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云
平果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平果 53149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在各年龄组小儿,常发生在5-15岁儿童中,其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四季均可发病,是较为常见的小儿肺炎之一[1]。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未及时诊治,可引发多系统肺外并发症,影响患儿健康。除了呼吸道以外还会对患儿造成脑炎﹑心肌炎等多种肺炎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病变,甚至出现死亡[2]。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时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综述这类小儿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能够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此病原体感染除表现为支原体肺炎,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3]。主要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中,全年均会出现,但主要以冬春季为主,发病后患儿会出现咳嗽﹑发热症状,部分患儿甚至会出现肺外并发症,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主要通过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4]。但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全,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相对较差,在治疗期间,不制定合理有效方案,无法很好控制病情,部分患儿甚至由于用药不当会出现严重后果。
目前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复杂,并未明确,可将其总结为以下机制:1.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机制:肺炎支原体细胞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膜表面上紧密粘附,损伤宿主细胞[5];2.侵入机制:发酵支原体或穿透支原体,与MP相关的病原体结合,共同侵害宿主细胞,使得细胞膜损害,营养出现丢失,引发细胞溶解﹑坏死[6]。3.免疫炎症:由于机体本身存在免疫调节机制反应,引发肺部炎症变化。4.直接损伤细胞机制:部分带有毒性的细胞,会直接使得细胞损伤以及凋亡[7]。
MP一般经呼吸道传播,会在鼻﹑喉﹑痰液等器官内存留,在人群密集地区高发。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研究显示,不同季节具有不同发病率,其中我国春季发病率会较高[8]。儿童是该疾病发病易感人群,学前教育等结合场所是流行爆发地区,年龄较大的患者,会对肺造成损害,而年龄较小者,大多为毛细支气管炎,预后较为良好。
在临床诊断上,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存在MP感染,通过MP分离培养及血清学检查等分析诊断[9]。有学者选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实验(PLA)﹑冷凝集实验(CAT)进行对照,可见其较高的特异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将其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方式。PCR也是诊断中的重要方式,具有一定特异性,不会与其他支原体发生交叉反应,对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思路,且不会受到病程与年龄的影响。杨文青[10]等学者指出,4岁及4岁以上儿童易感染肺炎支原体,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支气管灌洗液标本的MP DNA阳性率较高;FQ-PCR法检测MPDNA,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根据免疫炎症反应机制,患儿感染MP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对病情较急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阻断免疫学机制作用。陈伟霞[11]学者在研究中发现,A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B组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2周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A组(73.33%),B组体温恢复时间(3.64±0.53)d﹑咳嗽消失时间(5.85±0.70)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5.03±0.59)d﹑心率恢复正常时间(2.61±0.42)d均短于A组,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吕志玲等[12]学者指出,采用阿奇霉素+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效率较高。
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对治疗起到关键作用,为了确保疗效,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用药,不可擅自滥用抗生素[13]。
5.2.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主要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给药后能够对肺炎支原体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达到有效治疗目的[1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若给药期间,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给药剂量为小剂量,后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给药剂量,可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15]。高建龙[16]学者认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即可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这证实了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有效性。孟昱瑾[17]学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同时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证实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总体效果优于使用红霉素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病情恢复较快,应用效果较显著。近年来抗生素存在滥用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也不断下降,这一情况需要临床高度重视。
5.2.2 其他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生素,对细菌DNA回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直接抑制病原体DNA的复制而起杀灭病原菌作用。但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肾毒性,在小儿治疗上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18]。
随着临床医学领域不断深入研究,丙种球蛋白已经在临床不断推广,其在小儿感染疾病后免疫功能低下时获得广泛使用[19]。而支气管肺泡灌洗属于新型给药方式,通过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稀释,负压吸引排出后局部给药,能够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对改善呼吸通气症状具有重要意义[20]。
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病原因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率较高,其相关序贯疗法﹑雾化吸入均能够缓解患儿症状,缩短患儿疗程,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后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同时在用药期间需要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保证小儿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