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研究*

2022-11-21 12:01:15杨富国宋宪强李建宏彭安安
智库时代 2022年37期
关键词:实验室思政实验

杨富国 宋宪强 李建宏 彭安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制度建设,轻教育培训

自2015年教育部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督查工作以来,《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作为高校安全管理中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重要标准之一,已成为多数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准则[3]。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有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如我校资产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设有“实验室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科室。但是由于人员、经费等条件限制,相较于“安全教育”类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校院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安全检查等内容更容易操作实施[4]。然而,高校各实验室墙壁上张贴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应急预案”“安全责任书”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安全教育中的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活动及宣传都需要有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缺乏可持续操作性,因此进展相对缓慢。

(二)重知识学习,轻技能训练

目前高校开设的实验室安全课程,基本以理论教学、安全讲座、准入考试、知识竞赛为主,使学生的防范风险意识、对实验室安全的知识点掌握能力有所提高。如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开设的《实验室操作与安全培训》课程,性质为考查课,内容以危险化学品的注意事项及化学实验室实验操作教程为主,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述、观看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为主。然而,纯理论说教对学生来说针对性不强,学生没有参与积极性,特别是网上考试容易出现替考等现象。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应当仅限于意识层面和知识层面的提升,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的预防操作规范、应急处理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是实验室安全培训的重点,只有一次次在沉浸式场景、实际操作中演练水电气、化学危险品、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与细胞、实验动物、烧伤和烫伤、三废处理等情况的操作和应急处理才能在事故现场处变不惊,冷静应对,而高校现有的实验室安全实训形式单一、内容不足。

(三)重教学管理,轻科研安全

以我校为例,高校实验室主要分为教学为主和科研为主两大类。基础教学实验室一般有各级实验中心的专任教师管理,上课内容与本科理论课程相结合,实验教师在课前统一针对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全程陪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开展实验,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相对于基础教学实验室,高校科研实验室随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研究人员多、设备种类广、实验材料杂、使用时间长,种种原因使得科研实验室已成为多头管理的安全管理盲区,存在着极大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对参与科研实验的主体,特别是本硕博大学生,基本凭经验和师生口口相传,片面了解一些实验室安全知识即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其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刻不容缓。

(四)重突击检查,轻日常管理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2015年起多次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督查工作,检查范围覆盖近百所教育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每次督查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督查组,到各高校听取实验室安全工作汇报,然后各高校提供实验室名单,供专家组选择。专家组查阅资料、台账后,检查实验室,对应《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条款号记录发现的问题、隐患,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学校整改,学校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书面整改报告,并提交整改见证材料。督查工作涉及各高校资产处、各实验室所在系所等,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增强师生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往往是在督查组督查前后会大力整改,但在日常实验室工作中整改效果却难以保持长效。只有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日常化、常态化,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通过案例式教学、规范性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手段,让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入脑入心,让实验室安全规范成为高校师生的行为自觉,才能确保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推上新台阶。

二、健全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多级管理制度

系统、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不仅是教学、科研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必然是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有效手段和长效机制[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安全教育体系按照校级领导、院级领导、实验室主管部门、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实验(科研)教师、学生等多层次划分,明确各级职责,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知识储备,做到安全教育受众人员不模糊、不遗漏。实验任课教师按照本学期课程安排上报安全培训计划;实验室负责人定期参加微信程序“实验安全人”的网络培训,学生通过学习通APP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持续性学习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和提高管理人员、教职人员以及学生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从而促进实验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所以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应贯穿整个工作及学习阶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课程学生在实验课开课前根据老师发送的相关安全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通APP进行安全知识通识教育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增加专业知识安全教育培训,该课程增加了化学药品的贮存、使用、销毁,减压蒸馏及密封式混合反应等装置的安全知识,学习成绩需达90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

安全防护知识的不断更新,校园新型仪器设备的引入等要求环化学院管理人员应不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学习。化工、环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课安全教育和专业实验课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师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安全教育课程中的难易程度、复杂化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也应持续参加实验安全培训。

(三)全方面讲授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6]:

《舌尖1》是找到了菜然后再去发掘背后的故事,《舌尖2》是找了个故事然后让主人公顺便做个菜。看完《舌尖1》,我们体会到,中国人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境况中,都在快乐地寻找生命中的美味;但在《舌尖2》,我们认识到,无论做出多么美味的食物,他们的生活始终充满着痛苦离散和磨难。

