院校可以加强线上环境的管理,比如说,成立一个师生共建的“高校网络环境维护团队”,专门管理校园网站、校园微信、校园抖音,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路径,无论登录网络平台,还是登录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均可以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综上所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要勤于探索,学生要勇于创新,师生要齐心协力、一起奋斗。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这几项措施:(1)组织思政主题学习,以思政为纽带,衔接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2)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将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融合到一起;(3)改善校园育人环境,传递更多有效信息,促进校园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同步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都是十分细致的工作,高职教师要学会分解工作压力,给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舞台,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