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 张朝民
传统历史教学普遍是将传授学生教材历史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让学生记忆与背诵历史知识,导致学生不能建立更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依靠机械性的记忆无法完全掌握历史知识,也不能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造成学生短时间内记忆,但是一段时间后便会忘记内容的现象,学生学习陷入一种不良循环。学生尽管投入大量时间,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核心素养培育属于教学关键,所有学科都有满足本学科特征的学科素养,教师也能够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故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完成核心素养培养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高中生全部核心素养于历史学科学习期间的特殊表现,该类型素养和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以及结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是于历史学科学习期间,学生逐渐形成的对应思维品质以及能力,包含了基础历史知识、历史技能以及价值观念等,所含有的意蕴十分深远,包括历史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等多种内容,均属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众多构成部分中,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即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关键性理论指导方式,且有较大概率在教学期间逐渐转化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能够有效阐述人类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结合这一观念,针对人类的发展历史予以分析,并汇总历史经验。
如今,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学生在未来学习与工作中必须拥有更为全方位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借由历史教学针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历史时空观念以及唯物史观,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解读水平,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可以从多个方面看待问题,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以及提高社会竞争力的重要能力。高中生内化五大核心素养有益于学生开阔眼界、提高思想水平,使得学生以多样的角度看待事物,尝试应用客观且辩证的思想全方位观察事物。另外,还有益于学生建立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加之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为强调学生的历史成绩,甚至认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方式就是背诵,导致历史教学工作较为枯燥与乏味,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对学生历史能力发展而言较为不利,严重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故而,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提高,将学生放在历史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更为多样化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之中,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使得课堂教学方式满足社会对于历史教学的实际需求,推动历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传统教学观念背景下,高中历史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是结合历史教材内容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更为重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但是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故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建立历史课堂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核心,重视学生全方位发展,将核心素养作为主要导向设定教学目的,不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历史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学习探究历史的方式,同时需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建立更为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开展合理化渗透,即实现核心素养和具体教育活动之间的有机统一,保证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工作更为具象化,可以与现实进行联系,而非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讨论。从该角度而言,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式应确保核心素养具有统摄功能,教师基于该功能,将教学方式与有关教学内容引入其中,引入期间可以尝试组织不同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设计探究式问题以及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等。
教师将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主要导向,本质上是属于双向进取的过程,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提高了个人核心素养,同时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了保证以上两个目的均能达成,教师需要明晰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基于此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节。传统教学目标更为强调“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之后发展为三维目标,直至如今的核心素养,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从教书向育人的转变。而教学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发展结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真分析历史课程标准,并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并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课堂全程,立足更为长远的角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能使其更为深入地理解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了解。这种思考方式与能力对历史学习而言至关重要。历史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学生应经过历史学习逐渐形成唯物史观以及史料实证的历史研究思维。故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合理设计课堂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丰富思考的空间,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开展自主研究,如此的教学方式可以协助学生不断提高个人思维意识,推动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
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程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基础知识讲授之后,在课程结束前可以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为何儒家思想可以发展为汉代之后历朝历代的主流思想?可以尝试通过教材、史书以及网络等渠道开展自主研究,并于后续课堂之中共享自己收集的资料与观点。该思考题目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具备历史宏观思维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对学生而言,相较于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学习方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指导学生于自主探究期间不断加强个人历史思维以及提升学习水平,因此整体探究过程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学生完成探究工作之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叙述个人的观点以及结论。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正确的评估。等待所有学生完成观点阐述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有观点进行汇总,同时对问题进行再次梳理与分析,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补充学生未能找到的文献或史料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指导学生不断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总体而言,教师在发掘具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后,应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使学生逐渐形成利用史实处理问题的思想,而且这种思考表达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
历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需要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时政新闻,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个人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故而,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需要从现实生活之中挖掘有关的内容,并向学生介绍,以此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以“鸦片战争”课程教学为例,本节历史知识重点讲述了工业革命结束后,中国与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当时是封建主义统治的落后国家,国力微弱,被西方国家任意欺凌,被迫签订了大量损害国家利益的条约。教师在教授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尝试按照时间轴的方式开展教学,讲授从1840年直至辛亥革命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学生掌握该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对历史发展轨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史料介绍等方式,使学生对当时的场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进而研究该阶段历史中的社会背景,从而感受当时中国的艰难境地。在学生完成教材内所有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各种展示我国如今腾飞发展的纪录片,例如《超级工程》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史料与现实的对比,深切感受到我国如今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感叹中国在现代取得的成就与进步,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中心思想,即落后就要挨打。通过这种渠道,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的培养,并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为我国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总而言之,教师加强现实生活与历史教学之间的结合,并将时事政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历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学生经过这种教学方式,个人历史核心素养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
教学场景属于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历史教学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历史教材中所讲授的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故而,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对应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于创设的情景之中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之中,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更为全面与深入,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随之提高。
以“百家争鸣”的课程内容为例,百家争鸣阶段诞生了许多思想家,而不同的思想家也有自己的主张,并组成了自己的派别。加之战国期间,周朝分封制使得诸侯林立,政治局面十分复杂,百家争鸣的形成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许多高中生在学习该节内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绪混乱的问题,往往无法记忆或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举办角色扮演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情景。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程所学习的历史开展自由创作,尽可能模拟当时诸侯彼此竞争的混乱局面。小组之中,部分学生扮演君主或是臣子,部分学生则扮演当时的各个思想家,如孔子、老子等,通过多样化的故事情节展示自己对当时历史情况的了解。学生在实际模拟过程中,可以深入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思想家所处的环境。而学生在经过场景模拟之后,也逐渐形成了个人对理论知识的感悟。此时教师指导学生系统性地学习该阶段历史,可以更为方便。不仅如此,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全面了解当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否存在偏差与错误,教师指出学生情景模拟的错误,也是在纠正学生的理解错误。另外,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语言艺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场景。教师在讲授内容时,可以尝试利用纪录片或是影视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事件,使得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有更为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更为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方便学生理解教材之中的内容。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介绍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即为何会产生百家争鸣的现象,之后为学生讲述百家争鸣具体的状况,然后向学生详细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价值。教师采用上述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经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与学习教材知识,同时可以结合教师的讲授掌握更为深层次的知识,在如此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强化,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入,进而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与作用,同时通过创设场景以及合理设计引导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