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宁县城关小学 饶学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较低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自主性已经得到提升,因此对待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保留,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进行删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协作,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着清晰的认知,并不仅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行进。以单元为间隔组织学生的学习,同一单元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点面结合的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课本内容,对整个教学模式有着深刻的认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的内容设置也是存在逻辑关系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拿到课本之后先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初步了解对每一单元的内容有个大概轮廓,在脑海中形成以单元为主题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所讲内容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对本单元的文章有清楚的认知,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例如,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爱国”主题展开,编排《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这四篇文章,或是叙事,或是写人,或是直抒胸臆,这四篇文章表达的都是浓浓的爱国之情;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作为单元主题,编排了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及《手指》《童年的发现》这三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艺术,在不同类型文章的认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主要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展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对土地的保护意识;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围绕“民风民俗”主题,让学生阅读文章查阅资料,对民族的传统活动有清晰的印象,对自己家乡独特的民俗活动有全面的了解,体会其中蕴含的淳朴民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每一单元的主题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主旨。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不少教师仍然主导着一切课堂活动,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不够完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教学模式的革新,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针对小学高段的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八单元围绕的主题是“走近鲁迅”,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个性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借此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与敬佩。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鲁迅先生的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中鲁迅先生罢工的片段以及鲁迅先生写下《狂人日记》的片段,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初步的了解。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师要在学生开展阅读之前抛出相关的问题:“文中哪个句子是对鲁迅先生的直接描写?从这个句子中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身上什么样的品质?”“读完文章之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中的哪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文章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又如,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的学习,第二单元围绕“重温革命岁月”主题展开,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舍己为人的伟大牺牲精神,在学习《七律·长征》之前,教师可以将课前备课时搜集到的关于红军长征过程的纪录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看完之后对《七律·长征》这首诗歌的内容会有更深的感悟,这时给予学生5—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内选出一位代表在班级中发言。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引导作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授知识的环节,更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阶段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展开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文章内容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对文章中人物的心理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揣摩和思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加强学生交流的欲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另外,教师作为影响学生的一大要素,必须做到行得正坐得端,为学生的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交流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学中多使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的交流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并不断完善自身,注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其自我意识也会随之增加,在课堂上更加喜欢表现自我,更喜欢参与有竞争性的活动。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设计有竞争性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重新燃起兴趣。
例如,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的学习中,第二单元围绕的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将名著的精彩环节进行节选呈现在课本上,引导学生接触中国的古典文化,进而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学习兴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一个有奖竞答的游戏,问题的设置可以与本单元的内容相联系,如:“《三国演义》的作者叫什么?”“《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谁?”这种课堂小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文章学习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讲这个故事,比较哪个学生讲述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工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到了小学高段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之前已经有显著的提升,但是还不能完全支撑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对待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同样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加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同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机会也越来越多,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之相契合的教学环节,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创设更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将课本中的知识呈现为生动有趣的情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改学生对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给学生带来新颖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的学习,第一单元围绕“走进大自然”的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学习,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草原》这一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人情美,去过草原的学生有着切身的感受,因此对文章内容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感触会更加深刻;但是没有去过草原的学生,很难对文章内容产生共情,对文章中描绘的风土人情无法深入了解,文章中所传达的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学生也无法切身感受。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下备课时,从网络资源库中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上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书本上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动画的形成展现出来,课本中关于草原、蒙古包的插图活起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感受蒙古音乐的美,目睹草原的广阔,通过实例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借助视频,学生会对文章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老舍笔下的草原,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构建语文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模式,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以单元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更好地掌握文章重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