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阮爱慧
当今现代教育评价的热点话题为“评价得以促进发展”,评价不是为了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而评价,而是为了学生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艺术地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亮点”,通过评价使学生得到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并且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帮助其成长。美术是感性艺术和表现艺术,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灵魂。课堂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课堂评价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肯定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关键。教师根据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向学生传递先进的美术教育和评价理念,反映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状况,为课堂评价学生提供了新的评价思路和评价标准。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课堂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对课堂评价持积极态度,认为开展美术课堂评价是必要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尤其是对保持学生的艺术兴趣、对绘画的信心、提高绘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了解评价的内容、营造评价的氛围、运用正确评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对美术作品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做到准确到位、规范条理和形象生动。
1.评价标准模糊。通常是根据教师习惯以个人的喜好、经验及对美术的理解学生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在评价学生美术发展的过程中以构图、色彩、清洁度等为主,但评价标准混乱、系统不完整。
2.评价语言简单。教师经常以“我觉得这画不错”“画得挺好的”之类的评价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部分教师以“画面干净”“涂的颜色匀称、好看”“画在了纸的中央比较好看。”等简单的评价语言。
3.评价时间不足。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效果受时间长短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一般是3~5 分钟,在这有限的评价时间里教师往往选择性地对3~5 个的学生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很多学生的美术作品很少能得到教师的评价。
“艺术是表达学生内心世界的工具”和“通过艺术创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艺术观下教育者的态度、看法与行为通常受到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如果学生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成长,他们的创作活动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刺激,而每一个学生都会自由地运用自己的创作欲望表达自己的“充满自信”和“不干涉学生的创作,帮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验”的教师观念。在这种教育观的引导下,教师的美术评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重重叠叠”这课总评价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国王的悲伤》为例。其介绍马蒂斯晚年因为身体太虚弱而没办法站在画架前,因此他用彩色纸剪出不同的形状,用简单的线条、色块表达他所感的这个世界,把它们拼贴成巨大的图片。通过一次次的试验,马蒂斯更加了解如何把颜色与形状结合在一起,使整幅画面变得生动而精彩。教师的评价呈现主体积极和双向互动,教师、学生、作者、作品达成客观、平等的评价关系。通过美术教育观由原来注重学生美术作品在内容上以及技巧上的表达,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的情绪表达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能力。
核心素养下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的行为也发生改变,教师在点评及引导学生的课堂评价上更突显学科性,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绘画表现及美术知识,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例如,欣赏荷兰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的构成》与瑞士画家克利的作品《奔流》时引导对作品中的直线和曲线欣赏、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画面中直线与曲线的美感。教师在授课时的评价语言更加丰富,而且具有指导性。如“画面上有哪些线条?它们在一起变出了哪些形状?(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画面上的格子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画面上有哪些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如蓝色可以想到大海、夜空,是冷色;红色想到太阳、火,是暖色等,引导学生发现画面色彩搭配的美)”“如果我们把红颜色换成蓝色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和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均衡风格)”问题设计由原来的“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等改为通过追问从而深化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感受,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对作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剖析,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的审美能力。教师评价到个人评价以及他人评价,评价形式更为客观。
美术教育评价理论是以一定的艺术素养为基础的。理解和内化艺术教育评价理论要求研究者和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看法是不同的,这将导致在解读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评价量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增强个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感受音乐”时要明确目的、确定主题、聚焦问题、讲求实效还要加强个人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的旋律及节奏美感,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下,对声音产生直观、初步的感官体验。通过讨论及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引出课题。教师:“这作品的表现方法很特别,画面里并没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请你谈谈这两幅作品给你的感受。比如,看到这张画,你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画家为什么这样画?”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很开心。这两幅画都是抽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的作品,它们都表达同一个内容——音乐。这两幅画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动听的音乐在画面上回荡。”教师:“这两幅画面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音乐呢?我们听两段音乐,同学们感受一下,哪段音乐跟哪幅作品最适合,为什么?下面播放《命运交响曲》和《小步舞曲》。”然后让学生选择及说明原因。教师:“画家是怎么把绘画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呢?我们来玩个游戏,同学们听两段音乐,你可以用彩带或桌面的物品作为道具来指挥,表现音乐的节奏,思考你是怎样指挥的?”让学生随音乐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解决教学难点:点、线与音乐的联系,激活视觉和听觉的感觉联通。
