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陈 俊 高英英 沈 科 张子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可治疗、可预防特点,其病理特征为气流于肺部进出时受到限制,且存在长时间慢性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可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能够诱发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对生命的危害极高[1]。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以降低致死率,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以改善肺功能,阻止疾病恶化[2]。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药物种类与疗效间存在密切关联,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对患者而言极为重要。N-乙酰半胱氨酸、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概率,前者对炎症反应、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后者可扩张气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服用两种药物可以阻止病情发展,然而,部分研究显示,单一用药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本研究就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6~80岁,平均(53.42±2.08)岁,病程1.5~15年,平均(8.42±0.38)年;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8~81岁,平均(53.49±2.17)岁,病程1~15.3年,平均(8.39±0.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4];2)病情处于稳定期;3)入组前2个月未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4)一般资料完整;5)可以正常沟通;6)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罹患癌症;2)精神疾病;3)对研究药物过敏;4)脏腑组织有严重病变;5)伴免疫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6)中途转向其他医院。
基础疗法:抗感染、吸氧、内环境调节疗法等。常规组:患者予以基础疗法同时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64)治疗,1吸/次,2次/d,治疗6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6)治疗,600 mg/次,2次/d,口服,治疗6个月。
1)病情缓解时间:统计患者症状缓解、血常规正常、影像学正常时间。2)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无异常,湿啰音、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好转,肺功能检测结果明显改善,但还未达到正常,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无效,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显著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4)药物不良反应:胃不适、口腔感染、恶心呕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症状缓解、血常规正常、影像学正常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症状缓解 血常规正常 影像学正常常规组50 8.42±3.6510.32±3.61 9.42±2.89 观察组50 6.53±1.28 8.51±1.19 7.55±1.67 t值 3.455 3.367 3.961 P值 <0.05 <0.05 <0.05
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L,±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L,±s)
用力肺活量 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50 2.43±0.55 2.62±0.57 1.06±0.33 2.13±0.47观察组 50 2.44±0.31 3.79±0.74 1.08±0.48 2.60±0.85 t值 0.111 8.857 0.242 3.4216 P值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气流严重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有稳定期、急性加重期之分,易反复发作,较常出现急性加重期,故而,为降低急性加重期发生率,应在病情平稳阶段积极展开治疗,缓解病情,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咳、乏力、呼吸困难等,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部分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中存在炎症因子,该物质能够损伤肺组织,造成肺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气短、疲乏虚弱等症状[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特征包括机体释放炎症因子、肺功能下降,所以,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多从修复肺功能、抗炎角度出发,而较常采取的治疗手段多为对症治疗及药物方案。
基础疗法多是对症治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其呼吸困难、肺啰音等症状均有缓解,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患者的肺组织损伤、炎症因子未获得有效改善存在密切关联。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刺激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提高cAMP水平,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并抑制肥大细胞的速发型超敏反应炎症因子释放[6]。N-乙酰半胱氨酸有促排痰作用,抗氧化作用显著,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有促进作用,能够结合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有分解过氧化氢、次氯酸、羟自由基的作用,能够调节细胞组织的氧化反应,继而保护肺脏[7]。N-乙酰半胱氨酸还具有抗炎效果,对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的炎症有显著疗效,气道处的平滑肌痉挛症状减少,气道的高反应降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频次有减少作用,利于改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这对缓解病情有积极促进影响[8]。此外,N-乙酰半胱氨酸对气道纤毛功能有增强作用,继而提高了运送废物速率,祛痰效果因此得到提高。
本研究中,在实施基础对症疗法的同时,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中,加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和N-乙酰半胱氨酸两种药物,基础疗法的效果在此两种药物联合作用下提高,用药风险性在药物的协同作用下降低,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因而可知,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缓解、血常规正常、影像学正常时间短于常规组,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常规组。说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修复肺损伤的作用提升,肺部功能因而得到快速恢复,病情缓解的时间因而缩短。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说明两药联合之后的协同作用十分显著,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应用基础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再同时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药物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加速康复,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