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练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西南宁 530011)
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全世界乳腺癌的发病例数超过200万例,其中因乳腺癌死亡的比例在30%以上[1]。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攀升,一项2018年的乳腺癌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乳腺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了38万人,同时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恶性肿瘤发生率排行榜第一位,死亡人数占比达到了27%左右,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危害[2-3]。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针对乳腺癌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目前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其中针对乳腺癌的诊断主要包括三大技术类型:医学影像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以及病理活检等。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对上述三大类诊断技术的情况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1.1 乳腺超声诊断 超声包括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者主要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叠加了彩色多普勒的检查方式,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地观察检查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或者是肿块内部是否有血流分布情况[4]。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基于血液的血流速度及声波与血流之间的夹角等因素进行检查,因此针对早期乳腺癌中,尚未有血管形成的肿物,很难发现其内部或者是肿物表面的血流现象[5]。但是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此技术通过频率的转换加上本身对血管血流的显影,可以有效地判断乳腺癌肿物的大小、边界情况、形态变化、位置情况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冠状切面图像的显示来进行良恶性肿瘤的初步判断[6]。随着超声在临床医学影像学中的不断发展,目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临床2 cm以下的肿物,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超声,其特异性更强、敏感度更高,并且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7-8]。
1.2 乳腺核磁共振诊断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技术之一,在针对乳腺疾病的筛查中,有学者研究指出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技术对乳腺疾病的敏感度达到了95%左右,同时核磁共振诊断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病理活检及假阳性患者X线的检查次数[9]。核磁共振诊断技术中的扩散加权成像属于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指标来进一步量化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ADC指标也是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有临床研究指出,ADC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或者提示肿瘤的侵袭情况,尤其是淋巴管浸润的肿瘤,其ADC值会表现得更低[10]。在最新技术的研究中,体素非相干成像能够有效减少ADC中弥散和灌注方式对水分子运动的评估指标偏差[11]。这种表现病变微循环灌注情况的新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同时对预后也可以提供相应信息。核磁共振中的磁敏感针对恶性肿瘤中的钙化检测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其在浸润性导管癌或者是细胞癌中的钙化类型比较敏感,但是在弥补临床影像学诊断不足的同时,该技术还需要联合检测才能提高其特异性[12]。除了磁敏感之外,磁共振灌注成像也是重要的成像方法,该方式主要通过信号产生的强度来进一步地反映血管的密度情况及造影剂在进入细胞间隙中量的变化情况。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广泛的血管分布特性,在使用造影剂的过程中,T1加权信号强度会进一步地增加,而T2加权信号强度会显著降低,因此利用MRI鉴别乳腺癌的良恶性情况效果更好[13]。
1.3 乳腺CT诊断技术 CT是临床影像学检查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但是CT对乳腺疾病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无法作为乳腺癌的主要筛查手段[14]。临床研究指出,CT对致密的乳腺疾病具有特定的优势,同时在对腋下淋巴结的显影上较为清晰,对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及是否存在侵犯胸壁等能够进行有效地判断,适用于浸润性乳腺癌的鉴别[15]。另外,CT对乳腺癌病灶类型的判断、病灶大小的估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利用增强CT检查可以进一步识别和明确乳腺癌病灶的性质和分期[16]。近年来,有研究学者致力于乳腺专用CT的研究。相较于普通的CT,该专用CT放射剂量更小,成像更加清晰,同时对导管原位癌以及微小钙化的鉴别更加准确,对临床良恶性的鉴别可提供精准的参考和借鉴[17]。
1.4 乳腺X线诊断技术 钼靶X线摄片是目前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由于钼靶X线摄片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便捷,针对乳腺钙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检出率[18]。临床上8%~12%的乳腺癌患者钙化灶是重要的阳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直径小于0.5 cm的孤立病灶会呈现出丛状微小钙化灶,如果每个病灶中有超过5枚,就会形成成群的微小钙化灶。但是钼靶X线摄片在临床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其在女性有植入物、乳腺的腺体比较致密、腋下淋巴结及导管内部非钙化病灶的情况下,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除此之外,钼靶X线摄片的辐射剂量较大,在短期内不可进行反复检查。随着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X线能够减少50%~75%的辐射剂量,同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密度、大小及形态等特点,以此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20]。
