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宁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患者血液黏度及血脂的影响

2022-11-20 07:27胡萍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全血阿司匹林黏度

曾 鸿 蒙 瑜 陈 然 胡萍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性眩晕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与微栓塞、动脉管腔狭窄及堵塞、心脏疾病等原因存在明显关联性,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眩晕、视野缺损、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吞咽困难及瘫痪[1-2]。TIA性眩晕发病突然且危害性较大,患者容易在急性发作时休克,而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猝死风险。TIA性眩晕频繁发作,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加大。临床主要采用阿司匹林治疗TIA性眩晕,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但单纯使用阿司匹林难以有效稳定血压和血脂[3]。眩晕宁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包含白术、茯苓、女贞等成分,能滋肾平肝、健脾利湿,缓和眩晕症状。本研究就眩晕宁联合阿司匹林对TIA性眩晕患者血液黏度、血脂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性眩晕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7例。单一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42~76岁,平均(57.86±2.13)岁;病程1~10年,平均(5.94±0.36)年;日发作1~6次,平均(3.62±0.31)次。联合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0~77岁,平均(58.13±2.21)岁;病程1~11年,平均(6.01±0.39)年;日发作1~5次,平均(3.59±0.30)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颈椎X线、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TIA性眩晕;2)发病时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肢体无力等症状;3)近期无出血病史;4)无其他恶性肿瘤。排除标准:1)伴脑囊肿等脑部疾病;2)由脑梗死、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引发的眩晕;3)严重代谢性疾病;4)对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单一组予以阿司匹林(南阳普康恒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588),口服,100 mg/次,1次/d。

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予以眩晕宁(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5020605)治疗,口服,1.14 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5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15 d后,患者眩晕、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治疗15 d后,患者眩晕、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明显好转,眩晕发作次数下降60%;缓解:治疗15 d后,患者眩晕、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有所改善,眩晕发作次数下降20%~60%;无效:治疗15 d后,未达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疗效。2)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3)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5)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后联合组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组别 例数 血液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单一组 57 1.52±0.16 1.48±0.15 3.94±0.36 3.88±0.33 26.01±2.15 21.56±2.16 联合组 57 1.50±0.15 1.36±0.11 3.92±0.35 3.71±0.29 25.98±2.13 18.23±1.82 t值 0.689 4.871 0.301 2.922 0.075 8.901 P值 0.493 <0.001 0.764 0.004 0.941 <0.001

2.3 血脂水平

治疗后联合组TC、LDL-C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TC HDL-C LDL-C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单一组 57 2.68±0.24 2.15±0.21 1.19±0.12 1.15±0.10 3.24±0.31 2.86±0.29 联合组 57 2.71±0.25 1.52±0.13 1.20±0.13 1.16±0.11 3.25±0.32 2.43±0.23 t值 0.654 19.258 0.427 0.508 0.170 8.771 P值 0.515 <0.001 0.670 0.613 0.866 <0.001

2.4 血压水平

治疗后联合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mmHg,±s)

表4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mmHg,±s)

注:1 mmHg=0.133 kPa

舒张压 收缩压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单一组 57 114.32±11.05 99.13±9.57 179.34±17.03 159.47±15.83 联合组 57 112.56±10.68 85.49±7.86 175.41±16.52 124.37±12.06 t值 0.865 8.316 1.251 13.316 P值 0.389 <0.001 0.214 <0.001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TIA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由于血管栓塞、血液流变学异常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且易反复发作,患者常出现眩晕、视力下降、语言障碍、身体麻木等症状[4-6]。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均是诱发TIA性眩晕的高危因素,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危害[7-9]。临床多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方法治疗TIA性眩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脑部组织,防止脑梗死的发生[10-11]。

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栓形成率,常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并能缓解轻中度疼痛[12-13]。中医认为TIA性眩晕属“中风先兆”范畴,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痰浊中阻、气虚血瘀,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升清降浊、补益肝肾为主[14]。眩晕宁作为中药制剂主要由白术、女贞、泽泻、陈皮、牛膝等中药成分组成,其中白术性温、味苦,归脾、胃经,可益气健脾;女贞性凉,味苦,归肝、肾经,可滋养肝肾;陈皮性温,味苦,归脾肺经,可除湿化痰;茯苓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肾经,可健脾益气;牛膝可活血化瘀、滋肝养肾;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胃、脾、肺经,可益气补脾、祛痰定痛;诸药合用具有健脾利湿祛痰,益肝补肾之功效[15]。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可见眩晕宁联合阿司匹林可提高疗效。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单一组,提示眩晕宁联合阿司匹林能改善患者血液黏度。这一结果与张艳和韩新生[16]的研究结果一致。血流动力学是反映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是否通畅的指标,血液黏度过高会导致血流速度降低,进而发生血液淤滞现象,使患者发生血栓或栓塞性疾病风险加大,严 重者可危及生命。眩晕宁具有镇定中枢、增加脑血流量的药理作用,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

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TC、LDL-C低于单一组;治疗后联合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单一组。充分佐证眩晕宁联合阿司匹林能降低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促进TIA性眩晕发作的高危因素,稳定患者血压和血脂是治疗TIA性眩晕的关键。阿司匹林属于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止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血栓等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并有效预防TIA性眩晕发作,此外,还有一定降低血脂的效果。眩晕宁可降低血脂,改善脑循环,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低血压患者的血压,与阿司匹林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促进微循环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组,提示眩晕宁联合阿司匹林能减少头晕、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单一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肠胃不适、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与眩晕宁联合使用能够调节患者血液黏度,改变血流状态,且中药成分副作用较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眩晕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性眩晕患者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稳定血压和血脂,且能显著减少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全血阿司匹林黏度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