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哲 青岛万科海都房地产有限公司
为保证建筑的整体建设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在执行地基施工任务的过程中必须以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其上部结构的具体情况予以充分考虑,保证选择应用地基处理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施工人员也需要准确定位可能影响到最终施工效果的各类因素,提高对验收环节的重视,奠定建筑整体施工质量保持可持续提升状态的重要基础。
对地基加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不仅要考虑施工所在地的环境变化因素,还要考虑如何应对该地区频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例如,在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较低,在对地基加固处理时所用的材料一定要具有防冻性,这样可以避免地基冻裂渗漏的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我国国土面积的显著特点是纬度的跨度大、各地区的地质地貌差异性较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这些特点会使得地基处理变得极具复杂性。
进行地基建设前,施工单位虽然对其制定了详细完善的施工方案,但还是无法避免施工中突发事件的出现,倘若施工单位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势必会给施工造成影响。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尽可能使处理方案科学合理化,避免由于处理方案不合理而增加修改的次数,增加施工成本。相关部门在审核工程时,应严格检验工程质量。大部分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效率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以至于建筑物达不到审核的标准,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对而言,土建工程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施工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机械设备,还存在施工单位一味追求施工进度,对施工安全和质量不够重视,导致施工过程存在更多隐患和问题,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基施工主要在地下作业,施工过程存在很多潜在隐患。如果施工质量检查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将会影响后续施工项目,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弥补,造成房建地基质量差,稳固性低,直接影响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想要将建筑整体工程质量提升,针对所存在的局部问题应保证技术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以问题的产生实况为基础慢慢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因此必须做好地基处理工作,明确其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使用重要性。但由于地基处理工作属于地下工程的一种,施工难度较大,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对上部结构的稳定性与使用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增大建筑建设质量问题的发生风险。
房屋工程的整体质量会受到施工时所用的建筑材料质量的影响,施工单位要想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对所用材料的采购源头、运输方式、储存方式等环节严格把控。还应对采购和管理建筑材料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定期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工作责任心,确保所购买的材料更适用于整个工程,减小甚至杜绝由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给整个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带来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作为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裂缝,其关键原因是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过关,他们在处理混凝土的模板、养护、浇筑等环节时所使用的技术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在地基施工中屡见不鲜,施工单位只有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进行严格监控,才能够提升工程质量。
地基工程之所以会漏水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施工人员的技术不够科学专业,二是受到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以及环境的影响,变形缝漏水与山墙漏水是建筑物漏水现象中经常出现的两种漏水问题。
旋喷高压注浆地基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压力作为既定条件,按照要求比例混合浆液,随即将浆液灌注至地基内部,地基土壤、灌注浆完全融合后便产生固化效果,起到优化土体固化性能、加强地基强度的效果。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地基施工中的限制因素较少,而且无需大量成本,总结房建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要求控制注浆配合比,以免发生淤浆等不良现象,必须准确控制孔深、孔径,要求注入管外径小于2cm,而且灌浆口的开口深度大于50cm。
针对实际的地基处理环节,首先在其填土层结构内部落实碎石桩处理的相关措施,确保排水固结、挤密等地基土的处理效果。随后即可明确强夯点位置,长此以往即可利用强大冲击力将碎石桩冲散,并沿着预先设定的桩径方向将所产生的碎石挤入护土层,这样地基上部位置将形成紧密的碎石结构,从而在碎石桩复合地基与硬壳层结构的联合作用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对地基强度稳定性的要求。整个技术的应用流程中,强夯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地位,无论是其深度、夯击次数还是夯沉量,均能保证其把控效果,与其实际的夯击程度也将产生极为紧密的联系。土层实际湿陷与厚度等级,是夯击加固深度确定的前提条件,相关施工人员在确定单位夯击量时,必须同时对地基结构类型载荷大小、土壤属性以及计划夯击深度予以充分考虑。
采用静压桩技术,施工人员要做好放线测量,明确施工现场桩所在位置,放线准确性关系到房建工程施工设计合理性,所以地基施工前应该重点进行测量放线。房建施工的现场放线作业建议使用试线,按照内部结构明确放线测量规划。在开始静压桩施工前必须提前确定好桩体所在位置,试桩完成后对桩体荷载性能进行检测,确定施工参数。静压桩桩底固定点部位的施工,需要详细划分各项施工任务,静压管桩机室采取吊锤的方式,在指定吊锤位置进行作业,使静压桩吊锤施工更为精确。
粉煤灰具有良好透水性,在地基加固中应用可将这一效用发挥到最大,充填土的固结速度、加固处理费用对比传统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因为固结速度得到提升,所以房建施工效率也因此提升。按照粉煤灰吹填法规范,结合房建工程规模、功能等基础需求,确定粉煤灰、淤泥最佳配合比,应用混合充填的方法可提高均匀性,优化土固结性质。
