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波
(江西省九江市三中 江西 九江 332000)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依旧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权,渐渐沦为学习的“机器”。显然,这与新课程要求是相悖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优质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中收获丰富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传统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成效,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首先,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将自己当成课堂的主导者,根据既定的流程进行知识的讲授。长时间实施这样的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乏味、无趣,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一些教师虽然会采取新颖的方法实施教学,但由于未深入研究,一味地模仿、借鉴,导致方法与教学实际相脱离。这样,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化严重,最终效果也大打折扣。其次,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功利性强也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时,往往指向高考的要求,认为只要训练高考考点即可,对于罕见的内容,常常选择忽视。在此情形下,一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工作时,就出现了“重视练习”的情况,并且,对于阅读问题的解析,通常是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如此一来,就在极大程度上加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很难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审美等素养的目的,显然,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亟需广大教师解决。
2.1 师为导,生为主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师为导,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迎合新时期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迎合时代趋势,推陈出新,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师为导,生为主渐渐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理解师为导,生为主呢?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作用,循循引导,不强制学生,不代替学生学习,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师为导,生为主这一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自主分析、判断,并且将教学评价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亲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公。
2.2 开放性原则。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其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当然,这里的开放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心态的开放、内容的开放、问题的开放以及评价的开放。首先,心态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是开放、不受限制的,学生心理上的自由、开放,对于其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极为有益。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转变师生角色,放下课堂“主导者”的架子,为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踊跃参与进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其次,内容的开放。新课标明确提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应局限教学内容,而是要适当拓展,保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做到不拘泥于教材、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学科知识体系,向生活、社会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知识视野的开阔。再次,问题的开放。教师要适当“放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假设,并组织学生积极探索,检验这些质疑和假设。对于学生而言,只要是可能成立的假设,都具有探索的价值,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问题可能出现的各个方面与解答。最后,评价的开放。教师不应轻易地否定一个学生,要在关注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过程评价,不仅要有相同的评价指标,又要有个性化的灵活弹性评价,保证评价符合学生个性化需要。
3.1 优化课堂导入,鼓舞智力情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这点也是如此。在课堂一开始,大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停留在趣味的课间活动中,学习心理准备不充分,和教师还有一些心理距离,如若教师直接引入新课内容,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此时,课堂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是新课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导入可以全方位吸引学生的关注,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就以往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未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予以充分重视,即便是课堂,也常常以简单的语言完成新课导入,很难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教师要积极革新思路,尝试对导入内容、形式进行创新,在课堂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到课伊始,趣即生,为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开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一改以往的导入方式,设计了如下导入:“上课铃响,老师身穿黑色大衣,竖着衣领,头戴黑帽,耳朵上夹着耳套,鼻梁上架着墨镜,左胳膊下架着一个讲义夹,右手拿着一把黑伞,慢慢悠悠地走进了教室,嘴里还说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教师很快就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逗得学生哄堂大笑。显然,教师正是在模仿主人公夸张、滑稽的外形特征,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高度集中学生的精神,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虽然课堂导入只有几分钟,但它却关系着整体教学的实施,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领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场景之中,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
3.2 鼓励自主探究,彰显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点,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在亲身实践中促进阅读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考虑到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经验相对较少,在阅读时容易出现“蜻蜓点水”等现象,难以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亦或是抛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从而让阅读更加高效。在自主阅读中,学生既夯实了学习基础,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彰显,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良好提升,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明确的是,作者通过对祥林嫂一生的描述,表达了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同时也描写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在正式教学时,教师紧扣文本内容,设计如下问题:①祥林嫂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作者想通过此传达何种情感?②文中采用了哪些描述手法,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文本阅读,从中寻找答案,了解文本主旨。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借助问题引领学生自主阅读,以此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之中,并从中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助推其良好品质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中的优质词句,并在交流、探讨中运用,强化学习效果。当探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的见解。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主参与,使阅读过程更加民主、自由,这样学生对文本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3 组织合作学习,发散语文思维。新课标要求教师将开放的课堂归还给学生,赋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呢?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代社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语文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接着,再为各个小组安排对应的任务,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在组员的带动下,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语文学习,直抒己见、畅所欲言,让语文课堂更加活跃。例如:在教学《雷雨》这一课的时候,本节课讲述的是一篇戏剧性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这一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前一篇戏剧性课文的阅读经验,学习这篇新的课文,从多个方面(如时代背景、创作意图和作者的生长背景等)展开分析,感知文本主旨,掌握不同题材文章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在此期间,学生表现得更加积极,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在探讨中形成发散思维,为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助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各个小组合理分工,各自扮演感兴趣或喜欢的角色。为了呈现一个良好的舞台效果,学生必定会对角色展开深层次的剖析,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对不同人物形象的认识。不仅如此,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以声情并茂的方式表述人物对话,以此强化阅读的效果。如此,不但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还激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进步、提升,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
3.4 加强读写结合,发展综合素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清楚地揭示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通常又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但是,在过去,一些教师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容易将阅读和写作分离开来,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读写环境,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为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夯实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进一步探究文本的主旨,感受其中的文化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以外,教材中包含不少具有留白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写留白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补白。例如:在教学《边城》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发现的是,本节课讲述的就是一篇典型的以“留白”方式结尾的课文。在课堂上,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作者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那么大家认为他会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呢?回来后会和翠翠一块生活吗?”接着,让学生和伙伴交流、探讨,说说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文字展示自己的成果,对文本结尾处进行续写,以此完成读写结合学习活动,优化阅读教学成效。在上述过程中,教师以续写的形式补充了文中的留白,促进了学生个人情感和文本之间的融合,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大有裨益。
3.5 依托课内阅读,实现教学延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学的核心。但是就语文教材来说,其中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仅凭教材中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新时期下的教学不应当局限在语文教材之中,而是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选择与学生需要相契合的课外素材,并将其引入课堂,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读物,如《红楼梦》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纪录片等,从多个视角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整个作品的思想情感等。在此基础上,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又如:鲁迅先生是高中生必须熟悉的文学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鲁迅先生开展阅读交流会,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如《呐喊》、《狂人日记》、《一件小事》等,挖掘、探索鲁迅先生的文学思想,深刻体会其看到同胞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焦急以及想要以文学救国的情感。长时间坚持这一做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素材积累也更加丰富,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非常有益。
3.6 优化教学评价,推动共同进步。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不例外。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在改进不足的同时发扬长处;另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方案,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可以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评价伙伴的课堂表现,但是对于自己,往往是“模糊不清”。对于这种情况,如若教师不加以引导、指正,久而久之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但不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效,还难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开展自主评价活动,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找出其中的不足,并采取对应的策略加以改正,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推动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短歌行》这一课的时候,当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后,教师就可以围绕生僻字词、释义理解程度等,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当然,为了让这一环节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可以提前录制下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表现,最终得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变化,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新理念为引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语文课堂,实现丰富知识和技能和的获取。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语文学习的深入奠定良好基础,还可以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