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张晖
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形式和应用内容,要符合新时期初中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种教育的基本要求不仅包括素质教育要求,更包括个性化教育要求,并且后者是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更为明显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教育并非个体教育,个性化教育需要融于分层教育的过程中,而分层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即为小组合作学习。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调整,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环节的重要目标,此时体育课堂的教学工作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基于此,本文率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总结,而后侧重体育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进行探析,最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环境构建对策进行阐述。
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教学为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方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线里,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功能。在此体育课堂授课环节中,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建立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育课堂是活动与教学融合的课堂,为此,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以活动为载体完成合作任务的分布,最终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在应用此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结合个性化教学理念,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从而将这种个性化问题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体适应性,优化初中体育教育活动的实际流程。
1970 年美国教育学者率先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概念,并在该国密西西里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率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试验环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学校均获得优异的教学成果。自20世纪80 年代开始,世界各地教育学者逐渐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21 世纪初,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学校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调研,对多地区、多校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明确观察到,此学习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同时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有着促进作用。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体育课堂,应融入终身体育运动的教育理念,根据现代化教育理念方针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相对性的调整,并将最终的调整方案应用在初中体育课堂,迎合现代化多维教育理念,最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建立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实际上,这种理念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然而习惯的形成过程往往并不简单,这一方面与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相关。现阶段,不难发现,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差异相对明显,并且很多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并不好,甚至存在一些问题,这与信息时代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关,也与学校的学业压力相关。尤其是在初三年级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并不能通过普通类型的体育测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初中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层面得到有效提升。
素质教育除了包括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外,健康的体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体育教学活动在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如今体育考试也在中考中占据一定的比重,要求各初中学校领导以及相关教育从业者对初中体育教学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初中体育教学不仅在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对学生优秀精神品质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一,通过相应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以及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其二,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融入德育内容,有助于初中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促进初中生人格的完善以及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彰显体育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价值,而这种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即可表现为体育教学实践性应用资源的拓展优势。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为体育教学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此类教学资源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其次,从体育教学意义的角度分析,这种教学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不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形式,但是其会以学生的运动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形式进行体现。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方面,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可针对初中学生出现的协调性问题,对其进行系统、规范化的锻炼活动,借助体育游戏进行锻炼。同时,在传统体育游戏的基础上,增加身体协调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尤其是针对现阶段初中生出现的身体能动性差、协调性不足问题,将体育教学与感统训练进行融合,最终强化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在促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方面,不难发现,体育游戏有助于幼儿的体力、智力发育。强化初中生的情感认知,健全学生的人格发育,提高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的乐观态度,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而此类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实践性应用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拓展应用,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影响下,这种资源的应用形式更加灵活,相应的教学主题探究性也会更好。
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发展路径和应用价值的角度分析,其应用价值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并且这种价值的体现形式应尽量明显,这样才能强化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参与感,并促使学生在参与此类学习活动时,体会到学习获得感层面的即时性。上文提及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实践性应用资源,均可体现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但此种应用价值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性。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意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具备了相对具体的表现途径。首先,其可以彰显初中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体育课堂与文化类课堂的教学目标区别性较大,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更侧重学生身体素质、体魄健康的强化。其次,其可以彰显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应区别于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应杜绝出现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引导发现式、示范模仿式、寻思点拨式等此类教学模式,上述教学模式更适用于文化类课堂的教学工作,此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得到彰显。同时,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彰显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需要注意的是,表现途径的具体形式以及实际的应用办法也与教师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此类教学内容的应用形式和应用效果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能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持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在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环境前,教师应重视分组模式的应用科学性,并且要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效果,对体育教学的分组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修正和改善。首先,教师可以依据异质信息进行分组。异质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主要形式,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顺应学生的自身发展而采用的一种分组形式。在应用这种分组形式时,要明确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包括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日常体育测试的实际结果等。其次,教师可以依据同质信息进行分组,同质小组即相对同质的群组,同质分组一般考虑的是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由学生内在需求所决定的兴趣对学生学习所形成的推动力,往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在此种持续性较好的学习状态下,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在需求,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针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课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为完成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了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时,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习惯,教师在课上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打沙包游戏。教师遵循异质、同质的分组标准,将学生科学划分成若干小组,最终学生通过打沙包游戏得到锻炼,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意义。
若想切实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并要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是保证小组合作模式应用效果的基本要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缓解学生焦虑、抗拒等负面情绪,还可以促进初中体育课堂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并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配合程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提升教师教学热情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举措之一,更是推动快乐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在师生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对各自的活动感悟以及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给予肯定以及针对性的指导。从此角度分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发挥其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并且要对此种引导作用的实践表现效果进行全面、深刻的总结。例如,在针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球类运动”一课设计小组合作教学环节时,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球技术,学习篮球运动过程的急停与转身。为此,为了达到这种小组合作教学目的,并彰显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教师以“篮球”作为基础运动,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分组,并以自身的榜样作用为教学引导基础,教授学生之间应懂得传球的配合。之后,针对速度训练,设计了28 米的往返跑,让学生通过接力方式训练速度和反应能力。为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速度训练环节,教师选择了接力的方式进行训练,同时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此期间,教师也积极参与接力游戏。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配合密切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在此时,在教师的教学作用引导下,学生往往能准确地把握实践学习的具体方向,从而获得更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体育教师应注重校园场地的开发与利用,充分探索可用的资源,并将其应用在体育课堂,让学生避免传统体育教学出现的运动损伤,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是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初始和重要环节。如今的初中生虽然会在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师的指令参与体育活动,但大部分初中生通常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活动要求,其本身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并不高,而且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也较为敷衍。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仍然会下意识地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枯燥、乏味等负面心理,这需要体育教师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第一,应合理利用校园所拥有的场地和器材,保证对校园基本教学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应用,同时利用体育器材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第二,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合作时间与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贯穿至整个初中体育课堂,在课堂允许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武术类运动”一课学习时,教师将操场作为学生的武术训练基地,并把本班学生划分为三组,课上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武术基本手形与手法,基本手型是拳、掌以及勾,手法包含冲拳与推掌,同时让学生以小组监督的方式完成武术基本功与基本手法的锻炼过程,增强学生上肢和下肢力量与协调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不惧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本文率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概述,而后进行意义与对策的总结,学习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成才,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学习是终身的,体育锻炼亦是终身的。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合作时间与空间,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贯穿整个初中体育课堂,最终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在合作中热爱体育运动,彰显体育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