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河南红色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河南人民在鄂豫皖等地长期进行革命斗争、召开重要会议、建立革命根据地,遗留下来许多宝贵的革命遗产和伟大的精神。1920年马克思主义理想传到河南,河南的工运、农运、青运、统战工作等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多次掀起革命高潮。革命先烈英勇不屈,前赴后继,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留下了众多有纪念意义的遗迹和遗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原大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同样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值得学习的伟大建设成果。
目前,全省主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有407处,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处、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4处、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55处。内容主要包括文物形态资源和人文精神资源。
1.文物形态资源
文物形态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形式较为具体,是网络传播时可以借助的对象。河南红色资源中文物形态资源丰富,主要有:革命遗址,例如,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创立地、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地;重大事件旧址,例如,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旧址、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旧址等;历史会议会址,例如,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鄂豫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及特委旧址等。
2.人文精神资源
红色人文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实践中形成的,是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精神形态资源,是红色文化凝练出来的核心资源,例如“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塞罕坝精神”“小推车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
1.内涵丰富,有传承、有创新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长期的革命斗争造就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厚植中原文化特色,彰显中华儿女的独特精神气质,形成了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河南红色文化。河南红色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是能追根溯源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是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再创造的中华儿女的精神指南。
2.基因多样,分布有点、有面
目前,河南红色文化中革命遗址遗迹有407处,涉及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河南红色文化每个时期不尽相同且不断发展,基因呈现多样化特点,具有较强的时空延续性。从红色文化的内涵看,不同时期的河南红色文化含有不同形态的文化特色,例如有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之称的新县、革命摇篮和“小延安”之称的确山竹沟、“二七”纪念塔等各个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物化形态红色文化;又有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形态红色文化。区域分布上,既有零星分布的点,又有连线成片分布整个地市(县区),呈现总体较为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
1.根植共产党员政治基因
一是河南红色文化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好儿女如谷文昌、任长霞等,内心都根植朴素的革命情谊,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要认识到继承红色文化也是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例如河南建立的“三学院三基地”,每年都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三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红色文化中独特的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我党的精神力量,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革命精神、革命先进事迹是我们党员干部文化自信的底气,一处处革命历史遗址、革命故事就是最鲜活的教材。
2.促进河南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有助于为河南经济发展正本溯源。河南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其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通过树立政治品牌,将带动经济品牌、文化品牌的转化和发展。例如,“红旗渠精神”可以激发创业者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改革创新的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有助于促进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产业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红色文化恰恰能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不断改善、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形成有效、合理的经济结构体系。例如,新县作为“将军县”利用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形成“将军故里游”红色旅游品牌,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加快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看,革命地区大多分布在各地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就是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巩固扶贫成果。用好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农业农村经营体系发展、促进现代化农村建设、巩固脱贫成果、加快实现乡村振兴。通过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文化、支柱产业,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以红色游、乡村游带动周围劳动生产、服务产业的发展,实现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4.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
河南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对应的就要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播正能量。例如,任长霞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对塑造河南良好的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要依托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等红色文化,挖掘创造多样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加快构筑文化高地,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
