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文
藤县人民医院 广西 梧州 543300
牙齿健康与口腔疾病,是现代人群重要关注的问题,促进牙科兴起。随着牙齿健康方面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口腔﹑牙齿疾病知识也逐渐普及。慢性牙周炎在口腔科中比较常见,主要是因口腔细菌感染造成,病灶多发于牙周以及牙龈组织[1]。该疾病是由多因素引发的感染疾病,其进展与病理机制和病原菌过度繁殖以及宿主免疫反应存在一定联系。位于牙周袋的病原菌会造成刺激,导致牙周组织和牙槽骨受到破坏,而抑制和消除牙龈下的牙周病原体,可控制牙周病进展,促使牙周组织恢复[2]。但近几年对于该疾病的药物治疗比较多样,本文则就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展开综述。
牙周炎会破坏牙周组织,引起牙槽骨稀松,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疾病进展,会引发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刘辉[3]等学者认为,牙周炎发生始动因子是牙菌斑生物,其堆积在牙颈部和牙龈沟处,对牙周组织产生刺激作用,进一步破坏正常牙周组织。此外,牙菌斑微生物的毒性产物以及其引发的炎症,会进入到血液循环,在慢性牙周炎发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牙周病属于临床常见口腔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主要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等症状,而牙龈炎是牙周炎早期阶段,随着病程进展,其会向牙周组织发展,导致牙周袋形成,最终引发慢性牙周炎。庞晓霞[4]等学者认为,因牙周菌斑的持续作用,会造成牙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降低机体免疫力以及病原菌清除能力,导致牙周菌斑长期存在,破坏牙槽骨。牙龈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会在牙周病菌作用下,释放炎症因子,其趋化因子会促进炎症因子更多聚集到感染的部位,释放大量炎症效应,增加组织损伤程度,并且多研究认为,血清炎症因子在牙周炎患者体内,呈现升高现象。
2.1 硝基咪唑类 硝基咪唑类药物是具有硝基咪唑环结构的药物类型,包含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二甲硝咪唑等,该类药物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尤其对于厌氧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其抗菌效果特别理想。孙惠[5]等学者认为,硝基咪唑类药物结构共同点是咪唑环上存在硝基取代,按照咪唑环上取代基类型以及位置不同,分为不同药物类型。该类药物抗菌谱广,具有较强杀菌作用,价格较低,疗效显著等特点,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运用,可治疗混合感染症状。目前已上市的药物主要有塞克硝唑﹑替硝唑﹑甲硝唑等。此外,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少,但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赵正崇[6]等学者认为,硝基咪唑类胡阿克吾对于临床致病菌有广谱活性,但部分化合物仍然处于临床评估阶段。该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其在新药研发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李俊龙[7]等学者认为,近几年硝基咪唑类药物,在抗结核方面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出现很多不同作用机制的候选药物,但因其神经毒性﹑突变性等因素,阻止该类药物发展,所以研究思路可在现有结构上,开展更多的衍生以及结构修饰,制备大量化合物,建立广泛化合物库,筛选出毒性低﹑活性好的药物。甲硝唑:甲硝唑为首选抗厌氧菌药物,尤其对于造成牙周炎发生的革兰阴性厌氧菌有很强作用,被认为抗厌氧菌的特效药物。江云峰[8]学者认为,甲硝唑是由2-甲基-5-硝基咪唑以及环氧乙烷制成,作为硝基咪唑类的衍生药物,具有较高抗菌作用,可有效发挥治疗作用,但替硝唑可缓解口腔炎症,减轻牙周炎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对于以上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尚无明确定论。郑苔菁[9]等学者认为,甲硝唑对于大部分厌氧菌导致的慢性牙周炎,有较高抗菌效果,被临床用于辅助牙周基础治疗,但因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较低,限制其应用范围。但该药物仍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随着研究深入,其不良反应不断减少,提升药理作用。曹华琴[10]学者认为,甲硝唑属于抗菌药物,已被临床广泛运用,成为口腔科治疗牙周疾病的首选药物。该药物不仅能够破坏菌斑环境,阻断菌斑再生,还能够降低菌斑致病性,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牙周指标,消除临床症状。其应用后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一般不会影响治疗进展。
2.2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类药物不含甾体结构,是一种常见抗炎药,主要包含阿司匹林﹑布洛芬﹑尼美舒利等,具有抗风湿﹑抗炎﹑止痛等功效。王燕[11]学者认为,在治疗牙周炎疾病期间,采取布洛芬联合用药方式,经研究对比表明,布洛芬通过抑制血清炎症因子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牙槽骨吸收,缓解炎症反应,局部应用,可避免肝脏反应,达到较高抗菌效果。陈畅行[12]等学者认为,尼美舒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好镇痛作用,且作用强度高于布诺芬,可显著减少疼痛感,抑制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同时具备较好选择性,可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变为前列腺素,抑制病菌发展,改善口腔生态环境。刘春燕[13]学者认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较好抗炎解热﹑预防肿瘤等效果,长期研究发现,该药物长期应用会出现较少不良反应,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要总结该类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等,甚至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现象,具有较高危险性,因此要合理运用该药物,减少不良反应,保证药物安全性。
2.3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分子结构碳内酯环药物的总称,主要通过阻断转移酶活性,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属于快速抑菌剂,主要包括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李祖进[14]等学者认为,目前临床治疗侵袭性牙周炎,常用抗生素药物为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四环类等,但其效果都不太理想。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的一种抗生素药物,主通过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亚基结合,达到阻止细菌转肽过程,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达到抑菌作用;其对衣原体﹑革兰氏阳性菌等均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罗雪晴[15]等学者认为,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药物,具有较好稳定性以及较强抗菌活性﹑组织渗透性,对病原微生物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药物浓度可高达7-10倍,可以最大程度清除牙周微生物,促进治疗效果。在牙周基础治疗上运用阿奇霉素,可改善牙周情况;是因阿奇霉素抗菌以及抑制炎性反应作用较强,等到根面平整后,可增加牙周组织炎症消灭力度,抑制牙槽骨吸收,改善机体各项牙周指标水平。曾木秀[16]等学者认为,克拉霉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抗生素药物,其杀菌作用强,可抑制厌氧菌或者杀灭厌氧菌,抗炎效果更加显著,与甲硝唑相对比,抑制效果强,可覆盖全部厌氧菌群,发挥杀菌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克拉霉素辅助治疗,其疗效较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所提升,可在临床中加强宣传与推广。
除过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通过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疾病。激光在临床运用中,具有两种反应水平,一种为汽化﹑凝固﹑切割组织,另一种为恢复以及调整机能,促使组织恢复。曾艳[17]等认为,半导体激光可直接作用到细菌中,促使其笑容,或者通过热变性根除牙龈上皮致病菌,不会造成结缔组织损伤,进而达到灭菌﹑抑菌效果。并且在半导体激光作用下,可减少牙周组织相关炎性介质,增多愈合介质,激活成骨细胞,利于牙周组织恢复。田媛[18]等学者认为,水激光为新一代水动力生物系统,其手柄是按照工程学设计的,主要用于牙周疾病非手术疗法中,可促进患者牙周组织恢复,有效凝血﹑止血,还可杀菌,无需术前麻醉。在牙周疾病的运用中,短期效果较为理想,但长期效果尚未明确。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组织恢复,但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药物过敏现象,选择合适且有效的药物展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