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美术只有把美术语言和美术作品的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美术创造法则,构造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并接受,才能表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小学美术对作品欣赏就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艺术语言,才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进而评价美术作品。只有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例如,欣赏画家徐悲鸿的国画作品《奔马图》这幅作品时,了解什么是“以物喻志”,引导学生了解画家创作背景。教师在授课时的评价语言更加丰富、更具有指导性。问题设计由原来的“你喜不喜欢这幅画?”到“你最喜欢这幅画的什么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追问引导学生能对作品做深刻分析,从而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可以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马在干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从马的动态、墨的深浅等方面说一说)“这匹马的体魄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如果你是这匹马会有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你们喜欢这匹马吗?哪里最吸引你?”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和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回到这幅《奔马图》的寓意,从而告诉学生画的是一匹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等。
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同,教师评价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以增强评价的可信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多种评价方式让课堂评价多样化。
1.整体评价。整体评价是促进整个班级正确认识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评价方式,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分小组评价。确立评价标准、鼓励竞争意识。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画出一幅好画、遵守课堂纪律,都应及时地给他们的小组加分,最后的优胜者还能得到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小奖励。这样,每节课学生都觉得新鲜感十足,专注于课堂。
3.个别评价。个别评价时,经常是就课堂上问题的一问一答或就学生的某一幅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不应仅仅面向优秀的学生,应该把更多鼓励肯定的话语送给学困生,及时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及上进心。
例如,执教“小鸟的家”时,在展评环节,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笔者:“画完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看谁画得漂亮!老师发现这几个小朋友画得特别漂亮,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分享一下你的作品呢?”笔者:“如果你是只可爱的小鸟,你最想飞进哪个家,最想和哪只小鸟交朋友?”(学生像小鸟一样张开翅膀飞到自己喜欢的鸟窝旁,进行评价)笔者:“同学们的作品非常精美,老师觉得小晨同学的作品中注意一下色彩的对比会更漂亮点,小莹同学画的小鸟翅膀再画大一点,小鸟会显得更可爱……
总之,同学们的作品非常棒,让大森林成为小鸟美丽、和谐的大家庭。”(给予肯定、点评)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通过多种的评价方式,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除了评价学生掌握运用美术知识技能实际水平、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外,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评价以肯定为主,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正面评价,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分层评价。制定“一般水平”和“熟练水平”等分层评价标准,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对美术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就进行评价,并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在学生自由发展的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为学生提供开展独立试验和探索的时间,探索对创意进行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也可以采用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展示与口头发表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美术学习进行评价。评价作品的指标可以分为这样几方面:学习积极性、表现能力、造型美感、创意(想象力、构想力、创造力)、鉴赏能力、发表和交流能力等,这无疑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表现进行艺术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执教“我们班级的标志”一课时,在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时探索评价的标准与方法,调整评价项目的数量和内容并注重表现性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教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标志,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标志?由几部分构成?”出示学校标志并引导学生分析标志的构成(图形、色彩、文字)及设计理念。教师:“想不想为我们班级设计一个标志,作为班级的象征?谁能说说我们班级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最能代表班级特色的是什么?你想怎么表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班级的特色,接下来欣赏其他学校和班级如何进行设计,他们怎样运用班级标志体现自己班级特色,出示学生设计的班级标志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设计方法、标志的构成及设计理念,同时结合学校的运动会举办班级标志设计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应紧紧围绕作品是否符合形态简洁、内涵丰富、创意独特、形象美观、特点明显等标志的设计要求展开。
综上所述,美术的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具有全面的、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多角度、多方面课堂评价,让教师不仅看到作品,而且能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地表达的美术教育理念,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为学生的课堂评价提供了新的评价思路和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不同程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