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阈下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2-11-21 09:14李思奕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协同思政大学

肖 旭 李思奕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在开放大学(原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开放大学基于信息化教学优势,积极推进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力争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分工明确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形成开放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品牌。2019年印发的《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与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深入推进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意见》和《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共同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指导意见体系和预设发展路向,在师资队伍、组织架构、职责和运行、考核和评价、经费和激励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也表明了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是推动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入手,对理论适用进行论证,重新审视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纾困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直接指向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非常稀少,但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了相关内容。2009年秋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启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试点项目,之后近3年的研究主要是以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教学团队的方式呈现出来。随着2012年教育部批准设立“5+1”所开放大学,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开放大学系统的一批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以及对开放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当前现状、面临困境、发展路径等内容。总体而言,当前的研究紧密结合了开放大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系统化办学的实践经验,为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了切实有效的建设路径,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参考依据。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对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还较少,研究成果还较薄弱。截至2022年1月1日,笔者以“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仍未检索到相关文献。在《方案》出台的背景之下,亟需强化对“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因而,基于协同治理视阈展开的分析,既可以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学术资源支撑。

二、协同治理的分析结构:主体、制度、机制

协同治理是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视阈。作为一个常用学术术语,“协同治理”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视角中。从其理论源流上来看,“协同治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领域的治理活动中,通常用于描述课程管理方面的各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合作。根据Kirk Emerson等人的考证,1978年,“协同治理”作为一个独立术语出现在教育杂志《理论付诸实践》(TheoryintoPractice)的两篇文章中,用以指代在职教育和教学中心的新结构[1]。之后,“协同治理”又出现在社区教育的范式之中。也就是说,教育领域是最先进行协同治理研究的领域,也是之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强化和优化大学治理是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研究的延续上来看,协同治理应用于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顺理成章。

研究者们虽然对协同治理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对协同治理蕴含的核心要素则大体上是一致认同的,这其实也是协同治理理论运用的基本条件。第一,主体多样性。主体多样性是指治理主体来自不同部门,他们共享信息与资源,遵守共同的规则与规范,具有同一的动机,在参与集体行动时保持同一的驱动力,换言之,在符合利益需求的情况下,治理主体愿意参与协同行动。第二,制度保障性。协同治理的目的在于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增加公共价值,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以克服协同惰性。第三,机制协商性。机制协商性是指治理主体为了完成共同目标在行动过程中积极互动,共同作出决策、制定规划,实现信息、资源的双向流通。

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涉及多个主体,层次分明,结构多样,总体上来看是一个具有明确公共利益导向的复杂网络结构综合体。基于这些因素,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完全可以适用于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可以结合主体、制度、机制三个核心要素加以分析。第一,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主体涉及校外专家、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社会志愿者等,具有多元主体的特征,并且各个主体的动力是同一和明确的,是为了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分工明确的思政课教学团队。第二,开放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历补偿和终身教育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具有明显的公益价值和公共事务性,并且为了保障其公共性,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均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第三,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媒介,在制度规范和协同之下,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商渠道,共享共建教学资源。

三、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困境的“三维”分析

自《方案》出台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引领地方开放大学组建了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开展了团队建设的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受历史惯性、现行机制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仍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团队成员数量不足且团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人”既是基础,也是核心和关键要素。从成员的组成来看,团队涵盖了7个群体,分别是校外知名专家和教师、总部的专兼职教师、总部的技术人员及资源服务人员、分部的专兼职教师、分部的教学管理教师、分部的技术人员及资源服务人员、社会志愿者。长期以来,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是各级开放大学普遍面临的问题。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要求有所不同,开放大学依托互联网,以远程教育方式为主,多采用网络学习模式和引领式教学模式,学员主要是通过自学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再加上学校编制的限制,开放大学并没有像普通高等学校一样按照一定的师生比配备教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我国成人本专科在校生7,772,942人,成人高等学校265所,教职工32,475人,专任教师18,951人[2]。由此可见,作为成人高等学校的开放大学,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是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此外,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必然要充分考虑成员的年龄、专业、职称等各个方面的科学有序搭配,呈现出协同和梯度发展的态势。如果团队中思政课教师尤其是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过少,将会影响到团队的建设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人员并不充足的开放大学尤其是基层学校来说,要组建结构合理、搭配有序的团队并不容易。

