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强/吕丹/游富平团队联合提出基于梯度pH敏感聚合物的抗病毒新策略

2022-11-21 03:29:1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磷脂细胞膜包膜

2022年2月28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林志强/吕丹/游富平团队合作在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A gradient pH-sensitive polymer-based antiviral strategyviaviroporin-induced membrane acidification”的研究论文,成功构建了一套pH敏感的聚合物探针,精确测定了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酸化水平,并筛选出一种可特异性结合并裂解病毒包膜的聚合物,研究发现该聚合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病毒效果。

病毒性传染病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持续挑战。由于病毒高突变性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的长周期性,广谱高效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对于人类应对未来新发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包膜病毒中的磷脂膜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广谱抗病毒靶点,并已有靶向病毒脂膜曲率、磷脂成分和磷脂氧化还原性改变的化合物被报道。除上述已被报道的病毒膜相关的靶点外,病毒还可将其膜表面特定蛋白(如病毒离子通道蛋白等)修饰至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改变宿主膜特性,以利于病毒的入胞或出胞。在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中,病毒离子通道会诱导宿主膜表面pH改变,然而,目前尚缺乏能够在细胞水平和体内水平实时精确探测或特异性干扰这种膜pH微小变化的化合物。

为此,该团队构建了一种梯度pH敏感聚合物(gradient pH-sensitive, GPS), 这套GPS包含6种不同的聚合物纳米粒,每种纳米粒均可在特定pH点发生超敏相转变,即由纳米粒解散成聚合物链。相应地,经偶联荧光基团后的GPS探针可在特定pH环境中实现荧光激活,用于生物体内微酸/微碱环境的成像。利用GPS探针,该团队精确测定出未经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pH(6.8~7.1)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膜pH(6.5~6.8)。其中,GPS 6.8可在pH 6.8微酸环境中解散,特异性地响应酸化磷脂膜,分布至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膜中或直接裂解游离的病毒包膜。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GPS 6.8可显著抑制多种病毒的感染,缓解病毒感染导致的炎性损伤,显著改善病毒感染小鼠的预后。

该研究不仅为病毒感染过程中与pH相关的机制的理解提供全新视角,而且在广谱抗病毒高分子药物、抗病毒防护产品和消杀产品的研发方面具有重要应用转化前景。该研究所涉及的聚合物目前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10143254.4)。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猜你喜欢
磷脂细胞膜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24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8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中成药(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31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