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燕
2019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作出了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质量的提升需要创新课堂这一教学育人的主阵地。没有课堂质量的提升,就没有真正优质的学校教育;没有通过课堂撬动的学校变革,很难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好的学校品牌。
向课堂要质量,通过课堂改革实现学校品质提升,这既是最易突破的质量关,也是最难改造的文化关。实现这一目标,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这一领域,必然是课内课外、师生、家校共同构建起来的发展共同体共同提升的结果;也不是单纯依靠课堂品质的改变,必然是学校整体办学文化引领下的课程体系的系统提升。
一所学校要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思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自己的文化体系,它既凝练了一所学校的管理风格,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古人讲文化管理,“垂拱而天下治”,同样适用于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管理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为传承学校文化,结合中华传统思想精华及学校自身特点,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中心小学塑造了以“雅”为主题的文化体系,建构并实施了系列配套课程及“雅智”课堂范式,从而撬动学校全面发展,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雅”是一种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境界,体现了师生以超越自我之精神,以求日有所进,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在分析自身,综合师情、校情、生情及地域资源等特点后,学校从“雅”入手,描绘了“书香校园·生活乐园·幸福家园”的办学愿景,确立了“养习涵品,博学润雅”的校训,提出了“修高雅之品、立博雅之学、成文雅之人”的培养目标。在“养习涵品,博学润雅”的校训中,践行“以爱为源,以雅立范”的教风,逐渐形成了“乐学乐思,雅言雅行”的学风,以及“博文约礼,兴学日新”的校风。不断推进以“雅”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借文化熏染,促使全校师生凝心聚力。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学校既追求“卓越”,培养有特殊潜能的体艺特长生,也强调“文雅”,培育有情趣、有智慧、善学习、善悦纳、善创造的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课堂改革去潜移默化地影响,需要具有“雅”文化特色的雅智课堂范式做保障。这里的“雅”是指合乎规范、高尚;“智”是有策略、有思想地传授或判断是非善恶、学习经验;“雅智”课堂就是在课堂上,借助教师有思想、有策略地引导,通过部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体验,促进全体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形成规范的习惯能力、经验知识和迎接未来的素养。
课堂范式的变革,体现在课堂上师生行为雅、表达雅、书写雅、交往雅,进而形成德行雅、品位雅、生活雅的时代成长风貌。具体环节包括:“自主参与、规划目标——智理”“整体初探、梳理疑难——智学”“重点深究、解决疑难——智通”“练习补充、巩固拓展——智用”“评价反馈、总结收获——智思”。学习过程强调“智”——这是教师的智慧,更需要学生的智慧,体现在学习上就是不断地通过“创”学来实现“雅智”品牌的凝练。
可以说,只有逐步落实每一个课堂环节,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价值才能获得提升,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做到有机融合,学生的创造性、师生互动性、课堂效率提升等期待将会逐一实现,教育成效自然显著。在尊重教师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基础上,学校“雅智”课堂遵循范式多样态实践的原则,教师可以依据标准结合学科特色和课型特点,建设“雅智”系统下的“1+X”新课堂模式。
学校建设的“新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高效乐学、师生相长为目标导向,主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贯穿课堂始终。知识传授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自主、体验、探究、合作、展示、交流是新课堂的关键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地学习,并享受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新课堂”,意味着教育的“破与立”,破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即“知识中心”的教育观、“教中心”的教学观、“师中心”的师生观;立新的“三观”,即“人学”的教育观、“学中心”的教学观、“生中心”的师生观。具有新“三观”的新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高质量的课堂。大量高效课堂的实践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把“教室”变“学室”,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把“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把“讲堂”变“学堂”,通过对话、合作、展示,让学生真正得到了解放,收获了成长。
课改不仅仅是改技术、学模式、编流程,真正的课改是改人心、提修为,只有幸福的校长才会带出幸福的教师,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而师生对待课堂有高标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三格”——性格、品格、人格,通过行为、习惯、状态等的“修炼”,才能逐渐抵达内心,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可以说,课堂不仅指向40 分钟的学校课堂,更是贯穿学习始终的全场域和大世界,是围绕学习和发展,在学校乃至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各个场域发生的综合事件。因此,我们需要以“局外人”的身份重新审视当下学校改革。实践发现,虽然各学校的改革方式、手段或路径各具特色,多有不同,但呈现出一些趋同性,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物(境)到人(心);另一类是从人(心)到物(境)。中介环节就是核心的课程改革。
对于一所学校来讲,文化管理是纲,纲举还需目张,为使“雅”文化真正在各个领域落地生根,学校构建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推出了树立“五个品牌”的行动工程,有效推进、丰盈“博雅课程”,夯实“雅智”课堂品牌。“博雅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践行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雅境”课程:环境文化设计运用主题式规划,最终落脚于学科课程素养的培养。教学楼内设计体现红色教育文化。建设“百草园”“三品园”“足球园”等园地和艺术场馆,作为对书法、体育等的课堂教学拓展。设立“劳动实践园”,日常采用师生大手拉小手的模式,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机会和舞台。
“雅行”课程:师生主题活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师素质提升、劳动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等。
“雅智”课程:基于校情、师情、学情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师本化。
“雅趣”课程:“2+2+X”套餐式学校课程,第一个“2”为中国书法、经典阅读;第二个“2”为口风琴、葫芦丝两种小乐器学习;“X”为依托社团活动践行的学生兴趣发展。
同时,学校还通过双线评价方式,即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推动课程实施,提升课堂成效。在教师层面,主要依据《曹王镇中心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涉及考勤、师德、教学效果、工作量、班主任工作五个维度的考核;在学生层面,形成了以“文雅少年”评选为引领、以争星专栏为阵地、以“雅智、雅行、雅趣”三星发放为评价手段的评价体系,包括能力、品行、兴趣发展三个维度的评价。
此外,在学科教学评价方式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有书面检测,又有实践检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均涵盖了两种检测方式。在评价效果上坚持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是否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三维目标是否有效地落实,尤其是能力目标的达成。
整体来看,基于课程实施下的品牌创建行动,以及有效的评价举措,使教师突破学科、教学内容、单元章节的界限,整合重构教学资源,实现了从“教课本”到“教课程”、从“育知”到“育人”的目标转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学阶段综合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探索,把学生变成了“主角”,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成长中,与教师一起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教育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为民族的发展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一所学校的发展是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统筹,其中学校的特色是高度。如果把课程做好了,学校就有了特色;把课堂做实了,学校发展就有了高质量。
我们需要始终追求并坚守高质量的课堂,在完整的世界里带领师生共同创建“神奇的梦工厂”,不断通过绿色的高质量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