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事件中探寻百年法治的大历史

2022-11-21 03:48张立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
中国司法 2022年7期
关键词:历程治党依法治国

张立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

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7月)》(以下简称《大事记》),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建设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的百年历程。以大历史观来探寻百年法治的历史意义,在大事件中把握法律制度演进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是《大事记》的重要理论进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求是》,2021年第7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奋斗历程的意义,需要运用大历史观的方法。

运用大历史观来研究和探寻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奋斗历程,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其置于中国历史的长时段中,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法制文明发展演进中,或者在近代中国制度转型中,探寻其历史意义,定位其制度坐标。我们也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百年置于世界法治文明的宽视野中,在不同国家实现各自法治进路的对比下,阐明其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另一方面,运用大事件的方式,叙述百年法治奋斗历程,也是我们探寻法治大历史的重要方法。通过选取百年法治奋斗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发挥重大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深化法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轨迹。这些大事件如同法治道路上的一个个坐标、路碑,法治的大历史由此得到了充分展现。

大历史观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在历史中把握其大意义。中国传统史家非常注重在历史中阐明大义。从孔子作《春秋》,到司马迁作《史记》,再到《资治通鉴》,到当代中国史家如钱穆先生,都是强调这一点。孔子通过《春秋》而树立的历史观,就在于强调史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记述史实,更重要的是指陈史义。孔子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通过《春秋》这部历史著作,孔子建立起一套价值观体系,让人通过历史明白何为是、何为非、何为得、何为失。因此,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是因为《春秋》之中有大义。司马迁作《史记》,其志向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是通过《史记》来表达他的历史观、世界观。在他们看来,历史不断发展变化,意义应当一以贯之。因此,探寻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奋斗历程,就是通过大事件的梳理来着重把握其法治历史的大意义。从《大事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持法治,党的领导是百年法治成就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了法制建设的一系列探索,领导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土地法大纲》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制成果为巩固革命政权、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制定了宪法、国家机构组织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框架确立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重建法治,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执政六十多年来,虽历经坎坷但对法治矢志不渝,从‘五四宪法’到前不久新修订的宪法;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②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12月版,第226~227页。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才一步一个脚印跨越百年,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法治奇迹。

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过程,就是为人民不断争取权利、尊重权利、保障权利和发展权利的过程。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劳动法案大纲》,为广大工人争取劳动权利。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为农民争取土地权利。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中,“马锡五审判方式”将群众路线贯彻于司法工作中,形成了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1944年11月5日,习仲勋同志在绥德分区司法会议上关于贯彻司法工作正确方向的讲话,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司法的理念。党执政之后,将人民观在法治建设中一以贯之,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各项权利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尊重和保障。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决定将其交付全国人民讨论。从6月到9月,全国1.5亿余人参与了讨论,提出52万多件意见。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人民的各项人身和财产权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从这些大事件中,我们能够见证人民成为法治的真正主体,成为法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期待。

第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法律制度和治理机制循着现代化逻辑不断演进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百年历程,也是中国逐渐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制度现代化从来都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通过革命实现了从旧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通过改革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实现从“法制”到“法治”的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版,第12页。现代化与法治内在联结、相互依存。然而,不同国家由于自然禀赋、历史特点、现实国情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及现代化模式。中国的法治现代化是在中国具体国情条件下进行的法治变革过程。中国自近代以来所进行的剧烈社会变革和急剧转型是世所罕见的。如何在革命中通过制度建构秩序,如何在改革中同步推进法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经过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成功破解了这两大难题,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使得我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在百年法治发展的大事件梳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法治现代化独特的内在逻辑。

第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在党规与国法的互动和协调中推进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④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求是》,2021年第5期。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依法治国是依规治党的基础和依托,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伟大探索实践之中。《大事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制定党章党规的历次大事件,将其作为党领导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百年法治历程中。百年中,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大事件相继发生、交叉并行,生动展示了党规与国法的互动关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本身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党内法规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广大党员干部作为遵守法律厉行法治的模范,从而更好发挥其在法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具有不同的规则属性、内容要求和责任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使二者能够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真正形成制度合力,进一步凸显制度优势。在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大事件中,我们可以发掘党规与国法的互动轨迹,从中窥见这两种规则的发展规律与演进方向。

第五,党的百年法治奋斗历程使我们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从大历史观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所得出的历史大意义。《大事记》以大事件的方式记录党的百年法治奋斗历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大事记》也记录了百年法治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命脉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并领导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百年法治奋斗历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获得更大的胜利。我们要把党的百年法治奋斗历史经验转化为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朝着新的法治目标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历程治党依法治国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打出党建统领组合拳 画好管党治党同心圆——柳林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建工作纪实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生成逻辑与推进思路
渔歌子·治党从严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