1.5 乳腺红外热像图诊断技术 红外热像图诊断技术是目前临床乳腺癌诊断的方式之一,该诊断技术是通过分析人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来进一步地成像,具体来说,由于人体的脂肪组织和癌组织在透光性及致密度上有所差别,红外热像图诊断能够以不同组织对红外线吸收的差异为基础来显示图像。但是红外线热成像诊断存在局限,主要是其对乳腺结节的敏感度不高且对乳腺细小肿块以及乳腺钙化灶的显影能力较差,导致此种方法不能对肿瘤的确切位置进行定位诊断,同时其对病灶的深度也无法进行有效评估,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该项技术一般作为辅助诊断或者联合诊断手段的一种[21]。
1.6 乳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是通过摄取氟-18-脱氧葡萄糖来检测出体内病变的特征,也是结构和功能成像的结合体。对于乳腺癌患者可以有效地评估病变的位置、部位、淋巴结情况、有无远处转移,同时针对晚期的患者可以进行放化疗前后的综合评估[22]。但是由于该项技术对1cm以下的病灶存在摄取不足的情况,所以临床诊断过程中,极易发生假阴性或者是漏诊的结果[23]。另外一种情况是,针对并发炎症的患者由于其体内处于高代谢状态,在摄取对比剂的过程中会存在过高的情况,因此也极易出现假阳性的表现。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费用昂贵,一般适用于晚期或者是伴有全身转移的患者,以对其进行临床综合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估[24]。
2.1 实时荧光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主要的特色是在荧光基团上,其主要原理是PCR在进行扩增的过程中会产生荧光反应并进行不断地累加,从而可通过荧光反应进行实时监测,最后利用标准的曲线进行定量的分析。基础研究中常常通过银染原位杂交(SISH)、色素原位杂交(CISH)两种方式代替FISH检测过程,其中主要为16对的引物分析,包括了26对染色体以及19个多聚体的组成结构。目前针对其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17(HER2/CEP17)的比值情况以及拷贝数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超过5种的检测代替分析比对中,一致性较高[2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定性普通的PCR作对比的话,前者具有检测效率快、检测的时间短以及操作更加便捷的优势,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般60 min左右即可出结果,同时不需要进行检测过程中的任何转移操作[26]。
2.2 数字PCR 数字PCR主要是基于分子扩增技术原理,对核酸分子或者是基因片段进行数字化的定量扩增,同时还可以通过滴化方式或者是流控的方式将核酸进一步地稀释后在反应器中进一步地分散,从而变成独立且具有密闭性的反应室;通过对分子数量的调整可以让每一个反应室的核酸模板数符合泊松分布;在进行循环扩增之后,核酸模板在反应室内可以被清晰地看到,通过数字监测以及信号的反馈,阳性的占比就可以实时地显示出来[27]。
2.3 高通量测序 与第一代测序Sanger相对比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对上百万条的DNA分子进行同时分析,这就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由于大幅度地缩短测序的时间,且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研究测序的成本,在对整个基因组或者是转录组进行全方位和准确性的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28]。因此目前高通量测序被称之为具有深度的测序分析。有研究表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200多个癌症相关基因组学进行分析后发现,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在维持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将无进展生存率提高了1倍以上,目前该研究在相关的对比试验中被进一步地验证[29]。
2.4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是目前被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一种新技术,由于恒温的装置可以有效地维持扩增的速度,同时保证反应能够高效地进行。该项技术还包含单引物等温扩增、依赖核酸序列型扩增及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其中被应用最早的是前两者[30]。有研究表明,通过等温核酸扩增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两种方法对比检测HER2 mRNA后,两者结果高度相同,进一步地说明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在乳腺肿瘤样本中HER2的扩增应用效果显著,同时也说明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相关肿瘤的检测过程中,可以作为补充检测方法[31]。
乳腺组织病理活检是目前临床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活检的技术包括:①空芯针活检。该活检技术对临床组织病理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3%以上,其中容易形成假阴性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低估。针对保乳根治术的患者,在进行该项技术检查时,针道最好是设计在病灶切除的范围内,同时在临床后续的随访观察也非常重要[32]。②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技术。此技术属于细胞学检查,具有高效便捷、创口较小等特点。但是由于该细胞穿刺取材的样本较少,临床上极易出现假阴性的表现,同时在针对原位癌或者是浸润细胞癌的鉴别上还是有所欠缺,难以进行很好的鉴别[33]。③真空辅助活检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单次穿刺后连续取样,同时取样量大,在取样的过程中,标本没有接触到取样的针道,可以有效地减少种植转移的风险;在取样之后可以在活检的位置进行标记物的放置,对后期的手术或者是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34]。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技术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也存在部分的局限性,在临床实际诊断和鉴别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医疗资源以及患者意愿等选择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