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例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2022-11-21 11:29范小玉孟凡亮张照如王翔邓洋程跃
安徽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原学外周血影像学

范小玉,孟凡亮,张照如,王翔,邓洋,程跃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呼吸内科,安徽 合肥238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在武汉发现,全球大流行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随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2019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具有传播性强,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的特点[1],因此为早期控制疫情蔓延,早期识别COVID-19 病人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 例CO‑VID-19 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总结COVID-19 病人早期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20 年1—2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并确诊的COVID-19病人。

1.2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的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病原学采用咽拭子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COVID-19核酸检测方法。

1.3 研究方法收集COVID-19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早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等资料,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出早期特征。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中位数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软件采用SPSS 24.0软件包。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纳入4 例病例,其中2 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范围为26~64 岁,中位数为30 岁;4 例病人均无基础疾病。

2.2 流行病学4例病人的潜伏期在1~6 d,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3例长居武汉,因春节返巢,1例有武汉旅游史;其中2 例为情侣关系,1 例先被确诊,另1例隔离期间确诊;所有病例在疑似或确诊后均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COVID-19病人诊治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2.3 临床表现病人在初次就诊时疾病的进程为1~20 d,中位数是3 d;4 例均有发热,3 例体温在37.1~38.5 ℃之间,1例体温不详;4例均有咳嗽,无明显咳痰;1 例有头痛,1 例有全身酸痛、乏力,所有病人均无咽痛、鼻塞、流涕、腹泻。查体中,3 例脉搏增高,3例血压增高,肺部查体均未见异常。

2.4 实验室结果病例资料的外周血常规结果中,1例白细胞计数降低,1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3 例外周血C 反应蛋白(CRP)、超敏CRP 均升高,1例外周血CRP、超敏CRP 的数据缺失,1 例降钙素原升高;生化检查结果中,1 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3 例白球比例降低。所有病例D-二聚体、肌酸激酶均未见明显异常。

2.5 影像学表现胸部CT 中,2 例为两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分布在肺外周及胸膜下,2 例为单肺、单发扇形磨玻璃样渗出影,1 例伴有部分实变影。

3 讨论

COVID-19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目前确诊人数达7 万多[2],病例仍每天都在增加中。早期识别COVID-19病人,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成为控制疫情发展的关键。

本研究发现COVID-19 病人男女比例为1∶1,年龄跨度较大,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截至2020年2 月11 日COVID-19 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似[3],反映了人群普遍易感性。所有病例均有武汉旅居史,与文献[1]报道相似,提示流行病学史对于该类病人的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其中1例因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史,虽无典型表现,仍予以隔离,隔离期间病原学送检结果显示COVID-19 核酸检测为阳性,该病人方得以及时诊治。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行病原学送检,可实现早期发现。

本研究发现,在临床表现中,所有病人均有发热、咳嗽症状,无明显咳痰,部分存在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症状,肺部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与既往研究[5-6]和指南一致。其中1 例虽然就诊时并无发热,但病史中曾自感发热,未予重视后症状恢复正常,因有COVID-19 接触史,病原学检测提示阳性,故未漏诊,说明存在症状轻微的病人。该类病人易被漏诊,因此临床有COVID-19 接触、疫区留滞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就诊时,即使无典型症状,也不能轻易排除,需要隔离,有条件者可行病原学送检。所有病人均无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但查体中发现血压升高、脉率升高,可能与精神紧张、发热等因素有关,并不具有特异性。所有病人肺部听诊均未听到明显干湿性啰音,可能与病人肺部病灶面积不大和散在分布有关。根据病情分期,所有病人均为普通型,可能是由于病人在疾病初期就得到及时正规诊治,从而避免了疾病向重型、危重型进展。该类病人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不易与其他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支原体肺炎鉴别,易误诊或漏诊,但若能早期识别,得到及时诊治,可能会避免病情进展。

所有病例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部分存在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其他的感染指标中,多数病人超敏CRP、CRP升高,与其他研究一致[4,7],1 例降钙素原升高。3 例白球比例降低,可能提示免疫的激活。该类病人早期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正常或轻度异常,超敏CRP、CRP可能更能反映炎症程度。

影像学中,胸部CT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磨玻璃影,部分病灶可伴有实变,分布在双肺或单肺,呈斑片状、扇形,多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以下肺较多见,与急性呼吸综合征影像表现相似,与其他的研究一致[8-10],因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胸片对病灶又表现较差[4]。对于因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原因就诊的病人,应选用胸部CT作为筛查工具。由于部分COVID-19病人初期胸部CT并无典型改变或者无异常,因此肺部CT 并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由于病原学检测假阴性率较高[11],有典型胸部CT表现但COVID-19 核酸检测阴性的病人,仍不能轻视,需反复送检病原学。

总而言之,早期COVID-19 病人显著的流行病学史,常不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常规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超敏CRP 和CRP 可见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影,多发或单发的斑片状影,部分病灶可有实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因此,为及时控制COVID-19 进展,应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病人应及时隔离,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同时政府应加大疫情防治。

猜你喜欢
病原学外周血影像学
关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2017—2018年)》一文的更正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