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实 编辑/张美思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情感是第一生产关系。我想,这才是人类经济的时代纹理。
最近刷到一条抖音,有人在街上对年轻人进行随机采访,问“你听过最Emo的一首歌”,得到最多的一个答案,是《水星记》。Emo,是一个比较潮的网络梗,意思是“来情绪了”,略偏忧郁的那种。就音乐流派的严谨分类而言,Emo是Emocore的简称,而Emocore全称是Emotional Hardcore,即情感硬核,算是和朋克比较类似的一种空间摇滚,旋律空灵,歌词迷离,曲境悠远,听上去可能很致郁,也可能很治愈,而这恰是听《水星记》的感觉。
《水星记》是郭顶在2016年发行的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中的一首抒情主打曲,是我喜欢了很久的一首歌。这首歌用最难驾驭的、也可能是最难听的增三和弦,神奇地构建出一整段美妙的旋律,并演绎出一个细腻的拟人故事。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在一个椭圆的轨迹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围绕着太阳旋转。这种物理意义上十分机械的天体运动,被郭顶唱成了一种暧昧、唯美的亲密关系:无法靠近,又不愿远离,不曾真正靠近,却又生死相依。
每个人从《水星记》中感受到的情绪有所不同,是致郁还是治愈,取决于听歌时的经历和心境。当我身处东西交汇的东方明珠,在香港独自度过两个春节的时候,耳边的《水星记》格外入脑入心。“还要多远才能进入你的心,还要多久才能和你接近,咫尺远近却无法靠近的那个人,也等着和你相遇”,这简直就完美唱出了疫情反复的万般无奈,深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也不过如此。当然,许多人都从《水星记》中感受到了情绪的共振,网络上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温情留言,想必背后都是有温度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如果没有科技进步,如果不知道水星的存在,或是观测不到水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那么也不会有《水星记》这首歌;而在这首歌里,冰冷的科学和空洞的宇宙,却由于人的情感演绎而变得充实、鲜活、生动起来,这实际上又在无形中拓展了人类科学认知的温度、厚度与深度。作为一个投行经济学家和听歌的人,作为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共同体,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种奇妙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情感是第一生产关系。
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过去,科学技术进步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人类丰富的情感在经济发展的大江大河中似乎影响甚微;而现在,科学技术虽然依旧飞速发展,但加速度似乎正在变小,瓶颈也日益显现,谋求突破不再仅是科学本身的事情,伦理、情感、世界观、价值观变得愈发举足轻重。从我个人不严谨的观察和理解来看,情感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正愈发显著。一方面,情感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如果将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精神和数据视作经济发展要素,那么,情感则像是影响这些要素组合效应的催化剂或抑制剂,更大的认同感、更强的使命感、更高的同理心将潜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振经济发展的长期动能。另一方面,情感左右着金融市场的运行。当今金融市场的底层运行逻辑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有科技革命的丰富内涵,也有地缘政治大博弈的深远影响,而文明的冲突愈发体现为一种源自文化内里的情感对抗与纠缠。在机器交易逐渐左右市场交易的背景下,地缘情感已成为决定市场波动的一大关键变量。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情感更是模式转变、行稳致远的关键。我想,这也是理解中国经济长期动能和政策取向的另一种视角。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过去的短板是科技,现在正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逐步补齐;中国一直的长板是情感,悠久文化的情感链接和强大自信将逐渐激发未来中国经济的潜能。从政策变化来看,中国一系列步子较大的产业政策调整,无论是教育、金融、房地产,还是互联网反垄断,都聚焦于理顺中国宏微观激励机制,通过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来激发微观存在感、民族自豪感和民生幸福感,进而依靠更有张力的中产阶级群体、更有潜力的创新企业群体来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有序防控的过程中,在热热闹闹的冬奥热潮下,在中国女足和谷爱凌刷屏的朋友圈里,我们都能体会到中国在情感链接和价值认同上的软实力,在我看来,这恰是中国经济永远值得相信的重要原因。
感谢《水星记》,其不仅抚慰了我们的耳朵,更激发我们去另类思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情感是第一生产关系。我想,这才是人类经济的时代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