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丹丹 | 浙江省杭州市文津小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维度,指出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应提升思维品质,其中就包括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由此可见,使学生经英语学科教学在思维上体现一定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以下简称“三性”)是应有之义。而英语绘本作为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工具,已成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运用英语绘本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创造积极且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有效促进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但现阶段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仍存在部分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忽略学生需求,绘本筛选不够合理。不少教师往往依据自身经验和主观判断筛选绘本,致使不少绘本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符,难以发挥出其应有效用。二是注重技能培养,轻视思维品质提升。教师过分重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忽视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本文中,笔者以面向二年级学生开展的Dear Zoo绘本教学为例,阐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该绘本内容轻松有趣,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但故事文本中涉及3种句型、8个形容词及8只不同类型的动物,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三性”思维品质,实属一项不小的挑战,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充分理解,概括复述,使其敢于质疑、善于求证,培养其逻辑性思维。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逻辑思维的培养可通过逻辑工具开展内容的抽象和推论活动,例如推理、论证、判断等。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提炼文本关键词,共同讨论和绘制思维导图,并鼓励他们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复述故事,发展其逻辑思维。
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梳理Dear Zoo故事情节,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将绘本中的图片与文本内容综合起来,在架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会整理信息、理清层次。接着,再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故事复述,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感知和语言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巧设问题,善用讨论,使其勇于表达、乐于沟通,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反思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隐藏在客观事实背后的内涵要素。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并适时追问,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更深入地思考故事内容,学会透过现象看问题,增强批判性思维。
教学活动中,笔者向学生提出要求,参照图片信息猜测各个箱子中存放的动物,在课堂中进行师生对话。通过挖掘故事的疑问点及隐含信息,笔者设置问题语境,提出有关的开放性问题或指导性问题,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生成式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以图会文、以问促思,大胆质疑、科学求证。
领悟寓意,改编再构,使其敢于想象、善于改变,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创新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小学阶段思维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为乐于迎接变化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绘本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朗读、演绎绘本故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其仿写、创编文本,培养创新性思维。
在学生对Dear Zoo绘本的寓意有了深入理解后,笔者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拓宽思路,模仿作者给动物园写一封信。这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紧扣本文核心话题,综合运用句型、词汇进行语言输出。学生创编文本的过程是他们对绘本内容再认识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思维广度与深度的过程。
小学阶段,轻松有趣的绘本教学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品质,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善用绘本,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