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2022-11-21 03:29文/留
名师在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活动教育

文/留 莉

引 言

新时期强调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中的劳动教育,是着眼于未来教育的课程。教师要善于抓住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因子,不断完善和改进劳动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其发展需求的教学环境,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授与劳动实践,切实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中,劳动教育常常被忽视。学生能够体验劳动的机会有限,成年人也会在潜意识里保护小学生,不让他们做太多体力劳动。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劳动,缺乏劳动精神,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一、小学劳动教育常见问题

(一)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理应得到尊重和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常常以学生劳动经验少、劳动技能水平低等因素为由,忽视学生的主观想法,导致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主动性不强。劳动教育要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精神,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过程的不易。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想法,而学生即使参与劳动,也是被动接受。这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劳动活动,其劳技素养并未得到培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全面提升[1]。

(二)不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

劳动教育虽然没有复杂多样的学科知识,也无法提高小学生的智商、情商、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但劳动教育作用于学生内心世界的构建,能够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部分家长或教师习惯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前景,对劳动教育并不重视。成年人的态度和做法学生都看在眼里。试想,学生身边的成年人都不重视劳动教育,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闲谈间对劳动活动持有消极看法,那么学生又如何能够正视劳动活动、尊重劳动成果呢?

(三)教学评价缺乏依据,有效性偏低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价值。有效、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目前,劳动教育的课程基本属于校本自主研发,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劳动教育评价缺乏相关依据。劳动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而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大部分教师都会给予认可和鼓励。但有些时候,教师过于笼统的评价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只知道自己做得很好,却并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好的。由此可见,劳动教育的教学评价有效性偏低。

二、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改进思路

(一)明确劳动目标

目标是行为的参照和准则。有了明确的劳动目标,学生才能准确了解此次劳动的目的及期望取得的成果,从而在劳动中有所收获,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教师可以在每次劳动活动开始前动员学生,着重培养学生“以劳树德、增智、育美、强体”的劳动价值,引导学生正视劳动活动,深刻理解自己此次的劳动目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不只是体力劳动,要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劳动过程,在劳动中收获成就感并不断成长,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二)端正劳动态度

劳动态度是影响学生劳动活动效果的内部原动力。部分学生不尊重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有些学生甚至错误地将劳动与挣钱相联系,觉得有钱什么都能干,没钱什么都干不了。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劳动态度。这需要教师通过案例不断地帮助学生端正劳动态度,积累劳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2]。以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例,有的学生归纳整理能力较差,并认为这是家长需要替自己完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收纳整理物品的小技巧,并定期举办个人物品整理大赛,对自理能力强和进步大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认可,转变部分学生错误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三)营造劳动氛围

外界环境氛围对劳动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到收获的季节,人们就会唱着山歌劳动或是一边喊口号一边劳动。优美的山歌让辛苦劳作不再单调,而响亮的口号更是使人忘记了身体上的疲惫,劳动更有劲头。在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教师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形式营造劳动氛围,让劳动过程充满愉快的记忆,使学生更愿意参加劳动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获得情感上的满足[3]。

(四)丰富劳动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劳动成为劳动的新形态。在数字劳动中,人们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体力,还要付出一定的脑力。教师可以根据数字劳动的特点,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国庆节,全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录制一个祝福祖国生日的视频,有的学生挑选背景音乐,有的学生设计转场镜头,有的学生挑选场地,有的学生设计口号,有的学生去采购使用的道具等。有些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东奔西跑,而有些学生虽然一步未动地待在教室里,大脑却在飞速地思考,一刻也未停歇。教师应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劳动并不只是体力消耗,也不只是脑力消耗。在信息社会时代背景下,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我们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认可,也要懂得尊重和感激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现实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丰富的劳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劳动教育改进策略的实际教学经验分享

(一)学科教学渗透,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劳动课要通过劳动实践达到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目的。新时期劳动观念的教育,不能只是在劳动课上,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挖掘、捕捉教材中与劳动有关的素材,有意识地渗透劳动教育,启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意识。从课内引向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使学生乐于动手、敢于动手、勤于动手[4]。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劳动教育的文本,教师可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劳动元素,引领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认识劳动,感受劳动美。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反面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看不起劳动、不劳而获等是可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中也有关于劳动场景描述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文中劳动场景让学生进行感悟体验。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诵读、谈感受,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认识劳动,感悟劳动精神,引领学生感悟劳动之美。教师还可以结合文本中描述的劳动场面,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根据文本,现场体验模仿,或谈谈自己与文本描述的相同的劳动经验,让学生在积极交流自己劳动经验的同时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劳动”为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劳动项目,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社区服务、义务植树、志愿者服务等;或学习技能,如剪纸、养花、采摘、刺绣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写作任务的要求,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认真观察,勤于动手动脑,同时增强劳动的体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强化认知。语文学习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劳动价值,感悟到劳动真谛[5]。

(二)劳动研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家庭结构也发生变化,很多家庭或多或少会对孩子有一些“溺爱”,导致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不强,欠缺劳动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校开展劳动研学活动,让学生脱离平日家庭成员的“宠爱”,负担应尽的劳动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活动,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学生的书包是父母帮忙整理的,家里的房间也是父母收拾的,时间一长学生已经意识不到这些事情本来应该是自己完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举办“劳动最光荣”主题研学活动,将学生分为多人小组,让他们接力完成系鞋带、整理书包、摆座椅、倒垃圾等环节,以游戏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并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应该自己做。在活动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生活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有效拓展劳动教学课堂。

(三)记录实践活动,增强劳动教育体验感

如今随着劳动教育的发展,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实践活动机会,但这些实践仅停留在学生的记忆里,并不能维持太长时间[6]。教师不妨帮助学生记录每一次实践活动的珍贵瞬间,让学生能够随时观看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模样,增强劳动教育体验感,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乐趣,提升劳动技能。

例如,在植树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与教师一起种树。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劳动机会,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保护环境,体会到植树人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精神。教师可以拍摄种树过程中学生的精彩瞬间,如学生几个人合力抬着小树吃力的表情、挖土时满身灰尘的“狼狈模样”、为小树浇水时一丝不苟的表情、活动前后的集体合照等。这些精彩的瞬间会让学生快速回忆起这一次珍贵的劳动实践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四)延伸实际生活,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劳动技能如果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还能使学生获得学习信心,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进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以生活归纳整理小妙招为例,教师可以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在收纳整理的小妙招中融入一些居家整理物品的方法,如收纳衣物时省空间的叠法,用废旧礼品盒制作收纳盒、垃圾袋抽纸盒的做法等。学生学会了这些简单的小技巧,就可以帮助家长做家务。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自身的劳动技能,还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让劳动变得更有意义,提升了对劳动的热爱。学生从劳动学习中可以体会到快乐,见证自己的成长,不断丰富自己的劳动知识,端正劳动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结 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当前劳动教育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学校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教师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新时期,教师要齐心协力,创新发展,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灵活多样的劳动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不断提升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期待新时期的教师能真正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最终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活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