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振国
(河北经贸大学 法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胡海涛副教授所著《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竞争中立的视角》一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2年1月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学术界将国际经贸领域竞争中立规则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进行融合研究的一项重要文献。
1.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对OECD、欧盟以及澳大利亚、美国等不同的国际组织及有代表性的国家不同版本竞争中立规则进行了比较,立足于我国自身的特点,结合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汲取了国外竞争中立规则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法治化的进路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2.本书的主要特点。(1)理论性。本书在理论方面的挖掘一方面体现关于竞争中立的概念的厘定、历史溯源、哲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方面的总结和拓展。另一方面体现在具体内容上一定深度的理论探究。比如,在对美国版本的竞争中立规则评价中借鉴了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标准进行说明。(2)实务性。传统国有企业改革之目的在于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具有效率取向的特点。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在国际经贸博弈的背景下展开,具有公平取向的内涵。从本书整体的脉络中可知,本书从竞争中立规则发展的角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梳理出一条路径。在本书中作者对将竞争中立规则运用到国有企业改革之中进行了充分论证,包含了一位法学学者对社会治理问题的关切。(3)国际性。本书对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预判,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也有较好的把握。在新一代国际竞争政策的演进中,竞争中立规则与公平审查制度,既是国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经验的凝聚,同时又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践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思考,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共同发展进步,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3.本书的主要价值。(1)建构我国话语体系的一块基石。竞争中性原则为代表的主流国际经济法理是论西方发达国家国家社会矛盾运动和历史发展逻辑的提炼和解释体系。中国的和平崛起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但是,国际经济法主流理论并没有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吸收进来。本书对于竞争中性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国际造法活动背后逻辑进行分析,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参与国有企业国际法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及制度支撑的内在逻辑,为深度重构国际经贸规则累积中国话语权。(2)后续学术研究的重要节点。本书在该主题研究领域具有某种承上启下的意义,在系统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竞争中立思想法律化、国际化的缘起、变迁、发展、本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在扬弃改规则中不公正性成分,抽离其有益因素,建构中国版的竞争中立规则(现在体现在RCEP中)。本书从现实和逻辑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并且其理解都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对于该主题的后续研究是一本不可忽略的研究节点。(3)重要的教研参考资料。本书借鉴了国际社会经济问题的治理理念,就竞争中立规则对国有企业改革法治道路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整理,展现了一位法学教育工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法治治理思维。作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竞争中立制度研究,从国际到国内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竞争中立制度的法治化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具有独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