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2022-11-21 12:01:15连立芳
智库时代 2022年3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时代

连立芳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而且也关系到高校发展和学生成才。为此,新时代高校应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及特性,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探索适合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意志品德”[2]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维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

(一)在国家发展维度上,有利于提供人才支撑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国家要发展要进步,必定离不开优秀人才;而高校又是培育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然肩负着培育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键抓手,牢牢掌握青年学生思想阵地,切实做到及时掌握、精准施教、分类指导,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责任担当、为国奉献的能力和精神,有利于加快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二)在高校发展维度上,有利于确保办学方向及质量提升

新时代高校承载实现教育强国梦的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办学方向的根和魂,关系到高校办学质量体系如何发展、怎么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从办学方向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高校办学方向必须具有社会主义特色,这才是高校育人最根本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具有鲜明的国家政治特征,这为高校“为什么办学,怎么办学”等问题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从办学质量看,拥有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干事创业、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高校发展建设的关键因素和内在动力,其思想根基、创业精神、工作情怀是推进教育质量发展和建设的主力军;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铸魂工程,是推动并激发广大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源泉。

(三)在学生成长维度上,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对高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重要作用。大学生教育时段是形成“三观”的关键期,在社会主流思想意识与核心价值观呈现积极上进的同时,也容易受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复杂社会环境影下,加之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社会一些负面因素冲击、碰撞所产生对新生事物认识、认知不同,表现出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上缺失和困惑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管理、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为广大青年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正是我们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特性

(一)顺势而为的常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教育系统工程,其教育成效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循序渐进。大学生从成长、成熟到成才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要乘势而上、贵在坚持,抓经常、经常抓,形成常态性工作。

(二)创新发展的融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具有系统性、广泛性。其教育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不断地赋予新时代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其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地创新发展。

(三)因人而异的个体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师生,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体特征,要善于区分不同群体和需求并具体落实,切实把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需而教,确保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成效性。

(四)三全育人的协同性

高校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关键要素在于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教育的整体性,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挖掘各自岗位的育人要素,做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三、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以制度育人为原则,健全高校管理制度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一要健全领导机制和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教育的主体责任,各负其责、层层落实,确保全校各部门各相关人员能够扎实有效推进落实。二要健全行政、教学及学生等管理制度,确保思政教育的各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促使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三要制定相关奖惩制度,监督师生自觉遵守法规校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坚持以持之以恒为原则,抓好教育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在于转化人的思想认识、认同、认知,其教育成效自然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渐进循环的教育过程。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除了集体传授的“开大灶”,还得面对特别学生进行“开小灶”,因人而异、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教育、教书育人及学生成才规律,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上见成效,形成“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教育常态化格局。

(三)坚持以德才兼备为原则,推进师资团队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力量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决定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必然在教育工作当中大有可为,对高校教育工作来说永远是关键因素。一要把好教师入门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教师必须具备六大要素,即政治要强、情怀要强、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4]。各高校在调配思政教师时要坚持按照六大要求标准把好入口关。二要提升思政教师理论宣讲能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呈现主体需求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思想成因多变的新样态[5]。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宣讲能力来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比如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教学比赛交流、现场观摩、实践活动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三要构建“大思政”教师团队。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体力量,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团队;另一方面,要善于集聚育人众力,形成育人合力,着力推进校内党政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6]、科任教师、后勤管理人员,校外企业员工等服务力量建设。通过集中校内外的“大智慧”,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大思政”教师团队。

(四)坚持以协同融合为原则,打造“三全育人”格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大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周密安排,而且在人员配置和联合配合上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促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一要以党建为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并融入高校管理、教学、服务等相关工作之中,促使教育工作“三全育人”落地生根见成效。二要以“三三联动”为抓手,树立全校“一盘棋”的理念,校内部构建“学校-职能部门-系部”三级联动的组织架构,做到组织协同;校外部构建“学校—社会群体—家庭”三级联动,做到联动协同。三要以创新教学内容为重点,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效应,引导各科任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利用课堂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等精神贯穿于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四要以学生问题为导向,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思想、健康、心理、行为、认知等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分类指导,明确责任,采取有效的方式及时化解问题,促使教育工作常态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得到实现。五要以新媒体为载体,推动思政教育与微博、微信等多元媒体的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五)坚持以文化育人为核心,激发思政教育生命力

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在重视抓好第一课堂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抓好文化育人的各类新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文化软实力、感染力促使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不断成熟。一要挖掘开发校园文化载体,如利用图书馆、校史馆、校园景观、运动等场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各类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马克思理论文化长期在中国实践过程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在中国革命战争、解放建设、改革开放以及进入新时代等不同时期的中国精神,坚持用正确、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和时代精神潜移默化熏陶和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二要积极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信息化时代采用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身临其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更好地汲取教育内容[7]。如通过开展一次党史教育、看一场红色电影、听一则红色故事、重走一段红色之路等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文化熏陶下,思想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洗礼、行为得到规正,不断感悟和传承中国精神,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

教育是国之大计,新时代高校必须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推动高校办学质量,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