从传播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两类,职业性的传播和非职业性的传播。目前,一是网络传播主体较为单一,大多为职业传播,受众群体一般是党员干部,这就意味着主要的传播主体——职业传播容易导致受众面小、缺乏内驱力,传播过程中对红色文化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二是传播主体缺乏应有的技术水平。从推送的文章看,照抄照搬的多,原创文章较少,缺乏技术水平,导致红色文化在基层的传播不容易开展。
河南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尤其是受众需求的差异性很大,受众群体会因个人爱好、职业、兴趣、受教育情况不同而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不同。从目前各类网站、APP、公众号等发布的红色文化内容看,涉及的多数是红色文化故事、革命历史人物、革命事件及革命遗址介绍等,且个性化不强,内容单一。有些网站更新红色文化活动资讯不及时,内容仅仅是介绍红色活动记录,对红色文化的讲解还不深入。
媒体传播的方式较依赖政府,缺乏市场竞争管理机制,导致传播主体缺乏创新意识,传播方式存在僵化现象。政府的主导地位使传播主体考虑更多的是政府形象,忽视受众群体的需求,往往导致红色文化传播模式较为单一,各类红色资讯活动也是以新闻宣传的形式报道,缺乏对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另外,网站中传播的红色文化多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经济效益放在了社会效益的前面,势必影响文化价值的实现。
主流媒体对河南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虽然地市和部分网络平台能响应政府号召,践行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但比起河南厚重的红色文化,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目前,河南红色文化传播网站较少。一些流量较大的官网或APP也没有设立红色文化专题宣传栏,发布的内容较为零碎,点击量、浏览量、评论和转发都不理想。
近些年,河南省对河南红色文化较为重视,以文化强省增强中原文化软实力,建立了20处红色教育基地,逐渐形成了河南红色文化特有品牌,尤其是互联网的加持,对河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得看到网络技术带来的复杂传播环境,一些网站出现了内容审核不严、对平台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个别网友歪曲历史事实、恶意中伤革命人物,严重影响红色文化精神传承。
1.提升传播主体的站位和认识
提升传播主体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是河南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效果的保障。一是从政府层面加强对红色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从顶层设计中重视传播主体对河南红色文化的引导,如健全有关政策支持、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进一步发挥河南红色文化对思想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河南的“三学院三基地”,举办红色文化专题学习,提升传播主体对河南红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传播红色文化的自信。二是提升人民群众对河南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河南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路径中,始终要贯彻群众路线,从根本层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红色文化素养。
2.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传播队伍
高水平、高素质的传播队伍对河南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是可以提高传播者在网络知识领域的水平,如开发红色文化专用APP或在影响力较大的公众号开辟红色文化教育专栏,引导传播者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渠道;二是提升传播者对河南红色文化知识的理解。只有传播者理解河南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才会注重红色文化的内容层面的传播;三是注重利用高水平自媒体传播队伍。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普及,网络传播主体不再受限于政府组织,其民间传播队伍也越来越强大,且民间传播队伍包含的对象较为全面,如大学生、退休老党员、社区居民等。
1.整合红色文化传播内容
河南红色文化传播要注重保持其内容的独特性、丰富性。网络传播使受众群体不再仅仅满足物质需求,精神文化更能激励群众、鼓舞群众。面对丰富多样的河南红色文化,应进一步分析整合,可以根据红色文化的区域特征,分区域、分条目,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更好地发挥其精神价值。
2.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针对性
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层次的受众对象,传播策略亦不一样。针对受众群体,要有调查、有研究、有分析,不同的传播策略,更能体现红色文化的传播的针对性。例如,针对中小学生,传播内容采用图片、有趣的故事或视频等形式,比起纯理论性的说教更容易接受一些,也更能激起中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无形之中更能培养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针对领导干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加强其理论学习,或者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培训,并鼓励领导干部主动传播河南红色文化;针对普通的受众群体,应以喜闻可见的形式传播,传播内容应贴近群众生活,增加群众的认同感。
3.提升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河南红色文化应体现出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文化内涵,这是目前开发的红色文化欠缺的一点,尤其是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改革精神等体现的较少。红色文化传播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过多注重经济价值、过度商品化。只有提升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让系列精神成为传播的价值主体,成为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精神价值才能根植于人民、才能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1.营造红色文化传播环境
信息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是依托大数据支撑的,还需保证数据平台中数据的综合性、全面性、实时性,单一的或者某一类的数据不是大数据。所以,要有效发挥政府、企业、个体的作用,助力河南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工作。
2.打造互联网虚拟学习场景
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仿真学习场景。这是一种融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学习场景,学员的参观学习在虚拟的场景进行,既可以感受真实的文化环境,满足实践需求,也可以让枯燥的理论更加生动、形象,达到传播效果。
3.搭建特色鲜明的网络传播平台
目前,现有的红色文化传播官方网站,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特色不明显、文化不突出、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亟须解决。一方面,打造河南红色文化特色官方网站势在必行,通过创新网站形式、拓展网站功能设计、丰富网站内容等,让受众群体有更多的学习空间、选择空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搭建移动网络传播平台,打造河南红色文化APP,将受众群体进行细分,打造不同的版块内容,增加传播的时效性。
1.民间法保护
民间法在河南红色文化保护方面有独特作用。 首先,通过民间法规范的约束和倡导,重新燃起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培养人们保护文化的意识,鼓励与支持区域内的人们发扬、传播、学习红色文化的精髓;其次,通过民间力量对红色文化进行保护,与国家法的保护相辅相成,民间法的保护可以节省大量资源,保护成果也会是丰硕的。
2.建立新的法律保护机制——特别法保护
就红色文化保护的国家立法原则以及法律机制框架来说,民事保护与行政保护是红色文化机制的双支撑,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要专门立法怕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知识产权范畴里,既然能够提供较为充分的保护,再去建一个专门保护体系,理由是否充分?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