岩土工程中锚固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我国最早将该类技术应用在矿山支护与隧道顶的加固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高强度钢绞线技术与灌浆技术也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完善,无论是在水利、铁路还是城市建设环节,均能够看到此类技术的应用身影,锚固技术的应用优势也获得了充分发挥。锚固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结构物的体积缩小,并将其重量减轻,继而帮助岩体将自身稳定性与强度充分发挥出来,为工程稳定性与施工安全性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继而获得更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此种方法的主要应用原理为孔内深层强夯,配合使用螺旋钻机达到了将灰土封层注入孔内的目的。对桩体进行夯实的同时,应保证桩的反复锤击次数,将桩径进一步扩大,在与桩间土联合后将形成复合地基。对于湿陷性黄土来说,其打孔结构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地基土湿陷性也将会同时消除,最终将地基土的变形量削减并将地基土的整体承载力提升,实现复合地基的预期应用目标。应特别注意的是,若在非黄土地区选择应用“灰土挤密桩+孔内深层强夯桩法”,将无法凸显其技术的应用优势,该种技术应用至湿陷性黄土地区才能够达到最佳的黄土区域的建筑施工处理目的,并通过提高其应用频率积累更多的技术应用经验,为该类技术的逐渐完善提供完备条件。
(1)对基坑支护的状态进行详细监测,同时结合监测的数据来对支护的参数进行修改,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采用回填或支撑等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使基坑的安全性得到保障。(2)监测的内容包括测量地基基层位移的变化、地表开裂的情况、基坑渗水和漏水的情况等,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支护变化较大的区域或地质较为特殊的地段。(3)监测技术的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应负责基坑位移变化的测量工作,建设单位应负责已经完工的基坑支护的测量工作,还应在施工图纸上标记出基坑支护的测量点;质检人员应对地表的开裂情况、基坑的渗漏水现象、基坑地下水位等现象进行及时检测,每天都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测量,以此确保基坑的稳定性。针对基坑的渗水问题,应查清楚渗水原因,根据原因制定出最为科学的排水措施;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对基坑的位移和深度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其进行处理。
提升工程施工操作规范性,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例如,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材料分配以及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按照规范要求,抽检材料的质量,并要在施工之前再次对其性能以及各项情况进行检查,需要保证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以及性能的匹配度,以便从源头入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操作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依据现代化设备以及现代化技术,对人员施工操作的各项情况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以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现代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工程施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各项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工程施工管控提供支持与保障。一方面,需要做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为施工设计以及施工管控等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数据依据;另一方面,需要运用BIM等先进技术,通过构建仿真模型的方式,对工程施工进行试验与模拟,做好设计参数调整以及碰撞实验检测等各项工作,实现对工程潜在问题的智能化处理,保证各种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消除,工程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操作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为有效应对施工环境的错综复杂,应对施工地点进行精准勘测。以准确获知当地的地质及水文情况,并出具相应的勘探报告。在此基础上依据报告相应参数和预期房屋设计进行地基承荷力计算,若地质承荷力不能够承担房屋负重。则应将此块地质视作软土地基,并采取措施对这一土质进行处理。软土地基一般情况下由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组成,其具体组分需要在进一步勘探过程中加以细致确认。这其中应根据预期建筑面积得出房屋的平均荷载量,如果地基最大承载量大于四倍平均承载量,应遵从经济原则选择独立地基;若地基最大承载量小于两倍平均承载量,则应将地基全部面积铺设于阀形基础上。勘探是地基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如果有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整体施工开始前地基存在的相应问题,就能使得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有效降低。
具体实行过程中勘察人员应阶段式完成有关工作。首先对地基构造的诸多节点进行详尽记录,其后参照国内外有关经验及理论,搭建地基现实结构的基本模型。之后根据不同建筑物特点制定不同的勘察方案,以待在项目整体完成后进一步的检验工作。与此同时,应对已发现问题进行充分记录,注重与对应施工人员间的信息交接细节,使得信息反馈有序无误进行。而在施工现场地质结构的具体勘探过程中,相关勘探人员应对现场测试、抽检、钻探这些环节实施严格管理,以尽量减少勘探过程中的不必要误差,其中钻孔深度的勘探工作应切实符合有关标准,在钻孔不合适的情况下应放弃使用,以免影响到工程质量及人员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功能要求愈加庞杂。为使得工程进度能顺利推进,各工序都需经过严格检查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但由于工序的繁多,而诸多工序又有大量隐秘特征,需要根据实时经验而非书面要求进行判断,故而工序验收工作是地基工程质量保障的要素之一。
实践过程中企业进一步把好质量关,规范采购、运输、验收节点实行严格规范,以尽可能将劣质施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一般情况下,地基下若以淤泥为主,淤泥上下层会处于比较薄的状态。这时为避免施工过程中搅乱淤泥的分布状态,应结合有关要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例如可增强稳定性建筑结构辅以上述夯基技术对地基结构进行加固以加强对不稳定地层基质的适应性。同时还应依托已有检测体系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科学。并在地基初步完工后依托原始数据进行阶段性的沉降观察,以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一定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结构类型、设备材料等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只有这样地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