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策略

2022-11-21 01:09
读与写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华校园德育

王 娟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14)

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浇铸的精神,范围广阔,包含“天人合一”、“礼治精神”、“长征精神”“女排精神”等不胜枚举,通常风土人情和思想感情都是中华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情感价值和道德规范、行为规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德育、体育、美育等逐渐被重视。而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就提倡将传统的优秀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从德育中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达到德育的目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加入,丰富德育教育的教学素材,升华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不但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明白祖国今天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高效地完成德育的教学目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1.1 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德育教育提供教育方向和指导。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重要原则叫“诚信为本”,有一句策略叫“以德为先”,许多内涵深意的古语蕴含着贯穿千年都不曾过时的真理,用这些优秀的思想来教导学生,不但能满足社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标准和要求,还能让教师在传道授业方面,让学生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上能有正确的价值引导,进而带动整个校园的良好学风学纪,在校园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学生在这种氛围浓厚、思想正确的环境中学习,更能被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所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素质的提高。不难看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为教师以及初中学生带来许多优秀思想和深刻思考,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道德素质和素养,有助于社会以及学校中的精神文明的树立和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能提高学生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情怀的来源并将其传承下去。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1.2 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有的使命。牢记过往,从过往中汲取教训,才能有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华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几千年的过往和历史被时代长河冲刷过后留下无数的文化瑰宝,而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必然成为这些瑰宝的继承者和发扬人,必然将优秀文化结合时代再次沉淀和升级,将传承的重要使命认真传递到下一代。“牢记使命,热爱祖国”,这不仅是初中生的责任,更是作为初中生教育者的我们的责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守护并传承好中华的优秀文化。

1.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初中德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中华元素传统文化引入其中,并且充分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教学内容,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化的课程教学活动。一部分教师在刚刚接触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可能不愿意积极参与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德育教育工作重要价值以及实际意义,因此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教学环节之中。对此,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其中,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比较复杂,教师需要选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引入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德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内涵,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教育价值以及研究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对接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带领学生们逐步树立极强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并且由教师带领学生向着更加光明且美好的未来不断迈进。

2.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重要策略

2.1 为优秀传统文化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在紧密高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通常直接由教材内容直接决定,因此,若能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整理,并精选内容编辑成册,创建创新型德育教材,这样的高质量、有深度的跨越时代的教材,能经久不衰,一直传承教育代代中华儿女,将其批量生产并推广到各大初中校园,必然能形成学习新风尚,激发学生对德育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初中生的德育教材内容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选择合适并有适当深度的中华优秀文化,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的基本条件下,丰富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在这种模式的德育教育下,能让教学不再枯燥,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更有深度,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学习并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2.2 提高初中教师的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更加需要从根本处着手,着重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以及文化素养,并且将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涵进行细致讲解与阐述,引导学生正确意识到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而教师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更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当德育教育需要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时,作为教师就必须提前深入了解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比起学生,教师更应该深刻认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将文化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共鸣。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要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利用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方能有效传承并创新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正式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相关这些原则,并且将德育教育的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融合,以便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之中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及时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

2.3 完善德育教学制度,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既可以包含教材的知识文化的教育,也包括了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文化的教育。而随着学校和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校园文化里增加传统文化的重量,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也能更好地对文化进行深刻地了解和传承。在这项措施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增添一些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如“新时代的深圳精神”,鼓励学生对当地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和宣传,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也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制度,让学生规范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4 鼓励学生学习并牢记“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合了众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最终得出了“二十四字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的出台,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价值的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渗透教学核心价值观,让学生逐渐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民族和人民团结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人民共同爱护和保护这个大家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大家庭的友爱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5 鼓励教师进行宣传和引导,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学习的各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离开实践终究不能成功,因此在教材到位和制度健全后,作为领头人的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从中了解学生原生家庭、学习和生活的矛盾及困惑,更加针对性地输出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能力,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终生学习的影响,为学生今后的深度学习和研究铺垫好基础,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与热情。学校方面,可以积极开展宣传与教育工作,可以在学校的文化宣传栏内部,大力宣传中华艺术传统文化以及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学校方面也可以选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内部的课程文化进行深入融合,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推广。通过宣传与引导等形式,便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索欲望,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融入其中,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

2.6 不断提升初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因此教师想要在初中德育课堂中更好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该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高,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因此学校方面就应该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工作,学校可以定期的对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或者教师听一些关于预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还可以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将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方进行总结,然后做出分享,让教师之间互相讨论,共同进步。对于优秀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师应该积极吸取和采用。学校应该重视对于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培养,加大这方面的投资,从而让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培训和讲座中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让成为一个拥有较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教师在教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激发热情,以身作则,让学生于文化素养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拥有后,同样也会感染教师,两者之间共同进步,互相感染,能够形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记忆力非常强,并且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因此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很快的记忆并且接受的学习,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认知。

2.7 通过完善校园制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校园精神文化代表了学校的核心教学内容。教育方向,教学理念等,是校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在校园文化中,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有助于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校训,因此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训相融合,让学校具有文化特色。由于我国福源辽阔,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融合时,可以选用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既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还能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想要完成上述情况,就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因此学校必须做出一些硬性规定来进行校园管理,同时,校园规定也是行动准则的保障,在校园制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更加的相对应的完善规章制度,同时还能够突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健全规章制度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来不断的渗透传统文化。尤其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师首先应该到因,突出学生的主地位,并且在同时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只有加强,才能够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进度从而达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不同。学生由于受到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高低不同。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就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品质品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仅靠教师的帮助还远远不够,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更加顺利。

结语

从上述的必要性和教学措施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国拥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永垂不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可塑性极强的初中生,更应该注重德育的教育,而德育教育的关键一点,就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之有机融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德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掘、发现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未来的众多重要决定产生深远影响,于学生自身,于学校,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要学会跟随时代的要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出对社会、对人民最有利的选择。同时教师作为引领人,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能力,深化传统文化对德育教学的深远作用。

猜你喜欢
中华校园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