(二)团队制度对成员学术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团队,在建设时不能不考虑成员的学术能力提升问题。教师的学术能力其实与其学术职业发展紧密相连,从近几十年国内外有关学术职业的研究来看,基本上关注的都是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群体,而开放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研究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状态。潘懋元先生认为,作为成人高等学校的开放大学一直处于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边缘。换言之,开放大学教师在高等学校教师群体中的学术职业地位相对处于弱势。现实生活中,很多开放大学教师就曾亲身感受到,在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同期申请科研项目时,就可能会因为学校身份等问题缺乏评审专家的认同,因而更加难以展现开放大学的独特性和优势,使其时常处于边际或劣势状态。比如,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笔者以“开放大学”作为“工作单位”进行搜索,共得到8项结果,其中学科分类为“马列·科社”的只有2项。此外,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与“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主题密切相关的高水平论文也比较匮乏。

针对这种情形,团队制度更应该凸显出对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重视。当前的团队制度虽然也提出要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科研水平,但是对应现实情形来看,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制度设计要立足长远发展,激发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其学术职业发展;另一方面,制度设计要发挥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注重开放大学学术共同体建设,形成学术发展合力。

(三)团队运行机制需结合各种影响因素来进一步完善

网络教学团队的一个优势就是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合力,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协同治理的实现过程,然而这种优势的发挥又需要有效运行机制的保障。运行机制是协同治理的核心环节,是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聚集到一起进行协商,并集体开展行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互动过程。要保证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健康、有序、持久地发展,建立一套跨区域跨部门的运行机制必不可少。

从时间上来看,团队从成立到有效运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和探索,《方案》出台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地方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其教学与教研、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探讨还有待向纵深推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熟悉、沟通协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团队功能结构上来看,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涉及5门课程、4个团队、7个群体、多个学校,实质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网络结构团队。一般而言,信息传播的中间层级越多,经过的节点越多,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复杂的组织架构,越多的人员类型,运行起来的难度就越大。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时间、空间、部门事务、个人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运行机制的设计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运行机制的实现也需要协同多个方面,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从开放大学学员的学习情况反馈来看,思政课教学团队主要是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来获取信息,渠道较为单一,了解的信息并不全面,教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有待进一步了解和分析。

四、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协同治理路径

协同治理过程中,主体、制度、运行机制是核心关键要素。在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上,主体的定位与协同能力、制度的设计与落实、机制的运行和评价都至关重要。

(一)主体实践路径

1.明确角色定位

主体是协同治理实践的有生力量,不同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协同能力构成了协同治理的基本架构。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既要继续发挥开放大学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导学教师(班主任)、技术人员、校外专家学者等不同主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功能与效用,形成治理合力。开放大学的5门思政课都是统设课程,是由国家开放大学组织实施教学的课程。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的首要目标就是完成开放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教研、教学支持及服务工作。具体而言,从学校的层面来看,总部需要进行顶层设计,邀请校外知名专家,组建首席专家团队和教学核心团队;分部除了需要组建教学实施团队和教学支持团队以外,还要推荐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教学核心团队。从教师层面来看,首席专家要指导教学、课程建设、学术研究;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要负责具体的教学任务,开展教研活动;导学教师(班主任)和技术支持教师要为教学和教研提供协助和保障。通过明确每个团队、每位教师的角色定位,可以克服协同惰性,激发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协同治理效能。