(1)安全知识。包括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设备使用、规范操作、应急(急救处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2)防护措施。包括实验衣着防护如进入实验室需穿棉质实验服,实验过程中的设备防护如佩戴防护手套及护目镜,实验室中的硬件设施防护如安装冲洗淋眼装置及急救箱等。

(3)环保要求。实验教学应遵守国家环保规定,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应遵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4)操作规范。不同的实验往往有其特定的、专业的操作,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极大可能会造成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5)法规制度。学习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知其厉害而严于行动。

掌握实验相关知识及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法规制度,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安全防范、应急反应与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实验室安全教育成果的多维度评价

高校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防患于未然,创造安全和谐的大学生校园环境。目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培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宣传、比赛、演练等,各种学习途径均能够体现党和国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在当前的学习方式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形成良好的立身品格。

(五)做好实验室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了保障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全力遏制疫情蔓延,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有关防疫要求,统筹做好实验室各项防疫工作。

(1)各二级学院、科研机构实验室分管领导应全面负责所在部门实验室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并提前有序做好实验室疫情防控的各项准备和工作安排,确保实验室能够正常开放。禁止一切无关人员以及需要防疫隔离的人员以任何理由进入实验室。其他外来人员如需进入实验室,应检查绿码、行程码和测量体温,在安全情况下做好登记方可进入。

(2)所有使用的实验室均需做好室内通风与消毒工作,同时做好记录。其中:室内通风,建议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做好室内消毒工作(包括台面、桌面、地面、仪器设备、开关面板等),采用有效含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或喷雾消毒,如有必要可在无人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灯消毒。

(3)实验室要利用好后勤下发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控物资,必要时可做一定数量的储备,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并落实好洗手、消毒等个人防护措施。加强垃圾分类管理,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卫生,要分类规范存放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做到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和消毒。

(4)各二级学院、科研机构要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和微生物等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在做好以上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可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相关防控内容,确保实验室在安全保障的环境下开展实验活动。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

(一)明确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育人目标理念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当代教育教学的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所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是要看学生的内化认同来进行检验的。只有当学生把学到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化为其奋斗的理念时才算有效完成了教育目标[7]。“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目标,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顶层设计中必须把握的,让学生围绕目标而学,教师必须围绕目标而教,这样“课程思政”才能符合实际需求,也避免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二)改革实验室安全教育方式

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中,可通过以下2种方式改革创新教育模式:①建立“互联网+安全”教育模式。搭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广普性特点的实验室安全考核及准入管理系统,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通过系统对实验安全与规范进行认识与学习,系统采取网上练习与网络考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②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和载体是课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要纳入学业培养考核指标体系,必须要走进课堂,强调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更加注重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育人载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式、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探索推动课堂革命,将安全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置于实验室安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营造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刊物、教学实践等多渠道,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多维度“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促使学生在思想层面对实验室安全产生价值认同。

(三)重构实验室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实验室安全教育评价考核体系需要采用多维度,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改革中激发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可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评价体系:①.评价主体应具备多元化特征。学生、实验技术人员、授课老师等均应参与评价中来,从多角度、全方位观测教育成效。②侧重于发展性评价。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安全素养、价值体系、实践能力的质量发展很难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评定、考试等方式判断,更应该注重描述性评价。③评价结果主要运用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创新改革等,而非对学生安全素养与能力的定性判断。

(四)提升师资队伍教育理念

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课程思政”理念在实验室安全教育运用中的核心力量。打造多元主体合力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落实协同育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师资队伍协同育人理念: ①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组建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具有专业背景的专家组成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并加强实验室安全理论常识、管理要求、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宣传培训。②校内教师要针对实验教学课程制定和编排安全教育内容,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体现育人职责,传播安全价值观,将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到实处。③ 通过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专题培训、集体教研等形式,不断强化校内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模式构建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系统性工程。融合并践行“课程思政”理念,从人才培养的育人角度出发,突出强调教学端供给侧改革,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高度融合,寓价值引导于实验室安全专业教育教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一体贯通,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质量水平,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实验室思政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做个怪怪长实验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