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付超,谭昌勇,吴建芳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理想作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追求,充分体现了人对事物的观念及态度;而信念则是人在思想上的认知及内在感情,体现了人的心理情感以及精神状况。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信念是理想的重要支撑。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人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让理想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让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得失。由此可知,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促进人不断前进奋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促进他们全面成长成才。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在思想政治层面,大学生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具有高度的认可,非常关注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并能清楚地认知到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前途的必然联系,同时也看到了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坚定的信念[1]。大学生也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前途,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发展前途是和努力奋斗紧密相连的。在生活学习层面,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有较强的自尊心,对于自身成才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学生党员也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创新精神,给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世界形势也在迅速变化,思想混乱,方向不明。高校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是非常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想所“感染”的群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西方国家各种文化思潮时刻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西方价值观也在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政治立场也随之不断动摇,甚至丧失了为实现祖国的发展强大不断奋斗的社会责任感。有些大学生还出现了功利主义、拜物主义倾向。在西方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理想信念缺失的大学生,开始出现信仰迷失、自卑焦虑等消极心理,并缺乏自制意识,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阶段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转变,导致大学生的思想领域产生了诸多困惑和矛盾。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追求存在明显不足,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并不明确,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逐渐淡化、团结协作能力缺失、心理素质也较弱等问题[2]。其次,价值观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在选择奋斗目标时产生了较大的困惑。许多扭曲的政治观点、消极的价值观以及不良的思想文化,不断通过网络以及其他渠道侵蚀着学生的大脑,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及影响。再次,西方强权国家妄图对我国进行文化领域上的操控,在网络上不断散播不利社会主义发展的言论,从而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目标的偏差。加上西方国家企图西化我国,导致了许多不良思想观念,如利己主义、虚荣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不断侵蚀着大学生,使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政治立场摇摆不定。最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诸多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感,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及辨别能力,难以对网络中海量文化的准确与否进行辨别,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从而偏离了正轨,误入了迷途。
现阶段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在较为优渥的环境中成长,家长对其较为宠爱,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一系列的人际交往训练和在困境中的磨炼,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较为自私的心理,缺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前途出力量、作贡献的使命感。同时,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及行为意识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没有认识到人生磨炼的重要性,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了学习不顺利、人际关系紧张、爱情失意等问题,就会产生沮丧、抑郁、自卑、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能力。由此可见,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会导致其思想和行为出现不成熟的表现,从而阻碍大学生对社会及人生等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首先,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部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业教师偏重学科教育,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课程中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其次,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没有与时俱进,面对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加之因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较弱,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教育实效性严重不足,教育效果不佳。再次,教材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很好地做到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例如,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不能从理论上进行详细地说明及阐释,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脱节。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偏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了抗拒心理,造成了学生对理想信念问题的漠视,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差。最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所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面临着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迫切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和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不断增强[3]。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如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平均主义利益分配观念等。
理想信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生活范畴,同时也是人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支柱。现阶段,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会被各种不良思潮所影响和侵蚀,就是因为缺乏正确“三观”的引导,同时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观的统一,不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且还指明了适合人类发展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目标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信力的体现和象征,有着强大的现实感召力,能够带给人类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产品,具有崇高的精神价值,不断鼓舞着人类朝最高精神境界发展,并塑造出了完整而高尚的新人格。所以,要不断加强我国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并将理想信念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中,推动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构建,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不良的环境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消解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容易导致学生在正确人生道路上的“偏航”。要构建起全方位的、能起到正向引导作用的教育环境,在学校方面,就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加强大学生鉴别伪科学的能力,突出主流价值文化的引领,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在家庭层面,家长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让大学生能够在幸福和谐的环境下成长,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4]。同时,家长要和学校联合建立家校共育模式,与学校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理解科学的社会环境,用正向的社会氛围引导青少年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更新及完善,为大学生提供稳定和谐、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此环境中不断受到熏陶和锤炼,从而自觉地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僵化的思维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推动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论,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落实到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更要理解学生,理解是尊重基础上的升华。教师理解学生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构建为学生服务的心理疏导体系,时刻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塑造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四有新人。另外,还要坚持系统性教育原则,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下进行教育设计及规划,让高校教育中的各个环节能与社会其他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形成教育系统的良性运转,以此来持续改善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
高校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及能力[5]。为了让理想信念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高校要改进和完善相关教育内容。首先,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这是高等教育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次,课程设置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以及当下的社会发展实际,要密切结合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问题,以此来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再次,在教育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完善,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让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更大成效。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密切关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整体变化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及前瞻性。
当前虽然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还处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但还是要注重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科学管理。因为从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和水平,由此要求尽量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扩充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知识储备,以此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及感召力,获得学生的更多认可。其次,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从而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以壮大教师队伍,最终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力量,保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开始普遍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鉴于互联网传播的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优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灌输式教育转变成为渗透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改变学生[6]。与此同时,高校要合理运用好政策和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控,适时净化网络环境,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网络教育中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但当前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进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科学、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健康全面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