2.提升协同治理能力

对于各级开放大学而言,在完成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和教研的基础上,角色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同治理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比如,地方开放大学作为高等学校,在此基础上,不少地方开放大学还在进行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他们在面临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要求的同时,也有高质量发展的自我诉求,同样需要强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因此,在地方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内部,或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建思政课课程建设团队、学术研究团队、辅助教材建设团队等,以协同的方式开展多维度的活动。具体而言,一是以网络集体备课、研讨等形式提升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二是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网络课程和微课、慕课等优质网络课程,提升团队的网络教学区域辐射力;三是由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专家担任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多申报各级别的科研课题,逐步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四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思政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发挥各学科领域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开展系列辅助教材建设工作;五是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实践素材,另一方面提升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总而言之,通过这些路径,可以实现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服务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制度保障路径

1.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

协同治理制度设计和落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系到协同治理的目标能否实现。就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而言,制度设计和落实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利益均衡。人们参与协同治理的内在动力源于一定的利益诉求。只有达成基本的利益共识,跨部门、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才有可能实现。如果出现较大的利益分配差距,会给协同治理带来重大隐患。当然,利益均衡并不意味着要平均分配。二是要协调沟通。协调沟通不仅是协同治理的题中之义,更是协同治理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协调沟通是促进利益均衡、实现协同行动的重要条件。三是要信息共享。对于协同行动而言,信息资源至关重要。无论是从维持均衡性的角度还是从加强互动频率的角度来看,信息共享都是不可或缺的。

2.制度的设计与落实

基于以上三个要素的考量,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要实现协同治理,必须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在工作量管理、绩效分配、信息与资源共享、教师成长等方面必须建章立制,以制度来推动团队的建设。当前,从国家开放大学层面来看,已经建立了《关于深入推进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意见》《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等制度。从地方开放大学层面来看,不仅要落实这些制度,还要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制度。以贵州开放大学为例,当前已制定发布了《关于组建贵州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的通知》《贵州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贵州开放大学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制度 (试行 )》等规章制度,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职责、课时工作量、联络员设置、信息共建共享、经费支持、青年教师成长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落实,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5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团队。具体而言,每门课程的教学实施团队为12人左右,负责人原则上由省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思政课教师担任,5门课程的教学实施团队共62人,由省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分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分校教学管理教师组成;每门课程的教学支持团队为12人左右,5门课程的教学支持团队共63人,由省校和分校的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组成。

(三)运行机制路径

1.起点承诺

作为高等学校教职工,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成员理应起到良好师德师风的示范作用。在协同治理环境下,首先,成员要树立“承诺”的意识。成员加入团队,意味着成员和成员之间、成员和团队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契约关系,是对彼此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确认。一方面,团队成员之间承诺团结互助,共享共建教学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团队成员要承诺其所开展的工作是实质性的,有利于增进团队的集体利益。其次,成员还要有“履诺”的意识,从“承诺”到“履诺”,意味着团队成员将参与协同行动的意愿付诸实践。团队成员对协同过程“履诺”的核心内容是责任与奉献,即团队成员有志于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并为最终结果承担责任。

2.过程协同

忽视过程治理往往会导致协同失效,因此必须加以重视。过程协同可以明确“当下我们做了什么”“接下来该怎么做”。具体而言,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负责人在协同治理的过程中,要定期对团队工作进行检视,对团队成员进行考察,通过了解当前工作的进度,反思当前团队协同治理的成效与问题,为后续制定行动策略和改善措施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在继续推动团队协同治理工作前进的过程中,团队负责人对协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范、失责行为进行纠偏,可以确保协同过程按照既定轨道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3.考核评价

当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某一个周期完成或全部周期结束之后,需要进行考核评价。第一,对协同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团队来说,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完成教学和教研任务、形成教学资源和学术成果、获得团队的认可等方面,前两者可以以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考核评估,但获得团队的认可不便量化,因此需要协同各方予以确认。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对成果和成果认识的协调一致,形成一种评价标准,并给于考核结果认定。第二,对于考核结果要有实质性的奖惩内容,考核合格及以上的需要按制度规定兑现相应的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要实施有效的监督问责,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对于无法继续在团队工作的成员,可以按照退出机制让其退出团队。

猜你喜欢
协同思政大学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